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來有點陰郁,到了中午又豁亮開來,有陽光的日子讓情緒也十分的燦爛,正好廣龍兄叫去杜陵塬上散心,就很是高興地跟著去了。西安的冬春季節(jié)霧氣較多,站在塬上眺望古城是一片的空蒙。草木還未泛綠,枝椏萌動著新芽已經有了復蘇的跡象。冬雪已經消融,明媚的天氣就要來了。
鄉(xiāng)野本就是生命的源頭,讓人能夠獲得一種回復自然的歸屬感。緊貼著土地的身體,似乎能夠聆聽到與脈搏共生的地音,讓人會油然而生出一些大地的情懷。雖不是踏青的日子,但也依然嗅到了新草的氣息。
我們在一處農家樂要了一只土雞,他們也是趁著周末剛剛開張,一切顯得有些凌亂。進門時就有一地的炮屑,想必是為了求取新年的財運而進行了一次納吉的儀式,我們趕上了他們的喜興,不由得慶幸起來。其實,求吉的形式是否真的有效,跟那些俗成的講究根本就沒有多大的關系,但是有了這些就會讓人獲得一種美好的心理暗示,而充滿了希望和期寄,能給自己平添上一些力量,徒增一些信心。這種心理支撐的作用還倒真的是顯而易見的。
土雞燉了許久,殺雞煺毛就用去了他們很長的時間。但是,我們沒有著急,手慢還顯得更為真實,工業(yè)化的效率是高,但卻都會沾染上機油的味道,也就失去了農家樂的意義。
小時候的生活是單一的,娛樂完全要靠自己來自娛自樂,父親很會借用生活中一些具體的物事來調動我們的情緒,煺雞毛便是其中之一。父親能用一分鐘的時間把雞毛煺凈,每次都讓我們看著記時,一件活計就成了一個游戲,等待也就不那么煎熬了。我的童年應該說算是幸運的了,父母是雙職工都有穩(wěn)定的收入,國力也已開始好轉,物資供應基本都能保證,不僅衣食無憂,還經常能改善改善。家里也常包餃子,父親會把做飯變成一場競賽。我一分鐘包過十二個,哥哥長我七歲自然還要超過我,妹妹小我四歲,又要少了許多。父親的一個同事也是老鄉(xiāng),我叫伯伯,家里是小業(yè)主,成分不好,屬于專政的對象,經常要做檢查、匯報思想,沒有人愿意接近他,父親看他親眷都在老家一人孤苦伶仃的,就時不時叫到家里吃飯。伯伯姓楚,是個廚師,而且技藝很好,是家傳的。聽說他還給總理做過飯,談起燒菜來,到處都是門道,父親跟著也就學了許多,后來還真的學成了一些名堂,周圍親鄰的紅白喜慶都要叫了他去幫忙,父親是個熱心的人,從來不會拒絕,由此還維了許多過交的朋友。
農家的土雞燒得并不是很好,糖放得多了點。北方的菜里,糖多半是用來上色的,要不露甘味,鹽多料重,要燉出醬油的香來。他們做的卻是多糖少鹽,還放了些生的尖椒,辣得發(fā)燥。但是,肉還是很鮮,四斤八兩的公雞讓我們吃了個精光。
晚飯后朋友邀去喝茶。其實,我并不善茶道,去了也主要是聊天。我要了一杯白水,他也要了一杯白水。淡淡的味道,宛如一種淡淡的心境,讓我們透亮地隨心而愜意。
我的愛好不是很多。不喜酒,煙戒了,茶也不敢喝。
二十郎當歲的時候喝過酒,沒有量,靠了年輕的膽力,輸酒也不輸人。都說陜西人生、冷、噌、倔,確實不假。不是遺傳,但是遺風,生活在關中就會滋長出這樣的豪氣,經常就可能會因了一句話而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曾有一個同事拿了一瓶酒激我,說是如果能喝完,他的車就為我開了。八十年代,我們偌大的機關也不過幾部小車,要為百十號人服務,專為我用不僅他說了不算,也完全沒有可能。但是,就因了有個不服輸的年齡,我舉起酒瓶,吹了。早年流行的氣功里有一招意念化酒,能不能化掉沒有驗證,但是我真的感覺膽氣確實是能壓住酒力的。西北人只要說上一聲“酒么,水么,喝么”,就沒有了任何的畏懼。這時的酒精拿捏的已經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意志,是男人也就不會屈服?,F(xiàn)在的豪氣已被奔流的時光研蝕的不見了蹤跡,酒也喝不出了原本的快感,二兩就足以暈眩不已。長時間不沾酒,竟有了怯意,再也不敢跟誰打賭了,而年齡也已經輸不起了。
煙是十多年前戒的,因為咽炎。其實,真實的原因是太愛面子。那時流行紅塔山,而我的支付能力卻只有哈德門的水平,拿不出手敬人,老是接別人的又實在是不好意思,恰好患了咽炎,也就借機戒了。但是很奇妙,以前也犯咽炎,禁煙酒、忌辛辣一周也就好了,而自從戒了煙后竟卻一直未愈。有人說,煙也有好處,是“健康的標志,智慧的化身,友誼的橋梁”。抽煙的過程符合了國人生活方式的需要,抽的已不是煙草的熏香之氣,而是飽含著一種處世的哲學,這可能是全世界都始料不及的了。但是我還是戒了,也并不懊悔,畢竟還是比以前感覺輕松了許多。對于我這個胸無大志的人來說,還算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竟會時常為了自己少有的這點毅力而自得了。
我喜歡茶,但是喝了就失眠,讓我每每都敬而遠之。我癡迷品茶的意境,常常會幻想出香茗繚繞中的一番奇遇,似乎能從杯碗中沉浸到從前。第一次喝茶是跟父親去的,在南院門的一處浴池,還有他在市委工作的同學。浴后盤坐在小憩的通鋪上,茶讓他們有了很多的話題,總也說不完,我睡了一覺又一覺,睡得都恍惚了,恍惚地不知道當時的情景是真的還是假的。我經常想到那一幕,情景很是真切,而記憶又很稀疏,像黑白的影像,斑駁而又遙遠。
郭杜是我小的時候去過的最遠的一個鎮(zhèn)子,記得有個叫高橋的地方,當時恰好看了《十五貫》的電影,劇中的婁阿鼠也是從叫做高橋的地方逃逸了的,這就讓我多少都對那里有著一些畏懼。但是,哥哥當時在臨近的公社插隊,高橋是個必經之地,迫于想念,還是硬著頭皮跟著父親去了。一早出門,當時車行不便,中午方才到達。從高橋上匆匆駛過時,因有一車的人壯膽倒也沒有被古戲中的竊賊嚇著??墒腔貋頃r卻天色已晚,交通車都收了班,我們必須徒步走到高橋去搭乘順路的貨車。天很黑,再也沒有遇到過的黑,與婁阿鼠殺人越貨時的夜一樣的黑。沒有天色,也沒有路影,父親僅憑著歷練而來的一點直覺循著方向在走,我拉著父親的衣襟碎步緊跑。遠處,車燈游移。身后,螢火爍躍。
今天早已沒有了那些憂慮,在城市的擴張中,郭杜與西安都連成了一片,成為了一個極具活力的新區(qū),而高橋的夜也融入了街燈的輻射,不再那么幽深,也不再那么偏遠了。
我坐在城市運動公園的藤椅上,捧著一杯白水,遠望著哥哥曾經耕植過的農田。天很寬,草很遠。聽他們說高爾夫運動的本意就是藍天白云下的休閑。教練講了許多要領,我沒有聽,只是看,朋友們都在揮桿。我不是大不列顛國的紳士,沒有那種出身尊傲的怡情,打不出身姿的瀟灑,但是我卻能在寂寞中品味出生活的美好。有朋友,有閑情。是身心的舒適,是生活的滿足。
慢慢地我看出了擊球的技巧。不在力度,全在一個巧上,站姿與手勢都是要保證擊球的角度。教練做的很輕盈,而球飛升得也很舒朗,看著都感覺有腰身的快意。
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沒有要領的生活,一切也就十分恣意。沒有誰在意左臂的圓規(guī)法則,擊點也就忽高忽底,而球更是沒有了伸展的弧線,完全都隨著自己的性子。
為人缺乏了信守的規(guī)范時,處事的方式自然會不可琢磨。我們都很擅長變通,所有的約定都會靈活的把握,一切以自己為主,似乎就不曾有過關心對方的丁點的想法,即使是錯了也要找來許多的理由和借口去搪塞。聰明的人總是不守時,先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再說,讓別人等去吧。認真的人會被自己的刻板搞暈了腦袋,老老實實地早走一步,不厭其煩地耐心等候,日復一日地被賴皮盤剝。我們真的缺少一種維護真誠的機制,把事當事的人一直都在吃虧,而當他們對自己信守的世界觀發(fā)生了動搖的時候,這個社會善良的底線還將在哪里?
我比較愚鈍,老是懷疑自己的處世方式,而我又不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就只愿孤守著一個簡單的準則。為什么不能簡單一點呢?我們共同履約不是很好嗎?猜測著做事、算計著待人實在是太累了。
父親已經去世了,在我剛剛工作的時候,可能是他知道不用再牽著我的手走路了。我沒有了依靠,只能把步子盡量地走穩(wěn)。我始終都記著高橋的那個蹣跚的夜晚,而從父親的手上傳導給我的膽力,如今早已化為了一個兒子的精氣,長成了又一個新的男人。
父親很瘦弱,是因為早年營養(yǎng)不濟而發(fā)育不良的結果,據說祖父非常的俊朗,只可惜英年早逝,讓年幼的父親受盡了世間的凄苦。祖父離去后又時逢匪患肆虐,家道也就迅即敗落,父親便成為了一個四處流落的孩子。艱難的環(huán)境讓父親飽經了世間的風霜,生活的磨礪重壓得他身形矮小,臉上還布滿了滄桑。但是,父親始終都是一個樂觀的人,而樂觀也讓他雖然歷盡了坎坷卻還依然從容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父親很有生活的情趣,機智而幽默。記得鄰里因消瘦開他的玩笑,說他瘦的對不起糧食,而他卻說他瘦的還能氣死老虎,所以不怕走山路。山是生養(yǎng)他的地方,他的一生有多半都在大山里度過,他所看重的自然都是能夠養(yǎng)家立命的能力。我不知道父親是否在山林里遇到過老虎,但我卻知道他有過與狼遭遇的經歷。那是一年的冬天,父親同幾個老鄉(xiāng)合伙到北山趕豬,途徑一座小橋,老鄉(xiāng)在前面引路,父親跟在后面收尾,突然間豬群向著小橋蜂擁而去,父親發(fā)現(xiàn)異動后回頭一看,一條餓狼已經撲了過來,呼喊怕再驚了豬群,他就只能獨自硬撐著迎了上去。狼的攻擊是直奔著人的咽喉的,多虧了是在隆冬的季節(jié),父親穿了件厚實的棉衣,他就仗著有棉衣的包裹便輪起胳膊抵擋了起來。狼異常的迅疾,剛擋了下去,就又跟著撲了上來。父親眼看著已經體力難支,幸好有一個貨郎路過,他發(fā)現(xiàn)后抽出扁擔跑過去照著狼頭砸下,這時對岸的同伴也趕了過來。狼跑了,是夾著尾巴跑的,狼也會像狗一樣夾著尾巴逃跑。扁擔砸到了狼的嘴上留下了一個很深的痕。
徘徊過生死的人對困苦也就沒有了畏懼,而歷經過艱辛后再怎么樣的磨難也都不怕面對。父親在咸陽紡校讀書的時候,哥哥跟在學校的幼兒園里入托,周末接到宿舍時他偷拿著父親的飯票玩耍,結果玩的找不到了。飯票是困難時期維持生命的惟一保障,大家都在挨餓,誰也擠不出丁點的余糧,而錢在那時也只不過是一紙勞動的證明,還需要憑借社會的物資配給才能實現(xiàn)它購買的功能,沒有了飯票就沒有了一切食物的來源。父親瞞著母親獨自承受了這次生活的危機。他知道,告訴母親挨餓的就將是兩人。這一切是母親偶然到學校去探親的時候知道的,父親不能從食堂里給她買回一頓簡單的飯菜,即使是一個饅頭,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而他就靠著從田間地壟上掃起來的遺失在灰土中的麥粒維持了一個月的生活,硬是挺了過來。
父親的工作永遠都很忙,有很長的日子都在外地住勤,節(jié)假日本應是回家探親的時間,而他卻總是安排了工友們先走,他還要加班做事。我一直都很嫉恨那個大胡子叔叔,他帶來的老是父親不回來了的信息,讓我一看到他就會驚懼。我們整日里都在盼著父親,妹妹學會走路不久,而她想去的就只有一個地方——陽臺,因為那里能夠眺望得很遠,而遠處或許就有父親回來的身影。妹妹攀扶在陽臺的木欄上天天都在呼喊:爸爸,快回來吧,回來吃飯了,飯涼了。喊得讓我心焦,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那么揪心。
父親一生清貧,好點的衣服都先盡著我們兄弟穿用,好吃的也一樣要留給我們。傳統(tǒng)的家庭用餐時必定是子女們圍攏了再等著父親坐定才能開飯的,而我們的父親卻從來不讓等他,他寧愿自己等一等再吃,即使每次都吃剩飯,也要看著我們都先吃飽。人說嚴父慈母,而父親對我們卻溺愛有加。他有過自幼失去爹娘的悲苦,所以就總想把更多的關愛給予我們。大慶路有一家國營食堂,周末會炸一些油條,但供應量不多,父親隔段時間就會四點左右起個大早去排隊購買,只是為了讓我們一早醒來就能有一個驚喜。一次他們朋友聚會,有人從老家農村帶來了一點花生分給他們一人一把嘗鮮,而父親卻沒舍得吃下一粒悄悄都裝了回來,晚上他興沖沖地拿給我們的時候,看著我們希奇而貪食的樣子,他獲得了一種莫大的寬慰和滿足。花生只有十二顆,我們子妹三人各得四顆,而四顆花生也就成為了我童年的往事中最溫暖的記憶。
自我上學離家后,父親就常常掛念,我每走一個地方他都會尋了去看望。1985年我在端履門64號的律師事物所實習,一時案子較多幾天沒有回家,父親就悄悄地去了。他進了門就坐在一角只是默默地看著,一直也沒有與我說上幾句話?;氐郊液笏嬖V母親說:兒子可以了,他一會兒就能代人寫份訴狀,收費十元,餓不住了。父親總算是為我放下了心。他知道,后面的路走的好壞是要靠我自己走了,而他的呵護似乎已經完成了使命。父親再也沒有了其他的牽掛,一年后就離開了我們。
他走得過早,早得沒來得及享受兒女們丁點的孝敬,我也還沒有給他買過一分錢的東西。他沒有趕上富裕的時候,他都想不到今天會是這種繁榮的樣子。他沒有看過彩色的電視,他也不知道后來還會有傳呼機,他更沒有用過淘汰了的傳呼機,他沒有用過天然器、電冰箱,沒有住過裝修了的房子,他什么都沒有,他只是簡單的來到了這個世界,又飽經了人世的辛酸后又匆匆地離去,似乎就是為了要來為我們先行承受苦難。
我默立在父親的墓前,看著記錄他生卒時點的碑文,一種深深的懷念隨著一炷聯(lián)通陰陽的香火彌漫。他已枯朽的身體,是催生了我的生命的源頭,那安詳而靜謐的墳頭,就是我的血脈追溯的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