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電視、廣播以及人們的日??谡Z中,“馴”的讀音很混亂,或讀為xún,或讀為xùn,莫衷一是?,F行常用字典、詞典的注音也很不統一,《現代漢語詞典》(第一、二、三、四版)和《漢語大詞典》均注音為xún,1977年出版的《辭?!ふZ詞分冊》(1989年修訂)也注音為xún,另注xùn,說明是“訓”的通假字。《辭源》(1983年修訂本)和《漢語大字典》跟《辭?!纷⒁粢恢隆!秶糇值洹芬哺鶕稄V韻》“詳遵切”注音為xún。
《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審定“馴”的讀音為xún,而在1985年12月修訂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則確定:“馴,xùn(統讀)”,其間有什么依據呢?
翻檢古書音注,我們可以發(fā)現“馴”字在歷史上意義是比較單一的,《故訓匯纂》搜集其37個義項,“本義為馬順,引申為凡順之稱?!倍x音卻紛繁復雜:
《廣韻》:“馴,詳遵切?!睂佟把毙№?,該小韻同切字17個,常用字“旬、巡、循、洵”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都讀作xún。
陸德明《莊子音義》:“馴,似(邪母)遵反,或音純。”《周易音義》:“馴,似遵反……徐音訓?!?/p>
《康熙字典》:“《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并音旬?!墩f文》馬順也……陸德明《莊子音義》:‘馴,似遵反,或音純。’又凡以漸而至曰馴。……又擾也,從也……又《集韻》:‘殊倫切,音純。又俞論切,音勻?!x竝同。又《集韻》《韻會》:‘竝吁運切,音訓。’《史記·漢文本紀》:‘列侯亦無由教馴其民。’《正義》:‘馴,古訓字。’”
二、“馴”字的讀音
綜合上述字典韻書的注音,我們可以將“馴”字在歷史上的讀音歸納為四個:
(一)“音旬”
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為xún?!稄V韻》:“馴,詳遵切。”《莊子音義》:“馴,似遵反?!薄都崱罚骸八蓚惽??!薄洞髲V益會玉篇》:“似均切?!薄俄崟罚骸八蓚惽小!薄逗槲湔崱罚骸霸攤惽小?。
這些反切用字雖然不盡相同,但反映的音韻地位卻是完全相同的,即“臻攝合口三等平聲諄韻邪母”,因而其讀音也是唯一的。其反切上字“詳、似、松、須”都屬齒音濁聲母邪母,按照語音演變規(guī)律,邪母字在現代開口呼、合口呼韻母前讀為舌尖前清擦音s,在現代齊齒呼、撮口呼韻母前讀為舌面清擦音x;其反切下字“遵、倫、均”則屬平聲諄韻,現代漢語一般讀為un;其聲調為中古平聲,根據清聲母平聲字讀陰平、濁聲母平聲字讀陽平的規(guī)律,發(fā)展到現代,“馴”的聲調為陽平。在現代漢語里讀為xún,聲母、韻母、聲調都符合語音演變規(guī)律。
(二)“音純”
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為chún?!都崱罚骸笆鈧惽校x倫切。”來源于《莊子音義》:“或音純。”折合現代讀音為chún,大概是由于“出于淺近”,后世字典韻書沒有繼承。
(三)“音勻”
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為yún?!都崱罚骸坝醾惽小!闭酆犀F代讀音為yún。不知來源,可能是方言讀音,后世也沒有繼承。
(四)“音訓”
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為xùn?!都崱罚骸坝踹\切。徐邈讀?!毙戾?公元344—397)音讀是“馴”字讀作xùn的最早來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馴,古訓字”。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馴、訓、順三字互相假借,皆川聲也。本義為馬順,引申為凡順之稱?!贝苏f對“馴、訓、順”三個字關系的認識有些矛盾,前面既說是互相假借,其后又說為引申,推翻了假借說。漢字引申以后分別造字,成為同源字,各有所指,成為區(qū)別字。為引申義另造新字是詞義字形發(fā)展演變的一個重要途徑。
從《廣韻》以來我們可以看到,“馴”的讀音一直以平聲、諄韻、邪母為主要讀音、標準讀音,而去聲讀法則為次要讀音、異讀音。
《廣韻》作為有強烈語音規(guī)范意識的韻書,其讀音相對統一,而《經典釋文》“眾家別讀,茍有所取,靡不畢書”,《集韻》“務從該廣”,因而保留著眾多異讀,其后,《中原音韻》《韻會》《洪武正韻》又“別裁去取”,將紛繁的讀音重新加以規(guī)范。
三、總結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馴”字在歷史上的讀音主流是平聲,但去聲讀法也比較普遍?!榜Z”字從晉朝以來就有異讀,或平聲或去聲,沒有意義差別,只是由于平聲讀法在《說文》《廣韻》《經典釋文》等主流音義書中占據主要地位,使得“詳遵切”讀音成為古書音注的“正音”,這就是現代字典詞典注音為“xún”的來源和依據。
“馴”字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這些異讀,這些異讀并沒有區(qū)別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作用,是一個典型的異讀字。
關于漢語異讀字的處理,經過語文工作者長期研究和討論,逐漸形成了“從今、從俗、從簡”的共識。高名凱《語音規(guī)范化和漢字正音問題》指出,漢字正音必須考慮三個原則:1.通行原則。以北京語音為根據,按照北京音系和北京話的語音規(guī)則來讀;2.語法原則。表示不同詞義、不同語法作用的特殊讀音應該保存下來;3.歷史原則。語音順著它的發(fā)展的內部規(guī)律演變著,舊的語音隨著時代的遞嬗逐漸衰亡,而代之以新的語音。
1985年12月修訂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以符合普通話語音發(fā)展規(guī)律為原則,以便利廣大群眾學習普通話為著眼點,對《初稿》原定讀音的改動,力求慎重,以保持相對穩(wěn)定又尊重語音的發(fā)展現實。將“馴”字統讀為“xùn”,有現實的語音基礎,也有歷史的讀音來源,體現了“約定俗成”的語言本質,從眾改音,即不改變其在北京音系中的聲韻系統,修訂后的讀音同語音現狀更接近,更便于學習掌握。《審音表》不僅規(guī)定了大量的“統讀”音,廢棄了這些“統讀”音的異讀,這些“異讀”多數來源于“古音”,還承認了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文白異讀”,也體現了對口語音的尊重,這就是采取約定俗成、承認現實的態(tài)度。
《審音表》改讀“馴xún”為xùn和其它一些“統讀”以及承認“文白異讀”,改變了過去審定“國音”“普通話”讀音死守“古音”的狀況,符合處理異讀字的“從今、從俗、從簡”的共識,體現了語音規(guī)范的通行原則、語法原則和歷史原則。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頒布以后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等都依據《審音表》注音“xùn”。這樣一來,“xùn”就取得了規(guī)范讀音的地位,而原來的標準音“xún”則退出了歷史舞臺,但還保留在《審音表》修訂以前出版的詞典辭書中,給我們準確掌握該字的標準音造成了一定混亂。
注:本文為作者主持的第42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經典釋文>的特殊讀音及其歷時演變》(20070420819)的前期成果。
參考文獻:
[1]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A].語言文字規(guī)范[C].重慶:重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編,2001.
[2]王 力.論審音原則[J].中國語文,1965,(6).
[3]高名凱.語音規(guī)范化和漢字正音問題[A].高名凱語言學論文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陳會兵,重慶三峽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