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配對變語法”和“語義微分量表法”對158名永州市民語言態(tài)度進行了問卷調查,表明受教育程度高、年齡小的受試對普通話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給予肯定并認為其親和力大于永州話。而受教育程度較低、年齡偏大的人群則對普通話持排斥態(tài)度,反映了濃重的地域意識和保守思想。在永州全面推廣普通話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關鍵詞:語言態(tài)度 配對變語法 永州方言
永州是湖南南部的一個地級市,與廣西接壤,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經(jīng)濟稍顯落后。永州人使用的語言一般有三種:本地土話、西南官話、普通話。近幾年來,永州與外界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越來越廣泛,但人們的普通話水平普遍不高,而人們對普通話的態(tài)度正是影響語言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我們采用“配對變語法”“語義微分量表法”及“問卷調查法”對永州人語言態(tài)度進行調查研究,旨在揭示語言規(guī)劃與語言使用者之間的心理距離,為普通話的推行與經(jīng)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提供可參考的信息。
一、研究方法
(一)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運用“配對變語法”(the match-guise technique)和“語義微分量表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s)調查研究永州語言態(tài)度狀況?!芭鋵ψ冋Z法”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ambert, et al.(1960)發(fā)明的,用于測量人們對語言的態(tài)度。其基本方法是由一名“雙語人”分別用兩種語言變體朗讀一篇文章,錄下音來,然后讓受試者聽錄音,并讓他們對說話人的種種特征和品質做出判斷。通常的結果是,受試者誤以為說話人是兩個不同的人,從而根據(jù)自己對兩種語言變體的看法做出主觀判斷。如果對同一個人的不同語言變體有不同的評估,其差異就是語言造成的。這種差異誘導出對某種語言變體所持有的偏見或傾向性看法?!芭鋵ψ冋Z法”測試語言態(tài)度常用到“語義微分量表法”。此法由Os-good(1957)設計,量表表示一個傾向的兩端,中間分為幾個等級。根據(jù)“語義微分量表法”,把說話人可以估計到的特征和品質制作出分成等級的基本標準,讓受試者在聽完錄音后,在量表上做出選擇,然后加以匯總,取其平均值,用于各種統(tǒng)計分析。
(二)調查樣本情況說明
這次針對永州市展開的調查涉及到調查對象158人,其中本地人135人,占有效記錄85.4%,外地人32人,占有效記錄14.6%;對象性別:男性87人,占55.1%,女性71人,占45.9%;對象年齡:40歲以下、16歲以上112人,占70.9%,41歲以上、70以下46人,占29.1%;對象職業(yè)類別:體力勞動者54人,占34.2%,其他104人,占65.8%;對象學歷層次:小學及以下25人,占15.8%,初中51人,占32.3%,高中以上82人,占51.9%。
(三)方法本研究以“配對變語法”和“語義微分量表法”為理論依據(jù),對隨機選出的受試者進行主觀反應測試。
1.制作變語錄音
a.錄音人,女,31歲,地道的永州人(三代均生長在永州),湖南科技學院教師,既能說地道的永州土話,也能說普通話,是實驗所需的理想的發(fā)音人。
b.錄音語料:選取了閑聊對話中其中一人的一個話輪(一段獨白),時間約為30秒。
c.語料的錄制:錄音人分別說同樣內容的一段語料,一次用永州土話,一次用標準普通話,合計2段錄音。將錄音按實驗所需的順序進行重新剪接、排列。
2.實驗問卷
a.個人背景資料:包括被試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出生地、父母現(xiàn)居住地、在哪兒度過童年等基本情況。
b.問項內容:我們對問項的設計兼顧了語言態(tài)度所包括的三方面內容(認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或行為成分),以及語言態(tài)度評價的兩個層面(社會地位價值及群體認同感)。評價指標包括:社會地位價值層面—學歷、進取心、富裕程度、領導才能、自信、職業(yè)性質;群體認同感層面——實在、友善、熱情、個人魅力。
二、結果與分析
被試人分為A、B兩組,實驗結束后,我們對158份問卷進行了整理和歸類,剔除了無效問卷(未完成或答題不符合要求的問卷),結果共得到有效問卷巧151份,問卷回收率為95.6%。為了便于統(tǒng)計分析,我們對問卷的信息進行了量化處理,并利用專業(yè)統(tǒng)計軟件SPSS,將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進行了綜合統(tǒng)計分析:
(一)被試對變語評價的性別差異
長期以來,性別因素對語言的影響都是社會語言學研究考察的重點之一。本研究作為考察的主要變量之一,做了被試的性別與評價項選擇百分比的交叉列表(crosstabs):(表1)
A組被試對變語評價的性別差異結果:
從表1的描述性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被試語言態(tài)度上的幾點性別差異:
l.總體來說,在親和力層面上,對說土話的人持肯定態(tài)度的被試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更多的男性被試認為說土話的人更實在、友善、熱情。
2.在地位價值層面上,對說普通話的人持肯定態(tài)度的被試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更多的女性被試認為說普通話的人更有魅力、更自信、更有上進心、更有錢。而與此相對,男性被試雖大部分也持相同觀點,然而仍有相當比例(約占30%一33%)的男性被試認為說土話的人也很有魅力、自信、有錢。
3.絕大部分的女性被試認為說土話熱情。
B組被試對變語評價的性別差異結果:
(二)被試對變語評價的文化程度差異
本次調查的被試文化程度分為兩個水平:高中以上和高中以下。這兩個社群的語言態(tài)度是否存在差異?高中以上學生都處于攀登社會、學業(yè)階梯的過程中,相比之下,更加接近社會的大學生是否對掌握標準的普通話更加重視?大學的環(huán)境可謂“五方雜處”,長期與來自外地的學生朝夕相處是否會讓大學生們與語言環(huán)境相對單一的初中、小學畢業(yè)生持不同的語言態(tài)度?基于這些疑問,我們就被試語言態(tài)度的文化程度差異進行考察,結果如下:
表3顯示了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被試對說土話與標準普通話者的態(tài)度差異:
1.在親和力層面上,高中以下被試認為說土話的人更具有親和力,雖然高中以上文化的被試也認為土話有親和力,但比例明顯下降,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對普通話的接受越容易。在被問及誰更實在、熱情,有困難的時候更愿意求助于誰時,更多的高中被試選擇了說土話的人。
2.在地位價值層面上,兩種人的區(qū)分并不明顯,都認為說普通話的人地位較高,更具有魅力、更有錢。但“有錢”的比例明顯不如其他比例高,說明本地人認為說土話的人也許有錢,說普通話的人屬于外來人口,不一定有錢。
(三)配對變語實驗結果小結
1.被試對土話的評價在親和力層面上是明顯高于普通話的,被試認為說土話的人更實在、友善、熱情;而在地位價值層面上,被試對普通話的評價則明顯高于永州話,認為說普通話的人更有魅力、學歷更高、有進取心,更有領導才能,也更有錢。
2.不同性別的被試對說永州話和普通話的說話人在兩個層面上的評價存在著差異。在親和力層面上,更多的男性被試認為說永州話的人更實在、友善、熱情。在地位價值層面上,更多的女性被試認為說普通話的人更有魅力、更自信、更有上進心、更有錢、更愿意他(她)成為自己的老板。
3.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試由于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不同,日常人際交往的領域也不同,語言態(tài)度也呈現(xiàn)一定的差異。A組實驗中,在親和力層面上,高中以下被試對永州話持肯定態(tài)度的比例高于高中以上被試。在地位價值層面上,高中以下被試對普通話持肯定態(tài)度的比例也高于高中以上被試。B組實驗中,在地位價值層面上,高中以下被試對普通話持肯定態(tài)度的比例也高于高中以上被試。然而在親和力層面上,高中以下被試對說永州話的人總體評價卻低于高中以上被試。
三、結論
本研究通過主觀反映測試,對永州市語言態(tài)度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影響語言態(tài)度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高、年齡小的受試對普通話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給予肯定并認為其親和力大于永州話。而受教育程度較低、年齡偏大的人群則對普通話持排斥態(tài)度,反映了濃重的地域意識和保守思想,這與本地經(jīng)濟落后、交通不便有著直接的關系。因而我們認為,在永州全面推廣普通話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有關方面在進行語言規(guī)劃、推廣普通話的進程中要講究策略方法,比如,在某一階段,容許普通話變體即帶口音的普通話的存在;在高校加大推廣普通話的力度等。推普過程是漫長的,但我們也應看到,隨著本地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外來人口的增加,與國內外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也將日益頻繁,因而對普通話的需求也將隨之增加,推廣普通話的進程可能會加快。
參考文獻:
[1]Lambert,et al.Evaluative reactions to spoken language[J].Journal of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0,(60).
[2]龍惠珠.港男女性對普通話的態(tài)度[A].語文建設通訊,1997,(53).
[3]徐大明.當代社會語言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4]肖 肅.西部開發(fā)與語言規(guī)劃[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19).
(梁小珊,湖南科技學院中文系、華中師范大學語言所;貢貴訓,湖南科技學院中文系、河北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