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雪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關(guān)中太地。
看不到跳躍的陽光,也沒有清冷的月色撫動光禿禿的樹梢,人們小心地行走,只怕大聲的喊叫,驚醒了冬日的夢。街道上的車輛膽膽怯怯,生怕以加速,銀白色的世界遁然消失。走在雪地,人的內(nèi)心寧靜空闊,一個冬天的繁忙和無序都遠(yuǎn)離了沾腥帶味的俗身,一夜的祈禱和祝福,給了我們一個一洗的關(guān)中:晶瑩、純潔、肅穆、遼闊。
透明豁然的感覺圍繞著現(xiàn)在的我,而一洗的白色又使我有一種回歸和尋夢的渴望。
兒時的記憶撲面而來,漫長的冬天,飄然的大雪,還有支撐在雪地的皮影戲,把我一轱轤帶回了從前。穿者母親親自縫制的黑棉襖,端著父親親自做的小板凳,擠進(jìn)人群,眼睜睜瞅著那快一米見方的白幕布,等著一聲震人的叫板聲,看那幕布上的人影影晃動著身子,搖擺著手臂,一吟一唱,整個冬天都有了幾分溫暖和感動。那可是我兒時最美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啊。
想到這些,完全使雪的招引,銀白的雪和灰白的皮影幕布,似乎連接著時空的兩頭,把一個清貧少年的最美記憶和成熟青年的回歸之夢融在了一起,使美麗多了幾分飛翔的快感,使時空多了幾分浪漫的詩意。
就在我的皮影之思躍上心頭時,我接到了朋友丁陽的電話。陜西地方怪,說誰來誰,想啥來啥。說皮影想皮影的時候,丁陽邀我看的就是皮影,而且是我少年時代看過的禮泉新史的皮影。
在城市,在下雪的日子能看到真正的新史的皮影,那應(yīng)該是這個冬天最浪漫的事情了。皮影表演在一家叫“七碗茶”的茶秀,我去的時候,幕布已撐好,已掌燈,已掛彩,已聽到弦板聲聲。在坐的有雕塑藝術(shù)家李小超、小說家高遠(yuǎn)等朋友。
我原想,把曠野表演的藝術(shù)放在一室一廳之中,可能很難有灑脫豪邁之氣,但表演的過程給我感覺并非如此,灑脫雖不能盡其然,卻也盡其興達(dá)其致,你只要看到藝人的表演,未舉杯,人先醉,忘我無形,醉在戲中,讓站在一邊的我好生羨慕。我真想幻化成那藝手中的皮影,說古今事,演風(fēng)云情,卻無重負(fù),只憑藝人舞動。我更想幻化成藝人手中的板子,敲打出強勁的節(jié)奏;或者是起起伏伏的弦板,拉出古韻悲情。豪邁悲壯,自不再說,你只要入得戲文,聽得唱腔,雖沒有聲落山野,化入雪地的余音,廳堂之中的回蕩和往復(fù),更使人心腹澎湃,肝腸寸斷。
看來把皮影引進(jìn)城市,引進(jìn)茶秀廳堂之中,不僅不會丟失其風(fēng)骨,而且能起到推廣普及皮影藝術(shù)的效果。
說到皮影戲,最早應(yīng)該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那時,國運昌盛,人民富足,宮廷中演義疊出,民間年節(jié)活動頻繁,皮影應(yīng)運而生,初為紙,后為皮,時稱羊皮戲,俗稱人頭戲,影子戲。
西漢都定關(guān)中,渭河南北宮廷迤儷,故而皮影戲發(fā)祥于我們陜西關(guān)中,至今有不少戲班在農(nóng)村演出,以禮泉等地的弦板腔、阿宮腔和華陰的老腔、碗碗腔有名。皮影戲顧名思義,皮影是采用皮革為材料制成的,出于堅固性和透明性的考慮,又以牛皮和驢皮為佳。關(guān)中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鐫刻精細(xì)流暢。它學(xué)習(xí)了隴東皮影制作方法,選用年輕、毛色好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zhì)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凈、晾至凈亮透明時即可制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后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的透明顏料著色,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惕?、著色完畢后“出水”即熨平,裝訂組合即可上臺表演。這樣的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顯得瑰麗而晶瑩剔透,鮮活而生動,皮影戲的感覺那真是太好了。
是啊,在落雪的日子,閉著眼睛,感受著紛紛飄落的雪花,聽、一曲純正的弦板腔皮影戲,那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何況尋夢圓夢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