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閱省館珍藏的民國時期檔案時,一個以“保定青年夏令營”命名的全宗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許我們大多數(shù)人沒有參加過夏令營活動,但提到夏令營,我們并不覺得陌生,對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夏令營是團委或學校組織學生利用假期,以戶外集體活動的方式,在某一個特定的區(qū)域范圍內。利用當?shù)禺敃r的教育因素,對少年兒童進行思想、體能和技能的鍛煉的營地。民國檔案中的這個“保定青年夏令營”是在什么背景下產生的?又是出于什么目的而組織的?其中的學生來自哪里?懷著想了解這段歷史的好奇心,我調閱了這部分檔案。 保定青年夏令營檔案,共8卷。其中內容主要有保定青年夏令營同學錄。報告書,座談會會議記錄,學生名冊及考核表,各隊人員自傳書及三青團入團登記表,官佐簡歷表。委任令和學生畢業(yè)證書存根等,尤其是編輯成冊的《保定青年夏令營同學錄》和《保定青年夏令營報告書》,圖文并茂、全面詳實記載了民國35年保定青年夏令營籌備成立運行的全過程,記錄了民國時期保定青年夏令營比較短暫的歷史,對于人們了解民國歷史或進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貴的參考及佐證。
保定青年夏令營成立于1946年7月,是民國河北省黨部、三民主義青年團、教育廳等黨政軍團及公私立學校共同籌辦組織的在盛夏時間學生集中訓練的營地,當時是全國的第四個夏令營,營址在保定南關同仁中學,夏令營主任、副主任分別由時任政府主席的孫連仲、三民主義青年團河北省支團部主任同時也是平漢北段護路司令部司令的張蔭梧擔任。這期的學生共600人,其中小學校員300人,男女中學生300人。學生中年齡最小的15歲,最大的38歲。共分成了7個中隊進行集中軍事政治訓練,每個中隊又分成3個分隊,學生受訓的日期自7月16日至8月29日共45天。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安排,有詳細具體的課程綱要:訓話、黨團務、一般政治課程、普通技能、訓練衛(wèi)生課程、體育課程、音樂課程、軍事課程。此外還列出了學生課外重要書目: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序、中國之命運等13項。
下面摘錄檔案中的部分內容和圖片,與大家共享。
(一)孫連仲、張蔭梧為《保定青年夏令營同學錄》所作的序。
孫連仲(1893.2.2—1990.8.14),河北雄縣人,原名席儒,字仿魯,行伍出生,1914年入馮玉祥部。1928年青海建省,孫連伸出任首任青海省政府主席。中原大戰(zhàn)中,孫任反蔣聯(lián)軍第二方面軍第5路總指揮,失敗后,孫連仲率部投蔣,至抗戰(zhàn)前孫一人身兼二十六路軍總指揮、30軍軍長、42軍軍長、30師師長四職??箲?zhàn)爆發(fā)后,孫連仲歷任第1軍團司令、第二集團副總司令、總司令,率部在娘子關、臺兒莊等地抗擊日軍,屢建大功。1945年6月任第十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7月任第十一戰(zhàn)區(qū)總司令,抗戰(zhàn)勝利后負責華北受降工作。1947年3月十一戰(zhàn)區(qū)撤銷,孫連仲改任保定綏署主任兼河北省主席。1990年8月14日,孫在臺灣病逝,享年97歲。
序
民國三十五年夏,奉主席蔣令,組織夏令營于保定,委連仲任營主任,而以三民主義青年團河北省支團部主任張桐軒為副主任,負訓導之責,集本省小學教員三百人,暨男女中學生300人于一堂。施以軍事政治訓練。為期一月有半,張副主任,久歷戎行,統(tǒng)兵御侮,八年抗戰(zhàn),卓著奇勛,平時,服膺北方大儒顏習齋、李恕谷兩先生之學說,獨以苦干精神,闡明理學正義,可謂文武兼資,適當其選,在強敵投降之翌年,世界列強。方急急于自衛(wèi),我國素列五強之一,倘國民再不勤學武備,修明政治,則外侮之來,國際地位,將一落千丈。
元首盱衡世局,乃召國人。教訓生聚。俾圖自立,河北環(huán)境尚劣,未能脫離水火,特于暑期之暇,招集員生,授以軍學知識,使莘莘學子,一日有事。均能領導民眾,執(zhí)武器以衛(wèi)國土,則其造福于桑梓,殊非淺鮮,連仲于治軍從政之暇,至營視察。見學生之康樂活潑,及其動作敏捷勤苦,尤足嘉慰,今屆學生畢業(yè)之期,刊印同學錄,因敘述舉辦之始末,并就耳目所及,著之簡端。
古雄州孫連仲序于保陽節(jié)署。
張蔭梧(1891-1949)。國民黨陸軍上將。字桐軒,河北博野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5期步科畢業(yè)。早年在晉軍任職,1930年5月任反蔣聯(lián)軍第3方面軍第4路軍總指揮,參加中原大戰(zhàn),失敗后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博野四存中學,1932年2月任晉綏軍事整理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晉綏軍官教導團團長,1934年任河北省政府委員兼博野專員公署司法專員,1936年1月任中將,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任冀察戰(zhàn)區(qū)總參議兼黨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抗戰(zhàn)勝利后任平漢路北段護路司令部司令,1948年底在北平組織華北民眾自救會,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串聯(lián)舊部準備組織反動武裝,2月15日被捕,5月27日在關押中病逝。
序
人類生存之大道,在于知仁知勇之均衡發(fā)展。故欲謀中華民族之復興,須依此道作精確之分析;而定當務之急。書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值此內憂外患。交相煎迫之際——安內固宜組訓民眾,以謀自救。攘外亦在于組訓民眾而固國防。是安內攘外之途雖殊,而解決之法,則同歸于組訓民眾。夫組訓之法。首在于提高文化水平。以筑其基。次在于組訓保甲,而完成地方之自衛(wèi)自治。提高民眾文化。端在健全國民教師。完成地方自衛(wèi)自治,猶在于指導員之培植。竊以為中國空前國難之演成,其主因在內,而不在外。安內攘外之道,在下而不在上。尤不在外表之裝潢粉飾,而在于內容之充實。故提高民眾文化水準;建筑下層地方之自衛(wèi)自治:為我國現(xiàn)階段當務之急也。先總理教學生做大事,不做大官。其所謂大事者,實指革命過程中之基本事業(yè);艱苦重要而無榮利者也。故必不避艱苦,不慕榮利,以身許國,從事于革命復興工作者:方不愧為總理之信徒。中國之命運,指示青年救國的途曰:國民教師!曰:自治指導員!曰:邊疆屯墾員!曰:工程師!曰:飛行員!從二者實為上層之建筑!前三者乃下層之基礎也。論先后之過程,固以下層基礎為首要。即其全部之重要性,而下層亦重于上層。然以其艱苦。而無榮利之享受;使青年群趨于上層。致下層偏枯,民眾低能。形成散沙。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今日空前之國難,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噫!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立志作大事,不求作大官。努力建下層之基。不畏避創(chuàng)造之艱。愿與諸生共勉之。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保定青年夏令營訓練期滿!擬制同學錄。問序于余。余亦以得贅一言于首為幸。故為是序。
張蔭梧
(二)保定青年夏令營籌辦概況
辦理經過紀要
本營根據河北省政府會議決議案而成立,原案系由河北省黨部主任委員劉瑤章、三民主義青年團河北支團部主任干事張蔭梧、教育廳長賀翊新會提。案由為會同商定本省舉辦中等學校學生夏令營實施辦法及預算,其辦法共為九條如左(下):
河北省三十五年度公私立中等以上學校夏令營實施辦法
一、年暑期在保定舉辦夏令營一處,抽調本省公私立中等以上學校優(yōu)秀學生六百名旅行集中訓練。以堅定其信仰,鍛煉其體格,并養(yǎng)成其紀律生活習慣。
二、由本省黨政軍團及公私立學校,組織訓練委員會。負責主持。
三、夏令營設正副主任各一人,由訓練委員會選任。設政治總教官一人,指導員十人,秘書長一人。下設秘書室、教務、訓導、衛(wèi)生、體育、音樂、總務等組。秘書室設秘書主任一人、秘書八人,教務組另設副組長一人,訓導、衛(wèi)生兩組,各另設代理組長一人。各組組員總務組設十人,教務組設二人,訓導組設五人,體育組設九人,音樂組設四人。又設服務員室,內設服務員五人。各科教官由教務組聘請二十二人。另設訓練大隊部,內設大隊長一人,代理大隊長一人,副大隊長一人。訓導干事一人,大隊附一人,副官二人,書記一人。共設六個中隊,每中隊設正副中隊長各一人,訓導干事一人,特務長、司書各一人。每中隊設三個分隊,每分隊設分隊長一人,訓導干事一人。或三個分隊共設訓導干事一人。以上官佐,除本營各單位中有兼職者外,實計共一百六十七員。
四、受訓期限,自七月十六日起,至八月二十九日止,共計四十五日。
五、訓練要項,分為精神訓練,知識訓練,體格訓練,生活訓練,其余詳細節(jié)目另定之。
六、受訓學生,由各學校選擇體格健全,思想純正,操行學業(yè),均列在乙等以上,優(yōu)秀學生保送。(得盡先就青年團團員保送)各校分配名額另定之。
七、訓練期間,官長學生士兵,每人每日發(fā)給主食食糧二市斤,副食費二百圓。
八、夏令營經費預算另定之。
九、本辦法經省府委員會議通過后施行。
以上九條辦法通過后,經由訓練委員會推選河北省孫主席為本營主任,平漢北段護路司令部張司令為副主任。聘保定各中等學校校長為本營指導員。并規(guī)定軍事干部,以平漢北段護路司令部人員充任,如不足時。再由其他軍事機關調用。總務組職員,亦由護路司令部調用。教務衛(wèi)生體育音樂人員,均由教育廳選派。訓導組人員,由青年團河北支團部干部人員擔任。其預算按實際需要一再核定,由本營核實編列,計最后確定為四千七百九十九萬四千圓。又購置黑板圖板小凳費,六百七十二萬九干六百圓。購置草帽費八十萬圓。兩共七百五十二萬九干六百圓。統(tǒng)共五千五百五十二萬四千六百圓。依據此等預算,遵照實施辦法,積極籌辦。并電奉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核準備案。于七月十二日代電河北省政府啟用關防。并函知各機關查照。于七月十六日,舉行開學典禮。即于斯日開始訓練事宜。又本營所用地址,系保定中學現(xiàn)用之同仁中學校舍。校內原有保中時期住校生五十余人。乃附編為第七中隊。設正副中隊長各一人,訓導干事一人特務長一人。膳費仍由原校供給之。其訓練主體則內在的為思想,外在的為軍事。其設施則既以選擇需要。又須務求可能。以期對青年生活思想行為體格,施以嚴肅而不敢散漫。緊張而不松馳,活潑而不呆板,愉快而不苦悶之訓練。使其受訓完畢,起一劃時代之進步。而將本營之精神,發(fā)揚于河北全省各地焉。
營務大事記
七月
十三日入營學生開始報到
十六日舉行人營典禮
二十一日上午舉行尊師典禮下午舉行宴師會
二十七日各中隊各開出壁報
八月
一日嚴禁閑人任人出入營門并調查營內寄居戶口(因營內住有保定同仁兩中學職教員家屬)
二日生活考核開始執(zhí)行學生開始守衛(wèi)開始實彈射擊演習
十日舉辦師生交誼會
十一日開始作分列式閱兵
十三日召開保民大會選舉戶,甲,保,鄉(xiāng)長。
十四日開始實行保甲制度
十五日舉行慶祝抗戰(zhàn)勝利周年紀念大會
二十二日舉行學生入團典禮及舊團員迎新團員大會
二十七日舉行孔誕紀念
三十日上午舉行運動會下午舉行離師別友會
三十一目舉行結業(yè)典禮
體育工作紀要
七月
十三日體育組開始辦公
十四日擬定工作綱領。籌劃場地。增聘保定中學體育主任曹澄泉先生擔任教官。
十五日備函借用體育用具排定各中隊體育活動輪流表
十六日購置體育用品增聘保定中學進修班體育教師王振歧擔任教官。
十七日搬運所借各校之體育用具挖跳高跳遠用之沙坑教官劉冠杰到營
十八日學生搬運沙土建設場地
二十四日教官郭亦珠郭明琰到營并開始體育活動
二十七日增聘孫育峰安景龍蔣鴻選三人為助教
二十九日與全營各組及隊方代表開聯(lián)誼會
八月
十三日召開體育會議,商討組織競賽會
十四日擬定比賽規(guī)程及辦法
十九日開始球類運動比賽
二十六日開始田徑運動比賽
二十九日體育競賽活動結束
(三)主任、副主任訓詞
孫主任尊師典禮訓詞
七月二十一日
張副主任,各位官長學生:
本人負責夏令營之責任,因在北平公務繁冗,未能親自參與籌備,開學典禮也未能趕到,很覺遺憾,尊師典禮正好是第二星期的開始,趕來參加,能與大家見面談談,非常興奮。
夏令營地方太小,籌備倉促,有很多地方太簡陋,幸賴張副主任和各位官長身心貫注努力工作居然具此規(guī)模,兄弟非常感激。諸位雖到營不久,已顯出特別精神,生活簡單樸素,整齊清潔,已能達到總裁新生活的要求這一點給人極大安慰。
全國共有三個夏令營,一在廬山。一在南京,一在北京,限制很嚴,本省為應環(huán)境需要。省府一再討論。決議在保定成立,召集各中校優(yōu)秀學生及小學教師來研究訓練,充實自身條件。集力建設河北,夏令營之訓練內容,一為主義認識,二為康樂生活,使思想有中心,身心健進,保定條件不足,又以籌備日期太短。物資困難,處處不合理想,這是因為河北在這數(shù)年來災禍頻仍,民窮財盡。省府調集優(yōu)秀干部到營里來,在物力艱難之下,仍努力求給大家以優(yōu)良環(huán)境,諸位可以知道這次夏令營是集全省人力物力期能使大家有豐厚收獲,一方面應體諒省方的困難,一方面應了解自己的責任,集合我們多年受苦受難的兄弟姊妹們在一起談談自救救國是很難得的,盼大家能把握時間。加緊努力。
關于尊師典禮的意義,副主任已有詳盡的解釋,我再補充一點,凡一個民族之生存,有其生存之條件,一國家之盛強,有其致強之理由,講到尊師敬長上。我國理論周備,但至今日則江河日下,看一看英美在戰(zhàn)爭所表現(xiàn)的紀律比我嚴,在學校一年級的學生。要為高年級的學生服務聽從高年級的領導。對師長尤其恭敬。我國在美受訓回國的空軍,也養(yǎng)成這種習慣,低一期的給高一期的服務,支配下期同學,他們受支配人的全覺得應當,這樣才能養(yǎng)成良好之秩序,我國古代文化,以禮為中心,社會上崇師長,日寇侵華,對師長視若牛馬,凡有民族意識的則摧殘之,加之政治經濟之紊亂,師道不存,我們今天特別提倡,希望能從本營作起,以挽社會頹風,我們再看看強國之所以強,不但工商業(yè)之發(fā)達達于頂點,在社會上親愛互助的精神,尤可資效法,拿他們的開汽車作例,如有一輛汽車,中途拋錨,后來者不待招呼,即停車幫助,其他事情也是這樣,有互助才能促成團結,奸黨之教育,則目無長上,同類相殘豈能成大事。
夏令營有軍事訓練,現(xiàn)在軍事技術是集科學之大成,并非粗野無知識的人可以擔當,大家要摒除好人不當兵的劣觀念,生活與精神道德與體魄的教育,望大家在張副主任領導之下努力不懈,庶不負河北三千七百萬民眾之期望。
張副主任開學典禮訓詞
七月十六日
今天保定青年夏令營開學,所有師生對于青年夏令營之意義,要有深刻之了解,對其使命要明白,了解其意義及使命之后,才能使內在的燃燒力達于極點,在很短期間樹立中心信念,完成本營訓練之目的。
夏令營之意義顧名思義,是在盛夏酷暑之中行嚴格軍事訓練,夏天本應休息,而我們不但不休息,反在炎日之下,進行訓練,其意義之重大可知矣。在極熱極冷之季節(jié),一般人受氣候壓迫常想退避,如夏天到北戴河避暑,或在房子里設置冰箱,在寒季設暖氣爐或遷移南方,以求舒適,這種人只知退避是失敗的,還有一種人是逆來順受,雖不逃避,也不奮斗,反之,有大使命的人,深恐其才力智力體力之不足,正要在嚴寒酷暑中鍛煉,這叫利用自然,較戰(zhàn)勝自然者更勝一籌,人類如無利用自然之精神,則不能存在于今日,利用熱天,對體力智力精神加緊鍛煉,比在他季更為切實,我國練武術的人。特別在暑天下功夫,自有其理,我們受環(huán)境的極度壓迫,積極與之奮斗,稍久便不感其苦,這樣便把心身的負著力,無形中增長,也就是我們內在外存的能力加強,孟子謂:“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是教人民安樂時作不付苦難的準備。又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應能”。其意是說,真的本領,大的進步,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奮斗得來的。中國小說家常盜竊莊子寓言暗示這種道理,譬如在小說中,常見某家生貴子而遇大水,失天火。是以寓言說明顯貴者苦難多之原理也。個人如此,一民族之情形也如此,自然環(huán)境太好,絕不能強。印度之亡國,且常久不能脫亡國之籍,就是因為他們天候太好。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人民怠惰性成,不習進取之故,埃及文明開花最早,但因環(huán)境太好,不思鍛煉而覆亡,所以有遠大眼光的人,不令子女習于安樂,如殷代恒遣王子居于田間習知農家苦況,就是好例子,漢宣及光武能中興漢室,亦以少時居于田間,深知稼穡之艱難也。
我們夏季酷暑,在炎熱中受訓練,并非常人所能辦到,體力不強健,支持不住,精神不健全,訓練不成功,所以夏令營之上。冠以“青年”二字。因為青年體力堅強,精神充沛,是人生過程中最寶貴之階段,但普通青年并非全合資格,譬如我們夏令營所訂受訓黨員韻標準,其精神體力及文化水準皆要在水平線上,這次能參加受訓只有六百人,占河北省所有中學生及小學教師的總數(shù),不及百分之一,故此次青年夏令營之選擇,是選優(yōu)秀青年份子,在酷暑中行嚴格軍事政治的訓練。
為什么要在炎熱季節(jié),集合大家來訓練呢?因為高中學生及小學教師,在此空前國難之前。負有艱難偉大的使命。換言之,欲沖破目前難關,,必須優(yōu)秀有志份子打前鋒,正因諸位所負的使命重大,必須施以嚴格的軍事訓練及正確的政治教育,使身心健全,組織加強,才能擔負。
目前我們所遇的國難較七七事變更為嚴重,外患日急內憂益迫,我們分析今日致患的原因,不能不先反求諸已,然后再謀應變方略,我們怎樣應付目前危難呢?當然要加強外交活動,聯(lián)絡盟邦,但僅有外交的活動是不成的,必須內在的鼓舞振奮,若沒有自強內在的因素,徒有外援更是有害無益,孟子說:“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換言之。就是在外亂壓迫之下,由于民族意識之激昂,內在信條容易充實發(fā)揮,我們應明白內在的條件是可靠的,徒有外援萬不足恃,所以我們要鞏固國防,剿除匪患,不能存依賴心,而須積極培植“智”、“仁”、“勇”三種力量,這三種力量是民族生存的基礎。“智”是科學知識,“仁”是親愛互助的精神,“勇”是集體力量。三者互相為用,合則盛強,缺則敗亡,舉眼前實例來說明,如德日兩國之科學力量,組織勇氣,可謂達于極點,最后所以亡國,是因為缺乏“仁”的因素。私欲特大,侵陵各國,忽視人類親愛互助的真精神,所以國力無論如何張大,如果缺了“仁”的因素。純用殘暴毒辣的手段,勢必與全世界為敵,將走入日寇與德國滅亡之覆轍,以一國與舉世作戰(zhàn),敗亡為其注定之命運,朝鮮,印度所以不能脫亡國籍者,是因為對立國的三要素一無所有,美國則智仁勇三者具備,所以能雄飛于世界。
我們祖宗會很透徹地說明共存共榮的道理,孟子說:“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又說“愛人者人恒愛之”又說“善戰(zhàn)者服上刑”??偫碇鲝埫褡遄詻Q,扶助弱小民族,使世界上各民族一律平等,這是中華民族的正統(tǒng)思想。再看一看我們的科學怎么樣,組織力量怎么樣,科學低落,組織散漫,正像一盤散沙,我們應該抓住這救亡要領,發(fā)揚科學,加強組織,訓練民眾。
我們再分析科學與組織兩要素,科學是上層建筑,而組訓民眾是一切建設的基礎。所以我們當前最緊要的任務,是提高國民教育與道德水準,而加以高度組織,本營同學應總理“作大事不作大官”的教訓,立志作小學教師,深入下層做有用的事,不要貪圖高官厚爵榮華富貴,我們要仔細選擇什么是完成任務的條件,在這短短四十幾天中。一一完成。我們應該看看世界潮流和中國國策,正確選定自己的本位,再努力充實完成本位工作所必要之條件及學術,官長也要了解,只是空講無用,需要以行為動作影響學生,自古名將與士兵共甘苦,同生死,好官吏愛民如子,優(yōu)良教師,循循善誘,全是以行動來影響部下和學生,其中很有道理,容后再詳加解釋。
我們要使內心充分燃燒,在這炎炎暑天中,身心一致,手腦并用。養(yǎng)成科學頭腦,民族意識,農工身手,團體生活,以完成健全之人格。
(四)規(guī)章
報告書中將各種規(guī)章匯集在一起,如保送受訓學生應行注意事項,各科課程問詢辦法,訓導工作大綱,分組座談會實施辦法,衛(wèi)兵暫行辦法等共有22條。這里從中選擇了訓導工作大綱來公布。
訓導工作大綱
一、訓導目標
1、使學生明了八年抗戰(zhàn)之經過,并加強其國家觀念、民族意識
2、使學生明了抗戰(zhàn)勝利后之國內處情勢與今后建國工作之趨向及青年之責任。
3、使學生服膺總理遺教、團長言論,樹立其中心信仰。
4、使學生在身心等方面獲利健全均衡之發(fā)展,俾成為建國工作之中堅。
二、訓導方針
1、精神訓練養(yǎng)成學生自覺自動自治、重實際尚力行之精神。
2、生活訓練養(yǎng)成學生實行新生活及友愛合作與勞動服務之意識及習慣。
3、行動訓練養(yǎng)成學生迅速確實之行動。
4、體格訓練養(yǎng)成學生之健康體格。
三、工作要項
1、指導學生舉行小組討論會、座談會、交誼會等。
2、舉行學生講演競賽、作文競賽及辯論會。
3、指導出版壁報及刊物。
4、舉行學生各種康樂活動如同樂會、游藝會及參觀施行。
5、舉行學生個別談話。
6、評閱學生自傳及日記。
7、指導營內之一切團務活動。
8、指導學生進修與一般問題之研究。
9、調查學生之家庭狀況及其生活情形。
10、制訂各種考核調查表格。
11、小組會議及分隊會議報告表之匯集與審核。
12、學生考核表之匯集與統(tǒng)計。
13、關于游藝室之計劃布置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