“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一句什么樣的豪言壯語,我無法考證??墒牵瑤浊陙硖煜碌哪凶訚h大丈夫們都這樣說,語言有所不同,大意如此,以顯示自己的英雄氣概,好像姓什么叫什么本身就是一種權威,凜然不可侵犯,只要是不改姓,仿佛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記不清是在什么場合,我也理直氣壯地說過這話,雖然并不起什么作用,說完卻好像覺得自己也成了英雄似的。而天下的女人則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結婚連自己的姓也保不住,所幸的是中國婦女現(xiàn)在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可是在經(jīng)歷過女權運動的西方國家,婦女結婚后選擇丈夫的姓還是一件天經(jīng)地義的事。如果有一天,一個男人突然決定“行也更名,坐也改姓”,會有什么樣的結局呢?
事情發(fā)生在美國的加州,在2006年的某一天,有一位名叫Michael Buday的電腦程序設計師同自己的心上人Diana Bijon結婚了。這在今天的世界上,可能是最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了,并沒有任何人對他們的婚姻有更多的關注。朋友們都知道他們是很恩愛的一對兒,Michael 結婚后,為了表達對妻子的愛情,也因為同自己的父親沒有太深的感情,所以他想把自己的姓改成妻子的姓。原以為這是小事一樁,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個小小的想法,卻改寫了美國法律的歷史。
為了改換自己的姓,首先,他得交300多美金的申請費,還要填寫無數(shù)的表格,才能把駕駛執(zhí)照、銀行卡等等證明身份的文件改過來。本以為經(jīng)歷了這些繁瑣的手續(xù)后就可以把自己的姓改過來了,可是沒想到的是美國加州的法律卻不允許這種事情的發(fā)生。盡管在美國,女權運動已經(jīng)如火如荼地開展幾十年了,按理說男隨女姓也不是件什么了不起的事,然而法律卻不理這茬兒。美國有43個州的法律規(guī)定女人結婚后,可以保留自己的姓名,也可以隨丈夫的姓,也可以在自己的名字里保留兩個姓。男人結婚后,可以把女人的姓加進自己的名字里,但是,男人卻不能隨女人的姓。Michael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我們總是說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但在這個問題上男女就不平等了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他和妻子走上了法庭。經(jīng)過兩年的反反復復,2008年5月,南加州最高法院終于判決Michael可以改姓。男人結婚后可以改隨妻子的姓——這事兒終于合法化了。Michael的父親不是很高興,不明白自己的姓氏究竟有什么不好,連親生兒子都不愿意姓,這個姓氏看來也沒什么發(fā)展前途,說不定自己哪一天心血來潮,也把姓給改了。這個世界真是越變越快。法律顧問卻說,這可是一項非同小可的改變,就像過去法律規(guī)定女人結婚必須備有嫁妝一樣,在法律上我們終于把姓氏的問題和嫁妝一樣,永遠地甩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在男人同女人平等的這個問題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美國其他州的法律也會相應地進行修改,女人們終于也可以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了。
我支持男女平等,甚至支持人人平等。在現(xiàn)實中,我卻常常發(fā)現(xiàn)沒有絕對的平等。改變姓氏,并不意味著真正的平等。姓氏的問題說到底是一個有關財產分割的問題,有了私有制,就有了財產分割的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當然以姓氏為準,是一種比較簡潔的方式,沒有血緣關系,就沒有財產繼承權。女人改隨男人的姓也是父系社會的一種特征,如果現(xiàn)在是母系社會,女人想改隨男人的姓,也一樣會是一個歷史性的改變。
男女究竟怎么樣才算平等,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僅僅改了一個姓,男女就平等了,那是坐在家里異想天開,以為天上真的會掉下來餡餅,我們只要張著大嘴就不會餓死。男人和女人的真正平等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男人同女人互相幫助,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的家庭,進而形成和諧的社會。男人對女人的歧視,或者是女人對男人的歧視,都不可能有真正的男女平等。姓名只不過是一個符號罷了,如果男人和女人互相尊重,平等相處,姓誰的姓又有什么關系呢?只有在不平等的時候,這樣的法律規(guī)定才有意義,這樣的法律規(guī)定才能保證女人同男人享有同等的權利。
天下只有女孩子的父親們,聽到這條消息,一定興高采烈,因為他們心里覺得自己還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只要是自己的女兒說得算的話,將來自己的姓氏還會“發(fā)揚光大”。而那些只有男孩子的父親們就得小心了,一旦同自己的兒子搞不好關系,自己的姓說不定就從此銷聲匿跡了。男人啊男人,什么時候都在替自己打算。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問,這姓甚名誰的事究竟是誰規(guī)定的呢?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叫你,我,他(她),或者1,2,3,4,5……還會有這樣的問題嗎?
(編輯·俞大振)
傷心的網(wǎng)絡
以我的經(jīng)驗來說,人人都有被別人欺負的經(jīng)歷,原因各不相同,可是結局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奮起反抗,打個頭破血流,獲得一個英雄的稱號。一種是溜之大吉,免受皮肉之苦,管他英雄還是狗熊呢?可是現(xiàn)在這一切仿佛都成了老黃歷,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動手動腳地欺負你了,可是在網(wǎng)絡世界里,卻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惡言惡語的新型“惡霸”,如果有人在網(wǎng)上欺負你,那么你又該怎么辦呢?
Megan是美國一位13歲的中學生,她和媽媽一起住在密蘇里州的一個小鎮(zhèn)上,同所有的同齡人一樣,她也十分迷戀電腦,在網(wǎng)上開博客,通過“我的空間”廣交朋友。無意中,她在網(wǎng)上認識了一位名叫Josh的16歲男孩,這個男孩子非常善解人意,對Megan的生活也好像很了解,他們有著相同的愛好和興趣,簡直就像是天造的一對,地就的一雙。沒過多久,他們就陷入了熱戀之中。Megan每天都坐在電腦前同Josh聊天,他們一起幻想著美好的未來??墒呛镁安怀?,沒過多久,Josh就不喜歡Megan了,開始惡言惡語地攻擊Megan,從她的長相到她的家庭,幾乎無一是處。這一切讓Megan不知所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的朋友們也好像知道了這件事,在學校對她也是冷嘲熱諷的,并在網(wǎng)上一起對她無理謾罵。她沒同媽媽講這件事,只是默默地忍受著。2006年10月的一天,在她接到來自Josh的最后一個留言后,Megan在自己的房間里懸梁自盡了。Josh最后的留言是:沒有你,這個世界會是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Megan的母親Tina在女兒自殺后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設的圈套,根本就沒有什么Josh這個男孩,真正的Josh是她們家的鄰居Lori Drew,她的女兒和她家私人生意的雇員Ashley Grills。Lori的女兒同Megan是朋友,她們決定捉弄一下Megan,于是就在網(wǎng)上假扮16歲的男孩Josh,先是同Megan談戀愛,然后對Megan肆意侮辱謾罵,直到她自殺為止。她們之所以這樣做,是覺得這個惡作劇實在是鬧大了,希望能快一點結束,沒有想到的是,她們的惡言惡語竟然結束了一個年輕而美麗的生命,破壞了一個原本美滿的家庭。這個世界沒有了一個美麗的女孩子,卻沒有變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雖然這樣的事情讓人心寒,卻沒有人能夠真正安慰失去女兒的母親,也沒有法律能夠對這些人治罪,盡管她們都承認這一切是自己所作所為。在經(jīng)過了歷時兩年多的調查后,2008年5月,密蘇里法院還是無法對Ashley Grills以及Lori Drew定罪,還要繼續(xù)調查審理。她們究竟有沒有罪?從法律上看,她們只是違背了網(wǎng)站上面的服務條約,因為網(wǎng)站的服務條約明確規(guī)定所有提供的信息必須是真實的,不允許有虛假的信息。她們卻沒有遵守這樣的服務條約,偽造身份,釀成大禍。但是,Megan畢竟是自殺,她們又該承擔多少責任呢?
我們都知道“人言可畏”,在痛惜年輕生命流逝的時候,我們又不得不問為什么偏偏要去聽取這樣的“人言”呢?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在網(wǎng)絡里保護自己?年輕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被別人罵了幾句就想死,如果要是這樣,那我們這一生究竟要死多少次?我個人以為,無論多么熱愛電腦和網(wǎng)絡,還是要同網(wǎng)絡保持一定的距離,畢竟這只是一個虛幻的世界。交朋友、談戀愛,我還是更喜歡活生生的真人,至少你可以知道他(她)究竟是誰。另外一方面也要提高自己識別真假、虛實的能力,能在五彩繽紛的網(wǎng)絡世界里辨別真?zhèn)危獾蒙袭斒茯_。
至于如何應付網(wǎng)上的惡言惡語,我想玩電腦的人都知道,有一個功能鍵叫“刪除”,如果你罵不過他(她)們的話,最好就是利用這一功能,把一切都刪掉,所謂“眼不見,心不煩”。下次試試,挺靈的!
(編輯·俞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