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章太炎在學問和革命兩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觀其一生,無論學術還是革命方面的著述,報刊文章占了很大一部分。他的辦報活動,也是貫穿了大半生的。本文大致分為了三個時期來研究他的辦報活動和新聞思想,主要分析了他作為維新派和革命派的報刊活動和思想及他的文風問題。
【關鍵詞】章太炎 報刊活動 新聞思想
魯迅先生曾在《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說:“考其生平,以大勛章作扇墜,臨總統(tǒng)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并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并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辈⑶艺f他的業(yè)績“留在革命史上的,實在比在學術史上還要大”,稱他為“有學問的革命家”。①章太炎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精研文、史、儒、玄的國學大師被人們所推崇。而其在新聞學中的貢獻也是無可非議的。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鱗,初名學乘,字枚叔,后改名絳,號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在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等方面均卓有建樹。作為“光復會”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他是清末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也是一個職業(yè)報人。1897年任《時務報》撰述,后與康有為意見不和,去編輯《經(jīng)世報》,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隨后接受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綱領,駁斥康有為以保皇對抗革命和托古改制的主張,宣傳民主革命。1900年剪辮子。1903年因發(fā)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并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即有名的“蘇報案”)。1906年出獄后前往日本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并與改良派展開長期論戰(zhàn)。1911年上海光復后回國,主編《大共和日報》和《華國月刊》。1935年在蘇州主持章氏國學講習會,主編《制言》雜志。1936年,病故于蘇州。
一、章太炎的辦報活動
第一時期:1897至1900年,主要從事維新派報刊活動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之后,康有為公車上書,在北京成立強學會,章太炎報名加入強學會。
1896年,汪康年、夏曾佑、梁啟超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時務報》。1897年春,章太炎受梁啟超之聘,任《時務報》撰述,開始了他的報刊生活。他在《時務報》上發(fā)表了《論亞洲宜自為唇齒》《論學會有大益于黃人亟宜保護》,開始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運動,宣傳維新變法思想。針對當時清政府向俄國出賣權益的外交政策和清政府壓制學會的對內政策,他寫了這兩篇政論文,提出了中國宜“發(fā)奮圖自強”,不能“惟舊章之守”,今之亟務“革政挽革命”,要求“合群”組織學會,重視文化教育等。與康、梁維新變法主張相符。后因與康門弟子政見不和,離開了《時務報》。
第二時期:1901年至1912年,主要從事革命派報刊活動
(一)章太炎與“蘇報案”
1903年6月9日,《蘇報》刊文對鄒容撰寫的宣傳小冊子《革命軍》加以介紹和鼓吹。章太炎在1903年為鄒容的《革命軍》寫了序言,發(fā)表于6月10日《蘇報》上。他揭示了清政府的殘暴統(tǒng)治激起中國人民的革命高潮,肯定了鄒容《革命軍》的作用,6月10日,《蘇報》在《新書介紹》欄向讀者介紹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的部分文字,不僅痛斥康有為“只可立憲,不可革命”的主張,還在文中以輕蔑的口吻直呼光緒皇帝為“載湉小丑”,說他和慈禧太后都是“漢族公仇”。《蘇報》大聲吶喊革命,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6月30日,清政府決定對陳范、章太炎、鄒容等7人實行拘捕,當日章太炎等被捕。
在“蘇報案”的審訊中,章太炎、鄒容慷慨陳詞,把法庭變成了革命的講壇。在每次審訊完畢押解回捕房的路上,章太炎在馬車上口誦“風吹枷鎖滿城香,街市爭看員外郎”的詩句,把押解路變成了示威場所了。章太炎的思想得以廣泛傳播。
(二)《民報》時期
1906年章太炎出獄后,到日本東京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主編達八年,以宣傳三民主義為宗旨。
章太炎從接辦《民報》,到《民報》遭受封禁,這兩年間共發(fā)表了83篇文章?!睹駡蟆分饕h(huán)繞著“走革命道路還是走改良的道路”,“建立民主共和國還是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廢除封建土地國有”等等重大的革命理論問題,和?;逝傻摹缎旅駞矆蟆烽_展了激烈的論戰(zhàn),起到了革命喉舌的作用。②
(三)章太炎與《大共和日報》
章太炎作為該報首任社長,他鼓吹“革命軍興,革命黨亡”。他試圖通過組織開辦《大共和日報》來對付袁世凱。
1912年3月1日,為適應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的需要,中華民國聯(lián)合會改組為統(tǒng)一黨,以《大共和日報》為機關報。該報的言論立場和辦報方向都遵從黨派的政治綱領和主張。
1913年,宋教仁被刺案發(fā)生,章太炎徹底拋棄了對袁世凱的幻想,發(fā)表宣言歷數(shù)袁政府的罪狀,各處報章競相刊載他的言論文章。至此,章太炎與御用的《大共和日報》言論傾向、政治立場完全相左,開始斷裂。
第三時期:1913年之后
在1913年之后,章太炎先后創(chuàng)辦或主編過《教育今語雜志》《華國月刊》《國學商說》《制言》等報刊,多為學術性質的。
二、章太炎的新聞思想
在長期的辦報實踐中,章太炎撰寫過10多篇文章闡述自己的報刊思想,總結自己的辦報經(jīng)驗。包括《致汪康年書》《實學報敘》《敬告同職業(yè)者》等。
(一)1901年以前,章太炎的報刊思想基本屬于維新派范疇
在這一時期,他的報刊思想基本上屬于改良派范疇,強調報紙的“開民智”作用,認為報紙是宣傳維新變法的重要工具,并且認為,報紙應該和歷史上的史官一樣,直言勸諫。
1、章太炎認為,報紙應繼承民主傳統(tǒng),發(fā)揮對君主的諷諫作用。
2、章太炎強調報紙的經(jīng)世救時作用,認為報紙應該成為宣傳維新變法的工具。為了消除國民對變法的抵拒心理,在這一時期他還特別重視宣傳媒體的作用。
3、章太炎特別看重報紙的“開民智”作用,認為報紙是組織維新隊伍的思想武器。他所說的“民”,指的是封建士大夫、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他分析說,當時士大夫中有兩部分人。一部分人沉溺于禪學,遁匿于佛,以銷其骨,對國家命運漠不關心,這就是所謂“華妙”。一部分人則盲目地艷羨西方政治,主張照搬照抄,浮躁而急于求成,這就是所謂“猝暴”。面對這種狀況,應該怎么辦呢?章太炎主張通過辦報來“化合中西之言以喻民”,比較穩(wěn)妥地實行維新變法。
章太炎的一系列言論表明,戊戌變法前后他的辦報思想與康、梁的報刊宣傳主張大體無異。他們都主張:組織學會,刊行報紙,團結組織地主階級出身的具有資本主義傾向的知識分子參與議政,來推動維新變法。在保存清王朝的統(tǒng)治地位前提下,希望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二)1901——1913年的辦報思想
從1900年開始,章太炎的政治思想漸漸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改良派進行了尖銳的政治思想斗爭。他日益清醒地看到了,中國不可能依靠清王朝維新變法而走向富強。他開始接觸孫中山等民主革命家,以及歐洲資產(chǎn)階級學說。從在《蘇報》上發(fā)表文章,到長期主編《民報》,直至1912年創(chuàng)辦《大共和日報》初期,章太炎的報刊活動轟轟烈烈,他發(fā)表了大量涉及新聞思想的言論,這些言論也表明了,隨著政治思想的飛躍,他的辦報主張也發(fā)生質的深化,開始具備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新聞思想了。
1、強調報刊是制造輿論的工具,進行革命必須高度重視輿論工作。和孫中山等人一樣,章太炎也認為報刊是制造輿論的工具,在《蘇報》上發(fā)表的給鄒容作的《序革命軍》,其中專門論述了革命輿論的極其重要。他說:“凡事之敗,在其有唱者而莫與為和,其攻擊者且千百輩;故仇敵之空言.足以墮吾事?!雹?/p>
2、章太炎重視利用報刊政論來宣傳革命主張,強調以輿論促革命,辦報的目的是為了革命。過去改良派提出了報紙是“國之利器”,辦報“有益于國事”等觀點,革命派報人提出了要推翻大清國的目的。
1903年以后,革命派新聞理論有了顯著的發(fā)展。雖然也襲用改良派報業(yè)主張的口號,如“倡民權、啟民智”、“監(jiān)督政府”、“為民請命”等,但在實際上注入了革命思想,主張“實行革命”,“吊民伐罪”。它在注重辦報紙開民智的同時,對改良派“?;省闭撜{大張撻伐,通過報刊大量宣傳“軍功第一”,要求在兩條戰(zhàn)線作戰(zhàn)。
受到孫中山等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影響,章太炎也認為,推翻清王朝先要喚起革命輿論,但輿論形成后,就要付諸實行。不然,反動政權不會自己倒掉。章太炎既重視報紙政治宣傳的輿論力量,更強調開展武器斗爭。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新聞理論中,其見解同孫中山一樣頗為驚警深刻。
3、章太炎十分痛恨專制政權的言論禁錮,主張言論自由、出版自由。
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重視言論自由,但更重視報刊能在輿論上引導人民前進,成為先進輿論之母。章太炎開始以文章參政議政,抨擊時弊,論政黨與黨爭。其中穿插了不少他的新聞觀念和辦報思想。他的政論暢言無忌、色彩鮮明,也有言辭激烈甚至固執(zhí)偏狹之處,但都是對新生的民主共和國的殷切期望,而不是政治立場根本偏離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制的軌道。他認為“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文明國法律皆然”。主張政府不應用法律限制對報刊的出版發(fā)行。
1903年,清政府制造了《蘇報案》,拘禁了章太炎與鄒容,在獄中和法庭上,章大炎同清王朝言論禁錮政策作了堅決的斗爭。
4、章太炎的辦報思想帶有濃重的主觀唯心主義色彩。他曾經(jīng)正確地認識到報刊輿論與武裝起義的關系,意識到精神力量不能代替物質力量,但是卻一再提出“自我”是世間一切事物發(fā)端的觀點。
5、章太炎的政論中還蘊含豐富的新聞思想,如中立不偏不倚的監(jiān)督原則,上通下達溝通信息的報紙職責,不因強權折腰、不以弱小備受欺凌而堅持真理忠于事實的記者職業(yè)道德準則等,尤其是辦報如作史的真實性原則,在當時更十分難能可貴。
這期間,是章太炎辦報思想的高峰期,他對西方代議制的激烈抨擊,包裹著佛學外衣表達出來的平等思想,以及主張平民在報刊上直接享受民主權利等,都不自覺地、但卻是較明顯地反映了在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高潮中,作為小生產(chǎn)者的農民階層的性格特征。他的辦報思想,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派中反對資本主義的思想反映。
三、總結
總的來說,章太炎的辦報活動及其新聞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1897-1913年期間,他的報刊活動經(jīng)歷了受維新派影響的維新派時期,強調報刊應該發(fā)揮對君主的諷諫作用,經(jīng)世救時,開民智,宣傳維新變法的主張。后來受到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影響,章太炎的辦報活動經(jīng)歷了“蘇報案”,《民報》時期和《大共和日報》時期,他的新聞思想也有了轉變,開始強調報刊的輿論作用,宣傳革命思想,強調言論自由?!?/p>
注釋
①《試論章太炎的辦報活動》http://news.chinavoc.cn/Lite-rature/Files/200612/2913.html轉引《憶太炎先生》,1993年6月《中國文化》,第8期
②《編輯記者一百人》學林出版社 1985年版 422頁
③《中國新聞事業(yè)歷史綱要》吳廷俊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93頁
(作者: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06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