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和省級衛(wèi)視頻道群的四面夾擊中,城市電視臺如何在高手如林的競爭中殺出重圍?2007年,成都傳媒集團隆重推出“主持·2007”大型甄選活動,傾力打造本土的電視明星主持人,為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切實有效的制度保障,為城市臺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活動過程:波瀾起伏,亮點紛呈
一是精心準備、充分醞釀。2006年底,成都傳媒集團成立之初,就鮮明打出“堅定不移地走人才發(fā)展之路”的旗幟,提出要在觀念上大膽突破,形式上大膽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上有所支撐,實施舉措上拿出干貨,堅決不讓人才戰(zhàn)略成為文件戰(zhàn)略、口號戰(zhàn)略。在此背景下,成都傳媒集團在2007年以包裝推廣主持人為突破口。
為籌辦“主持·2007”大型甄選活動,電視臺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調集精兵強將組建了強大的策劃班底,對這次活動的步驟流程、游戲規(guī)則、營銷推廣等等大的框架和一些細節(jié)性的東西進行了精心策劃,設計了宣傳主題“視界精彩、由您主宰”,對節(jié)奏的進展進行了舒緩有致的設計,力爭做到張弛有度、從容不迫。同時,由于本次活動牽扯到部分在崗主持人的調整,不免造成一定沖擊,集團還專門召開了動員大會,使主持人提前做好思想準備。
二是預熱造勢、強勢推出。5月21日,成都傳媒集團舉行了新聞發(fā)布會和招商說明會。此次發(fā)布會,將視野擴展至全國,在調動集團旗下所有報刊、電臺、電視臺和網絡等媒體資源以外,還邀請了來自國內的央視國際、YAHOO、SOHU、SINA等著名網站、省內的《華西都市報》、四川電視臺、天府熱線、 四川新聞網、四川神韻在線等本土媒體,對活動的構成、時序等進行全面介紹,重磅推出這次活動,形成宣傳強勢。此外,通用汽車、置信經典、華潤集團、博瑞房產等80多家企業(yè)代表也參與這次新聞發(fā)布會和招商說明會,不少企業(yè)當場就對此次活動表示出較大的興趣,這為以后的廣告經營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新聞發(fā)布會以后,繼續(xù)發(fā)動強大的宣傳攻勢。參賽主持人們在成都傳媒集團旗下的《成都日報》《成都商報》和《成都晚報》等紙媒上逐一亮相,對其編號、所在頻道和欄目、個人簡歷、主持特色、自我評價等信息一一介紹,圖文并茂、生動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三是高潮迭起、精彩不斷。為進一步增強活動的關注度和觀眾的參與度,成都電視臺的主持人分別走進成都人民廣播電臺FM96.5,接聽聽眾朋友的熱線,交流心聲,提前進入互動。5月28日起,大批主持人陸續(xù)走上主城各區(qū)的大街上展開公益活動,變身春熙路“文明勸導員”、游泳館救護員、錦里“糖畫藝人”、武侯祠“文博講解員”等,與市民親密接觸為自己拉選票。
6月5日,成視主持人公開考評正式開始,在職主持人分組上臺,接受劉儀偉、海霞、羅軍和100位大眾評委的現(xiàn)場考評。
參與考評的主持人共有65位,每次9人到10人。整個考評共分3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是播放主持人個人形象宣傳片,每位主持人都有一分鐘時間展示自我,接受專業(yè)評委的點評;第二是“看圖說話”,展示一幅近期熱門新聞事件照片,任由主持人自選角度評說,從中考察主持人的邏輯思辨能力;第三是100秒自我展示,主持人將在100秒時間里展現(xiàn)個人風采,不過這100秒也是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最讓主持人緊張的,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除了專業(yè)評委點評,還要面對現(xiàn)場100位觀眾手中的“遙控器”,接受他們“繼續(xù)收看”或“換臺”的手指投票。每到這一時刻,大眾評委、臺上主持人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都一樣緊張、激動。
6月19日后,參評主持人們通過將近一月的集中宣傳和亮相,在觀眾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開始接受廣大市民、觀眾的短信投票,讓觀眾的評價能夠直接體現(xiàn)在最后的評選結果當中。這里主要考核主持人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觀眾選票部分將在每位主持人最終考評總分中占據(jù)50%的分量,而3位評委專業(yè)考核將在總分中占40%,另外10%來自其他方面測評??梢?,觀眾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短信票數(shù)每天的變化成了大家心中的一個懸念。
歷時一個月,經過主持人個人形象片展播、專家現(xiàn)場評審、觀眾場外投票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角逐,主持人公開考評于7月14日落幕,當晚舉行揭曉暨頒獎晚會。整臺晚會全是由參賽主持人自編自導自演,以幽默搞笑為主要風格,穿插各大獎項的頒發(fā),尋求輕松自在的氛圍,讓觀眾領略各個主持人的另一面風情。至此,成都電視臺8位金牌主持人出爐,在職主持人考評圓滿結束。
7月21日,新人辯論賽進行了首場辯論。來自北方軍團、南方軍團和四川軍團的32名新人中18位成功晉級,而中國傳媒大學的程玥經過激烈的競爭和評委的認可,成為簽約成都電視臺第一人。
四是簽約新人、完美收官。8月5日,新人辯論賽決戰(zhàn),5強最終產生并與成都電視臺現(xiàn)場簽約,以后,成都的市民觀眾們又將在電視屏幕上漸漸熟悉這幾張年輕的面孔。至此,歷時兩個多月的成都傳媒集團“華美·主持2007”大型甄選活動圓滿謝幕。
五是不斷推廣、滲透延伸。成都本地的“八大金牌主持人”出爐后,成都傳媒集團對其進行了“百萬重獎”,包括獎勵、外出學習考察、參與頂級業(yè)務培訓、公交車形象廣告等,讓他們從經濟上、榮譽上、政治上體會與眾不同的待遇。但是,這種待遇,在成都傳媒集團絕對不是恒定的,而是動態(tài)的。與此同時,成都傳媒集團還將以此為原則和方法,將此種評選推廣到編輯、記者、攝像、技術等各個采編領域,激勵人才脫穎而出。
二、活動特點:媒體聯(lián)動、機制創(chuàng)新
一是地方媒體的全國視野。作為地方城市臺,將選秀的觸角延伸到全國各大城市和高校。成立由成都傳媒集團編委辦、人力資源部組成的“華美·主持2007”成都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大型甄選活動外選團,專門到上海、南京、杭州、北京、長春5個城市舉行公開的選拔活動,吸引了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全國著名院校數(shù)百人報名,在擴大成都媒體自身的影響力和知曉度的同時,全國范圍內各類人才的參與也擴展了地方媒體的視角,為此次活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二是綜合媒體集團的互動優(yōu)勢得以彰顯。集團所屬報紙、電視、電臺和網站互動,各主持人輪番出現(xiàn)在《成都日報》《成都商報》和《成都晚報》等紙媒、FM96.5、成都電視臺6大頻道的各名牌欄目以及四川新聞網、成都全搜索等網站上,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傳媒集團的綜合媒體優(yōu)勢,在對本地受眾進行全面覆蓋、交叉覆蓋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宣傳強勢。央視國際、YAHOO、SOHU、SINA、《北京青年報》《中國廣播電視報》《新民晚報》《南方周末》《華商報》《重慶商報》《遼沈晚報》《楚天都市報》《錢江晚報》等知名媒體的關注,更將影響力擴展到成都以外的地區(qū)。
三是觀眾眼皮底下的內部PK。這次在職主持人的公開評選,并非一場自吹自擂的媒體作秀,而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在業(yè)內專家、場內大眾評委和場外用短信投票的觀眾眼皮底下真刀真槍的實戰(zhàn)。并非一種口號,而是對遴選出的專家叫好、觀眾叫座的優(yōu)秀人才予以重點包裝、扶持,對于10%的缺乏競爭力的主持人則予以淘汰,真正激發(fā)主持人的職業(yè)榮譽感和危機感。
四是“開門辦電視”,與受眾進行充分互動。主持人不但走進FM96.5接聽聽眾熱線,還連續(xù)3天走上街頭從事公益活動,與廣大市民和觀眾“零距離接觸”,為自己拉票、造勢,這對觀眾來說,這些從事“文博講解員”、“文明督導員”的主持人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更具親和力的工作人員。另外,被選為“大眾評委”的100名觀眾不但可以在場內用“遙控器”實施投票權,還可以在場外用短信的方式過一回當評委的癮,這些措施都體現(xiàn)對觀眾的尊重,引發(fā)他們極大的關注和參與熱情。
三、活動效果:切實轉變觀念、引入競爭機制
本次成都傳媒集團“主持·2007”大型甄選活動從宣傳造勢、報名初選、正式比賽到最后落幕,歷時近3個月,取得了顯著效果:對于主持人個人來說是多了一次事業(yè)發(fā)展的機會和空間,是促使他們逐漸走向成熟的一種良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對于集團來說,這既是一次對自身發(fā)展的檢閱與反思,更是進一步深化媒體用人機制改革,謀求突破與發(fā)展的一次有益嘗試。
激活一池春水,激發(fā)主持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活力,避免其在工作崗位上出現(xiàn)的惰性心理。根據(jù)成都電視臺方面提供的名單,符合此次成都電視臺主持人的全員公開考評的人員共有65人,其中包括已是制片人的著名主持郭月,以及有著11年主持生涯,湖南衛(wèi)視超女、快男成都唱區(qū)的“御用主持”胡曉等人,甚至少兒頻道的總監(jiān)陳岳也將參加這次考評。雖然這些人已相對知名,但一樣不敢懈怠,接受專家和觀眾評委的評判。觀眾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很難用一種模式來概括觀眾喜愛的主持人的樣式。通過這種公開化、社會化、電視化的選拔,集團領導層更容易發(fā)現(xiàn)哪些類型的主持人更受觀眾歡迎。
其實,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遠不僅僅局限在成都傳媒集團推出了本地的明星主持人,尋求到五個特色鮮明的主持人。更重要的在于用人觀念上的突破。另外,對于敢于用人、善于用人的單位來說,是“英雄莫問出處”,本次大賽,主辦方不僅在選手的報名資格上打破了行業(yè)界限,而且將參賽年齡放寬到19歲至35歲,使不少在讀大學生和在其他地方從事主持工作的選手多了一次改變職業(yè)現(xiàn)狀的機會,同時也給現(xiàn)有的主持人隊伍補充了新鮮血液。
(作者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