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yè)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本文從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出發(fā),闡述了高職院校開設信息檢索課的重要性以及傳統(tǒng)信息檢索課教學不適用于高職院校,并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教學過程組織和考試方法六個方面提出了改革要求。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檢索;教學改革;信息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08-11ppp-0c
1 引言
在信息時代,只有善于獲取、開發(fā)與利用知識信息的人,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如何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查找文獻信息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獨立研究的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要開展好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的教學工作。
2 高職院校開設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不是單純地給學生教授一種技能,作為他們將來謀生的手段。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教育只有重視學生的“潛質”,注重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高等職業(yè)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學生的求職需要層面上,更重要的是要負責地為學生的今后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可能性和培養(yǎng)他們學會學習的能力。而信息素質教育就是從終身教育的思想出發(fā),強調個體的學習能力,即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因此,對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
信息檢索與利用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使學生掌握獲取文獻信息技能,提高自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門科學方法課。它能夠使學生提高獨立學習、繼續(xù)學習、接受終身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所以高職院校要增強學生的市場適應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就應該把文獻檢索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3 傳統(tǒng)信息檢索與利用課教學模式不適應高職院校
高校傳統(tǒng)的信息檢索與利用理論部分介紹得系統(tǒng)而詳盡。然后是分門別類的介紹各種檢索工具。從理論到檢索工具這種模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高職院校的需求:
(1)高職院校學制三年或二年,總體學時少,且其中實踐部分課時占的比重大,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每一門課的學時相對也較少。這樣的學時不允許我們像普通院校那樣按部就班的系統(tǒng)講解。也就是說,這門課要十分的精,不可能系統(tǒng)的講授。
(2)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從事一線生產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對信息檢索課的要求是建立信息檢索意識,掌握檢索方法和一定的檢索工具即可。而對于信息的生成和來源、特點、信息檢索的原理、檢索工具的形成、檢索工具的評價等理論性的知識,沒有掌握的必要,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高職高專的教學把握的尺度是“會用”。也就是說課程主要放在各種信息檢索工具的具體使用上。
(3)高職院校的文獻信息檢索課的培養(yǎng)目標是樹立學生的技術信息意識,及掌握技術信息檢索能力,這個目標與普通本科院校不同,原因在于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應用型技術人才,而不是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型科技人才。傳統(tǒng)的文獻信息檢索課內容是以研究型文獻信息檢索為主,顯然不適合高職。濃厚的實用技術特色是高職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的特色建設目標。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文獻信息檢索課要有別于普通高等院校,需要做出新的、步伐較大的改革,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
3 高職信息檢索課改革的內容
高職院校的信息檢索與利用課,一定要適應高職教育發(fā)展的需要,輕理論、重實際、重使用,適用為主。
3.1 教學理念上要加以改革
高職信息檢索課改革的首要條件是教學理念上的改革,如果沒有理念上的變革,教學上的改革是不可能進行的。要充分認識到我們高職培養(yǎng)的人才是技術應用型人才,他們需要的是實用技術型知識,對他們的要求是以會用為主。為此絕不能沿用以往的培養(yǎng)研究型人才的思路來組織教學。
同時教學理念上要打破以傳統(tǒng)課堂為主的授課方式,必須走出課堂,深入到學生學習、生活、實習、專題設計、畢業(yè)論文、科技活動等過程中,將文獻信息檢索課開在實踐教學現(xiàn)場。
3.2 教學內容上的改革
以適用為主,著重技術信息意識和檢索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本課程建設的重點之一,須在教學內容上做較大的調整,特別是對教學內容理解和講授切入角度上做調整。
教學內容上要堅決的、大膽的砍掉不必要地的理論介紹,保證內容上的“精”。教學內容要以實用檢索工具使用為主,以建立技術信息意識為主。對檢索工具的介紹要以技術信息這一全新的角度切入。
3.3 教學方法上的改革
以往信息檢索課教學規(guī)律是按章節(jié)從理論到檢索工具使用,適應的是理論引導使用的模式,較抽象。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老師講解,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高職院校信息檢索課要突出應用性強的特色,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講法,緊密結合生產實踐帶動教學。
打破以往的各類檢索工具獨立講授,應結合各個專業(yè)生產實踐中的實際例子或實習題目為一條主線來講解,使其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各類不同的檢索工具對這個主線例子所能做出的技術信息作為支撐,可讓學生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檢索工具的不同作用,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在實際工作中,隨著不同的工作進程,可以使用哪些檢索工具,獲取自己所需的技術信息。
3.4 教學過程組織改革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使課程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局面,信息檢索課教師要力爭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幽默的教學語言和高超的課堂組織能力,營造出一種以情施教,學生以情促學的互動氛圍,這種寬松的課堂氛圍,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師在上課伊始,就要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以學生所喜歡的生動有趣的多種形式,引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情感,喚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由于學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保持長久,要能將知識點在課堂中不斷地以設置疑問的形式出現(xiàn),就能比較好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尋求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在興奮狀態(tài),通過熱情洋溢、聲情并茂的講解,感染學生,以情引學,激勵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3.5 教材的改革
高職院校教材應有自身的特色,高職院校信息檢索課教材要符合學生的認識和智能發(fā)展規(guī)律,由于信息檢索課教材是一門具有較強的應用特征的教材,知識技術的涉及面廣而交叉聯(lián)系,可操作性學習的內容細而多。必須根據(jù)學習對象的需要和教學實踐的要求,結合學生專業(yè)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強調適用性,以“必須”和“夠用”為原則,合理地選編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重要內容。
3.6 考試方法改革
文獻檢索課考試應該既要考慮文獻檢索課的理論部分,又要考慮實踐部分,要注意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yǎng),規(guī)范考試比例,如能這樣,將會對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導向,以此全面考查學生學習和掌握以及運用文獻信息檢索方法的能力。
4 結束語
開設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的目的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教會學生利用某一種檢索工具,更為重要的是在于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通過對學生進行信息獲取、分析、應用能力的訓練,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高職院校必須要提高信息檢索課的地位,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給予充分的學時保證。同時對教學內容不斷進行改革,與學生的具體專業(yè)相結合,以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厚生. 新世紀文獻檢索課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J]. 江蘇圖書館學報,2000,(1).
[2] 劉玉敏, 等. 談高等學?!段墨I檢索與利用》課的教學改革[J]. 圖書館雜志,2003,(10):69.
[3] 黃孟黎. 文檢課考試方法探討[J]. 圖書館雜志,2003,(5):69.
[4] 潘樹廣. 文獻檢索教材建設的新進展[J]. 江蘇圖書館學報,2001,(3)59.
[5] 姚毓武. 對我國普通高校圖書館文檢課教材改革的研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3,(1):60.
[6] 李步德. 文獻檢索課課堂愉快教學模式淺論[J]. 圖書館論壇,2001,(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