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指學生在課堂時間內獲得的知識的數量和質量。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我認為應建立在科學的課堂教學觀上,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以學生的收獲來判斷課堂的實效性。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 精心備課,認真撰寫教案
一堂課,讓學生學到什么知識,培養(yǎng)什么能力,使學生得到怎樣的思想教育,這是教師在每節(jié)課都必須解決的問題。教材目前仍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教師對教材的研究挖掘程度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精心備課,認真撰寫教案。備課的關鍵是明確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教學的重點難點等,目標明確后,再思考運用什么方法、借助哪些手段、設計什么問題、安排怎樣的環(huán)節(jié)達到這個教學目標。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再進行個體設計教案。在教案中要充分展示出對傳授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認真研究教學障礙,精心設計各種靈活的方法引導學生加以克服,還要精心設計時間和提問,不能隨心所欲。要講究課堂的效率,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現教學的直觀性、科學性。
2 提倡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教師要為學生服務,做到尊重學生。教學中要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講、教師聽”和學生之間交流的三向結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形成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最佳氛圍。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自主學習的繼續(xù)、深入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活動都應建立在自主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自主讀書、思考、質疑、理解感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有了充足的“獲”和“疑”,有備而來,才能盡情釋放所“獲”,認真提出所“疑”,和小組成員共享、交流、探討。
例如:我在執(zhí)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先讓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概括出四個小故事的內容 ,然后圍繞主題,引導學生四人為一組進行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其問題是默讀課文:(1)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魯迅先生這個人物?從課文中找出有關依據、事例加以說明。(2)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談體會。在匯報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可以補充、評議等。小組成員之間匯報的形式豐富多彩,有說事件,說品質或說特點 ,有讀體現人物品質或特點的句段。由于課堂上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不少學生在合作活動中踴躍發(fā)言,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火花,切身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快樂,這樣也避免了繁瑣而單調的傳授,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3 善用電教手段,講求實效
在教學中,廣泛引進和采用各種新的有力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實驗室教學等,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印象。多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讓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靜態(tài)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tài),并打破教室45分鐘的時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數千年,溝通過去現在與未來,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引發(fā)大量的聯想和想象,創(chuàng)設出一個嶄新的語文教學審美時空。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fā)了極大的興趣,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例如:《林?!芬徽n的教學,課文描寫的是大興安嶺的風光,對于從小生活在南方城市的孩子來說,這給理解課文帶來了困難;因此,在教學之前,我先播放一段大興安嶺的資料,配上適當的解說和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在樂曲聲中目睹了大森林的林濤滾滾,耳聽生動的解說,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高了。然后我就因勢利導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這樣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要讓低效的課堂徹底遠離我們,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他人的工作經驗,取得高效的課堂效果,才能達到解放自己,解放學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