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身體各臟器功能減退,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種疾病,下面介紹一套強健“五臟”的健身法,簡單易行,老年人常做可強健身心,預防疾病。
健脾法:立正姿勢,雙臂同時向一個方向搖擺。手擺向左側,頭要轉向左側,意念從胸至左足;手擺向右側,頭亦向右,意念從胸至右足,反復做30次。
健肺法:立正姿勢,雙手掌心向后,俯身擦足3次,再雙手掌心向前,俯身擦足3次,反復做10次。
健腎法:站立,雙手握拳,緊抵左右腰部,身體向兩側搖擺3。次,再將雙臂伸直下垂,右手蓋在左手上,身體向兩側搖擺30次。
健肝法:站立,兩手置于身體兩側,交替下按,意念達到掌心及指尖,各做30次,然后雙手置于胸前,手心向前推,意隨手走,反復做3次。再將雙手向身體兩側平推,意念把身體濁氣通過手推至體外。
健心法:站立,左手輕握右手背部,置于胸前,然后沿胸壁移動,向右移時,左臂貼胸;向左移時,右臂貼胸,各做10次。然后雙臂交替前伸與后甩,各做10次。
老來不妨做“頑童” 賈 天
某日,打開電視機,看到中央電視臺《夕陽紅》記者釆訪一對金婚夫婦,當記者問其如何能生活得如此快樂時,置身于布娃娃、小狗、小貓玩具里,手里還擁有一只絨布熊貓的老太太雖滿頭白霜,卻精神矍鑠地說:“不妨當個‘老頑童’,跟著感覺走,想干什么干什么,不在乎別人說什么,也不用年齡來壓抑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動,這樣生活就會變得幸福和舒心?!?/p>
有句俗話說“老小,老小,老了反而小”。有的老人,有時像個“老頑童”,有時還愛耍點小孩子脾氣,看上去怪滑稽的,讓人覺得很可笑,但是很可親可近。其實,這種“老了反而小”的表現(xiàn),不但是正常的,而且對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人之老,是自然規(guī)律。老了就老了,要敢于面對老,承認老。那種所謂“不服老”的思想,看上去很堅強,其實是缺乏直面人生的勇氣,和順應自然的智慧。
當我們以一種真正誠實、寬容、舒適、快樂的心境接受了一個真實的“自我”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羈絆,還有什么顧慮,有什么理由不放飛自己的心情?“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像個孩子又何妨?”純真無邪,想說就大聲地說,想笑就開懷地笑,想玩就盡情地玩,當個“老頑童”,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
養(yǎng)生先養(yǎng)“內” 趙西岳
明代養(yǎng)生家高濂提出的“善養(yǎng)生者,養(yǎng)內;不善養(yǎng)生者,養(yǎng)外”的觀點,對于時下一些人舍本求末的錯誤養(yǎng)生追求,是一劑極好的良藥。
所謂“養(yǎng)內”,一是指對心性的修煉。對此,在我國古代就有較多論述。如《黃帝內經(jīng)》載:“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并強調要“陰陽平衡”方能“扶正固本?!笨鬃犹岢龅摹叭收邏邸币约败髯铀岢龅摹懊酪庋幽辍钡挠^點,都說明了善養(yǎng)生者,要把自己的心性修養(yǎng)放在第一位,有了好的操行道德,好的心境情趣,神魂安寧,五腑暢泰,這便具有了養(yǎng)生的內在基礎。二是指以科學的飲食為內養(yǎng)?!饵S帝內經(jīng)》說,飲食養(yǎng)生當以“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為原則。這兩個方面,構成了養(yǎng)內的基本內涵。有了這個養(yǎng)內的基礎,再兼以適宜的外養(yǎng),便可從根本上改善人的生命質量,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但時下不少人,卻把養(yǎng)生的內因即“養(yǎng)內”忽略了,一味盲目追求“養(yǎng)外”。如在精神情緒上,追求超出心理需要的各種刺激,甚至不顧人倫法紀,去追求“一時之快樂”;在飲食上違反身體的需要,海吃猛吞那些“爽口物”;在保健上,完全依賴保健品和各種補藥補品等。這些急功近利的養(yǎng)外,對養(yǎng)內是一種極大的干擾,甚至會損傷養(yǎng)內的基礎,埋下傷身的隱患乙緣此,高濂提出的“善養(yǎng)生者,先須養(yǎng)內”的觀點,值得我們借鑒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