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又來了,每次這位黑暗英雄都會帶著他最新的炫酷裝備登場,在這一集里,連他的頭套都得到了改進——不再與戰(zhàn)斗衣合為一體,這樣可以方便蝙蝠俠觀察后方的情況。惟一不變的,也許只有他的斗篷,當然,這是他的標志。
這個斗篷除了用來耍酷,實用功能是當蝙蝠俠不慎從高空墜落時,展開成為滑翔的翅膀充當救命裝備。小朋友們切莫模仿,這一場景僅僅存在于漫畫和電影中。在飛行這方面,穿了斗篷的蝙蝠俠跟一只蝙蝠惟一的相似之處也就是看起來像而已。
真正的蝙蝠翼其實是一層皮膜,由它的前臂支撐,一直延伸到體側(cè)和后肢,“翅膀”的骨架由蝙蝠特別伸展的指骨組成。這些骨骼含鈣量很低,因而特別柔軟,其橫截面也由圓形變成長方形,這使得整個“骨架”的延展性更強,加之蒙在骨架上的皮膜比普通哺乳動物的皮膚柔韌得多,這樣一來整個“翅膀”充滿了彈性,絕非鳥翅那樣僵硬。這對柔軟的翅膀讓蝙蝠成為了在空氣動力學(xué)上最完美的一類飛行動物。另一方面,蝙蝠通常比它的“斗篷”看起來要輕巧得多,以已知現(xiàn)存最大的蝙蝠——菲律賓蝙蝠Acerodon jubatus為例,這個大家伙的體重雖然只有不到1.5千克,但是“翅膀”打開卻有1.5米,這樣對比來看,體重幾十倍于它的蝙蝠俠,其斗篷就小得可憐了。
早期飛行家們的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飛行先驅(qū)英國人皮爾徹1895年曾經(jīng)制造過一架名為蝙蝠的滑翔機,這架不甚成功的飛行器的機翼面積達到了14平方米,遠非蝙蝠俠小小的斗篷可比。
選自《新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