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糖傳之于中醫(yī)古籍,李時珍撰著的《本草綱目》記載:砂糖(紅糖)“和脾緩肝”、“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惡露”。中醫(yī)學認為,白糖過于純凈,其中幾乎不含微量元素,其營養(yǎng)功效自然不可與紅糖同日而語。性溫的紅糖通過“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來發(fā)揮補血的作用。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紅糖中含有麥角新堿,可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淤血的排出,具有暖宮的作用。同時紅糖中還含有豐富的鐵,是家庭常備的補血佳品。
民間流傳著很多治療痛經的偏方,其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是喝紅糖姜湯。其中紅糖能夠補血、散淤、暖肝、祛寒,對寒性痛經非常有效,尤其適合產婦、兒童貧血和婦女月經不調時食用。生姜有補中散寒、緩解痛經的功效。二藥合用,能補氣養(yǎng)血,溫經活血,適用于小腹冷痛、量少色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