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空語類PRO是沒有語音實體但具有語法功能和語義內(nèi)容的隱性成分。本文通過對漢英PRO的異同的比較,以驗證“普遍語法”的原則,突出PRO理論對漢語研究的參考價值。
關(guān)鍵詞:PRO 共同點 差異 特征 分布 所指
一、引言
空語類(empty category)是指在句法、語義表達式中存在,而在音系表達式中沒有音系矩陣的成分”(徐烈炯,1988:153)。該成分具有句法和語義功能卻無實際語音表現(xiàn)。近來很多學者將管約(GB)理論運用于漢語空語類解釋,如考慮空語類所指的語用因素(胡建華,1999),討論有關(guān)漢語空語類的分類(陸儉明、沈陽,2004),細化了漢語不定小句劃分的標準(段曼娟,2006) 等。本文試就其中一類PRO 進行英漢對比,以驗證PRO理論對漢語研究的價值。
二、空語類
GB句法揭示了自然語言中空語類的不同性質(zhì),用[±照應(yīng)性]和[±指代性]兩個特征把空語類分為4種:NP語跡[+照應(yīng)性,+指代性],pro[-照應(yīng)性,+指代性],PRO[+照應(yīng)性,+指代性],變項[-照應(yīng)性,-指代性]。(Chomsky,1981)
NP語跡、pro和變項的分布分別受到約束理論三原則的限制,并由此獲取釋義。
PRO由于同時具有[+照應(yīng)性]和[+指代性]特征,按照約束理論原則,PRO在其管轄域內(nèi)既要被約束又不能被約束。為解決這一矛盾,“PRO法則”指出,PRO必須不被管轄。Chomsky認為,PRO的句法分布不再受約束理論的限制,而是由包含PRO法則的控制理論獨立解釋。PRO法則要求PRO只能出現(xiàn)在不被管轄的位置,如英語中只出現(xiàn)在不定式結(jié)構(gòu)的主語位置,因為該位置不被任何語類所管轄。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控制理論對PRO的解釋也顯示出乏力的局面。
三、漢英PRO的共同點
(一)漢英語中空語類PRO都普遍存在,并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1.空語類PRO的存在
根據(jù)擴展投射原則(EPP),每個英語句子,不論內(nèi)嵌還是非內(nèi)嵌的、限定還是非限定的,在所有句法層面上都有一個主語。因此,不定式短語在深層結(jié)構(gòu)上是句子,要含有邏輯主語。而PRO就是用來表示不定式邏輯主語的。
(1)He has not decided [whether [IP PRO to study Mandarin]].
根據(jù)題元理論來看,“題元準則”要求動詞必須把題元角色分派給句中名詞短語,否則句子不合語法。例(1)中study有內(nèi)外兩個題元角色要分派,表面上只有Mandarin承擔了一個內(nèi)題元角色,但句子合乎語法,因此,存在隱性空語類PRO承擔了其外題元角色。
由此,可以推知PRO的存在。雖然漢語對于定式與不定式的區(qū)分尚有爭議,但結(jié)合PRO的特征分析和大量真實的漢語語料,國內(nèi)學者大都認可PRO在漢語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本文也持這種觀點。
2.英漢PRO相似的分布特征
根據(jù)PRO法則,PRO只能在不受管轄的位置上出現(xiàn),如常出現(xiàn)在英語不定式結(jié)構(gòu)的主語位置。
漢語一直被認為是沒有顯性的形態(tài)標記(如英語中的“to”)區(qū)分定式和不定式結(jié)構(gòu)。但許多學者都曾證明漢語同英語一樣也存在不定式結(jié)構(gòu)。胡建華(1997:39)提出了漢語不定式結(jié)構(gòu)的判斷標準:(漢語中)一個小句被判為一個不定式句,當且僅當其主語位置同時滿足(a)和(b):a.它是一個θ位置(題元位置);b.它是一個不可詞匯化的位置。
因此,在不定式句基礎(chǔ)上能用[±θ位置]和[±L位置]這一對特征的正負值之間的交叉來顯示PRO在英漢語中的共同的分布:PRO的位置具有[+θ位置,-L位置] 和 [+b]([base-generated])的特征。如例(2)中的PRO不能被詞匯性NP替代,因為PRO所處的那個位置是一個不受管轄的位置,詞匯性NP出現(xiàn)在此處會得不到格標記。
(2)他i決心[IP PROi戒煙]。
(二)漢英PRO具有相似的所指分布,都能用詞匯特征或最近距離原則(MDP)確定PRO控制語。
控制理論把所有含PRO的結(jié)構(gòu)叫控制結(jié)構(gòu),隱主語的先行詞叫控制語??刂凭褪窍刃性~與PRO同標。PRO所指取決于中心動詞的語義。如promise、try、decide等是主語控制動詞,其PRO與該動詞的主語同指,而persuade、tell、 force等是賓語控制動詞,其PRO與該動詞的賓語同指。
漢語中PRO的所指分布基本和英語一致。在漢語中具[-SC]性質(zhì),即賓語控制動詞有“請、容、叫、勸、讓、使、教、怕、嫌、逼、囑咐、允許、鼓勵、提醒”。具[+SC]性質(zhì)并不帶補語的動詞有“喜歡、打算、想、要、決心、決定、去、來”。具[+SC]性質(zhì)但仍帶補語的動詞有“幫、跟、到、回”等。
Chomsky認為,一般情況下對PRO的控制還是遵守最近距離原則:PRO以離它最近的名詞短語為先行語。只有promise、ask、threaten等個別幾個[+SC]動詞例外。漢語中,除了“幫、跟、到、回”幾個帶補語的[+SC]動詞,對PRO的控制也基本遵循最近距離原則。
四、漢英PRO的差異
(一)漢語PRO的確認比英語PRO復雜
英語嚴格的句法結(jié)構(gòu)使得英語能較容易地從形式上確認PRO。不定式分詞的主語不能缺,不定式分詞的主語和先行語形成控制與被控制關(guān)系,不能以語音形式出現(xiàn)。
由于漢語語法化程度不高,不定式動詞的形態(tài)標志不明顯,對判斷空語類類型是PRO還是語用省略造成的空位,都增加了難度。但通過對英漢同義動詞構(gòu)成的句式進行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利用英語句式來過濾漢語動詞,可以識別并排除漢語由語用因素造成的結(jié)構(gòu)空位。如:
(3)他建議(?)去上學。He suggested that he (or anybody) should go to school.
(4)他決定(?)去上學。He decided(PROi)to go to school.
(5)(?)學習英語很重要。(PRO)To study English is important.
(6)(?)學習英語兩年了。 He (or anybody) has studied English for two years.
例(3)是語用省略造成的空位,“建議”不是控制動詞,例(4)屬于PRO,“決定”屬于控制動詞;例(5)屬于 PRO,例(6)是漢語特有的語用因素造成的省略。
(二)漢語PRO分布更加復雜
根據(jù)PRO位置特征,英語PRO可以在不同的句子結(jié)構(gòu)中出現(xiàn),如補語從句、修飾性狀語從句、主語從句、被動句等。漢語PRO的分布更加廣泛,漢語PRO在幾類傳統(tǒng)句型中的分布情況如下:
1.兼語式
(7)經(jīng)理叫你i[PROi馬上去一趟]。
傳統(tǒng)上分析為,前句賓語又作后面的主語。據(jù)論元理論,一個論元只能由一個主目充當,“你”作了受事就不能兼作施事。受先行詞“你”控制,“去一趟”本身是不及物動詞,要求有一個論元存在,需要有PRO存在與“你”同標才合語法。
2.雙賓式
(8)老師答應(yīng)同學們i[PROi下午放假]。
一動詞同時帶兩個賓語,漢語中稱為雙賓語。“答應(yīng)”這類表示交接事物的動詞可帶一個主語、兩個賓語??蛇^去分析只重表層,認為間接賓語是由“下午放假”這個偏正詞組構(gòu)成的。這至少沒有注意到“放假”是不及物動詞,應(yīng)帶論元充當主語。所以,此前存在PRO與“同學們”同標的現(xiàn)象。
3.動詞性賓語句
(9)他i不知道[PROi怎么做]。
“知道”是一個感知性動詞,一般作賓語的是小句,“怎么”前應(yīng)有一個PRO(e)。另外,“做”在這里是不及物動詞, PRO是施事者。這種出現(xiàn)在施事者位置上的空語類所指的成分可以在句內(nèi),與“他”同標,也可以為任指。因此,此句還可以被看作:他不知道[PROarb怎么做]。
4. 連動式
學者沈陽提過的連動式中NP不定位隱含現(xiàn)象證明,在整個結(jié)構(gòu)中,顯形主語與隱形主語是一致的。連動式中不論出現(xiàn)多少個分句,顯形主語只有一個,其余為隱形主語,即 PRO。顯形主語與隱形主語可互換,卻不能同為顯形成分,這說明PRO的照應(yīng)成分就是與其一致的顯形主語。如:
(10)他聽到這個消息〔PRO哭了起來〕?!睵RO聽到這消息〕他哭了起來。
(三)漢語PRO的解釋更復雜
漢語PRO比英語PRO的解釋更加復雜,決定PRO所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控制理論對其所指只具有一定的解釋力,許多情況下要綜合考慮到語義、語境等因素。
首先,在漢語中影響PRO的控制語確定的因素一般是中心動詞的語義結(jié)構(gòu),但漢語詞匯轉(zhuǎn)換的靈活性無法斷定其控制類別。如“約”“陪”等動詞,由于語義上的特殊性,就比較難以判定是主語控制還是賓語控制。如:
(11)叫一個熟人陪我同去。
其次,某些句法結(jié)構(gòu)可能會影響動詞短語的控制性質(zhì),例如有的動詞短語在不同的句法結(jié)構(gòu)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控制性質(zhì)。如在“我爹i急得[PROi想不出辦法來]”中的PRO的控制語是“我爹”,而“我爹急得他i[PPOi想不出辦法來]”中是“他”??梢姖h語中的不及物動詞加上“得”這個結(jié)構(gòu),如果不帶賓語就是主語控制,如果帶賓語就是賓語控制。
最后,通過英漢語PRO對比可以看出,漢語中的省略型空語類的存在可能會間接地影響到PRO的控制語的判斷,其所指要更多地考慮語義、語境等要素。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雖然空語類研究主要基于英語等西歐語言,但對于漢語研究仍然適用。漢英空語類PRO的普遍存在性和相似性,在宏觀上驗證了UG的適用性。同時,漢語PRO的復雜性和英語PRO的規(guī)律性中體現(xiàn)出的微觀語言差異及通過英語過濾后的漢語PRO的研究進展,更突出了PRO理論對漢語句法和詞匯研究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Chomsky,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Dordrecht: Foris,1981.
[2]Radford,A.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ucture of English[M].Cambridge:CUP,1997.
[3]徐烈炯.生成語法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8.
[4]宋國明.句法理論概要[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5]陸儉明,沈 陽.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徐烈炯.與空語類有關(guān)的一些漢語語法現(xiàn)象[J].中國語文,1994,(5).
[7]胡建華.英漢語空語類的分類、分布與所指比較研究[J].外國語,1997,(5).
[8]胡建華.空語類研究中語法與語用的分工[J].外語研究,1999,(2).
[9]段曼娟.漢語空位主語的所指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1).
(燕 莉,吉首大學公關(guān)外語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