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北京奧運倒計時30天,國人期盼的日子越來越近。
當此時也,我們向您——尊敬的讀者朋友呈獻的這期雜志調整欄目、全面刷新,并由“特稿”欄目率先給您送上一道《奧運會上的科技盛宴》。
有我們的記者做導游,您可以走進國內首個“綠色居住區(qū)”——奧運村,大飽眼福、看個究竟;您可以深入奧運圣火登臨世界之巔的背后,探訪奧運火炬珠峰傳遞技術的奧秘;您可以貼近競技體育科技攻關項目和先進的儀器,看它們如何助力運動員突破運動極限;您還可以環(huán)視科技奧運這個主題,了解并感受信息服務、能源環(huán)保等諸多領域的創(chuàng)新成果。
是啊,在奧運的方方面面,我們似乎都可以覺察到科技無所不在的身影。而在新開設的“名家講壇”欄目中,透過孟兆禎院士《從“林泉奧夢”看中國傳統(tǒng)園林之美》的精彩介紹,您又會驚嘆于園林藝術對于“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創(chuàng)新展現(xiàn),感悟到“人文奧運”的深邃與精妙。
恭迎奧運盛事之時遭逢汶川震災,舉世震驚,萬民同悲。繼上期特別推出“號外”表達我們的愛與關注之后,本期“專家訪談”欄目又安排了本刊特約記者對陳運泰、許紹燮兩位院士的專訪,請他們以地震科技工作者的眼光審視地震災害,暢談地震科學研究的新進展、新思路,以及地震預測的現(xiàn)狀與前景。從中您可以了解到:地震預測在科學上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說地震不能預測,是不是在宣傳不可知論?
不管處在哪個時代,人類都不會也不能沒有幻想。我們今天所生活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諸多幻想家在幾百年前著力描述過的世界。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早已出現(xiàn)在前人的幻想之中。從幻想到現(xiàn)實,人類的思維和智慧劃過了一條不平凡的軌跡。由本刊新設欄目“科幻時空”引領追尋這條軌跡,您將不僅能夠回味諸多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更可以感受科學發(fā)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震撼。
親愛的讀者朋友,從這期雜志開始,一位名叫王直華的專欄作者,還將把他在自己家鄉(xiāng)北京”詩意散步”時擷取的畫面獻給您,請您一起欣賞從鏡頭涌出的愛鄉(xiāng)的深情和家鄉(xiāng)的大美,從美的事物發(fā)掘科學的內涵。
是的,我們與您同行。讓我們一塊分享激情,分享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