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引導學生進入計算機科學的大門,是在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知識打基礎。本文主要論述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改進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面向應用
中圖分類號:G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08-10ppp-0c
1 引言
現(xiàn)在計算機基礎課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XP和Office、網(wǎng)絡基礎、網(wǎng)頁設計等知識,圍繞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和內(nèi)容,計算機基礎教育界對教學內(nèi)容選擇上有一個原則上的共識,那就是計算機基礎教學要面向應用、注意實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nèi)容不能照搬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學內(nèi)容,也不能是簡單的剪裁,比如說一味地去強調(diào)考證的過級率,而使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材成為計算機專業(yè)教材的簡寫本。那么,如何改革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達到較好的效果呢?
2 興趣是基礎
我認為,學習興趣是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lián)系的,它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較強的延續(xù)性,對某個事情的“好奇”心理或偶爾有興趣,不能稱為興趣。學生有興趣表現(xiàn)在他們有主動了解、積極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時間,不怕困難,可以集中較長注意力的表現(xiàn)上。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的興趣,把握學生的興奮點,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介紹基于圖形用戶界面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時,在學生不熟悉計算機的情況下,教師可預先示范給桌面改換圖案、背景、改變圖標下字體的大小、隨意拖動任務欄、調(diào)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讓學生感知Windows系統(tǒng)的魅力所在。
3 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是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理論要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品嘗艱辛和樂趣,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獨立操作能力。計算機基礎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上機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許多學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問題,通過上機操作可迎刃而解。當然,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師要有新觀點。在組織學生上機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適當?shù)卦O計一些大型的作業(yè),有目的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針對一些有問不敢提的學生,鼓勵他們不懂就要問,要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與此同時,我們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想象力,結(jié)合日常生活當中的實際應用講解課堂上的知識,讓學生在不斷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上再去掌握新的知識,而且我們還要積極努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說課后正確引導學生,告訴他們?yōu)槭裁匆獙W,學什么,如何去學,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解決學生學習方面的難題,讓學生學習能有的放矢。這樣學生學習的欲望就會更加強烈,學生的積極性也會不斷提高。
4 精心設計教學結(jié)構(gòu)是關(guān)鍵
我認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教學應教會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初次接觸某一應用軟件,只要掌握怎么使用“幫助”對軟件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就夠了,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學得很深。在以后的進一步的教學中,如果有運用要求,學生就感興趣,自己便會主動深入下去,這就是“學以致用”了。
基于上述想法,我改變了office 系列軟件先進菜單命令的做法,設計了一些操作實踐題,這些題由淺入深,實用性、技巧性比較強,能讓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在講課實施時分為下面三步:
(1)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這些題都包含一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是學生每次課應該完成的。在開始的兩次課內(nèi),在多媒體教室,用菜單操作,利用投影演示。對于學生操作中的問題,在實踐課時內(nèi)加以指導,鼓勵學生分析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并找到解決的方法。
(2)注重上機操作
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成果很大部分體現(xiàn)在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上。學生會做,并不等于熟練,為了提高熟練程度,嚴格要求學生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每一道習題,同時,教師可向?qū)W生適當介紹一些操作技巧。
(3)引導學生,啟迪創(chuàng)造思維
通過必要的基本學習,讓學生自行設計一篇文檔(最好圖、文、表并茂),可以選取報刊、雜志的經(jīng)典排版樣式,也可自由發(fā)揮,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也可請教教師,但必須以自己設計為主,最后,作為平時成績的一個重要依據(jù)。這樣,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形成了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也會有好的學習效果。
5 激勵機制是動力
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課后主動與學生交流,關(guān)心學生的成長。平時加強與學生和班主任的溝通,經(jīng)常與學生談心,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對于“后進”生要加強引導。因為他們的基礎一般比較差,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tài)度也不夠端正,不能把心思全部放在學習上。這個時候,我們決不能放棄,必須讓他們重拾信心,不斷的鼓勵他們,讓他們走到正常的學習軌道上來,必要的時候還需要給他們足夠的壓力。因為每個人都有一股惰性,對于“后進生”就更加是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得尋找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法,來努力幫助學生搞好學習,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一些基本技能。
再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結(jié)合學校的一些學生活動,比如:藝術(shù)節(jié)、計算機錄入競賽、小報競賽等活動,主要強化實踐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來提高操作速度,同時也深化學習內(nèi)容,這樣,學習就有一種成就感。還可利用微軟等相關(guān)認證,增加學生就業(yè)法碼等,激勵學生主動、努力學習。
6 知識日積月累是保障
俗話說,“問故而知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強調(diào)學生重視知識的積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就是課程上聽了老師的講解,課余時間沒有很好的去消化剛學的知識,而對于大一的學生,由于是初步接觸計算機,基礎比較薄弱,于是過了幾個星期,前面學的知識就逐漸地忘記了,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固然不會理想。就來上機來說,有時候上機作業(yè)可能相對較多一些,有些學生不能按時完成,至于那些沒有完成的習題,我總是提倡他們要利用課余時間去完成。試想,如果學生自己能有這個意識,自己主動起來,知道自己要學什么,要怎么學,也許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眾所周知,計算機知識日新月異。在掌握必備的知識后,教師應逐漸地給學生滲透自學意識,鼓勵學生嘗試學習一些常用應用軟件,閱讀一些與計算機相關(guān)的報刊、雜志,從而積累更多的軟、硬件知識。
7 結(jié)束語
總之,以上是我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一些嘗試性的做法,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
參考文獻:
[1]《計算機文化基礎》編委會.計算機文化基礎(上).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2]《計算機文化基礎》編委會計算機文化基礎(下).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