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是近年來歷史高考試卷中的最基本題型之一,該題型具有題目明確,知識覆蓋面廣,作答簡便,答案唯一,評分客觀等特點。由于選擇題在歷史高考試卷中所占分值比例較大,同學們在這一項得分高低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歷史高考的成敗。
綜觀2007年各張高考歷史試卷,可以把選擇題大體分為概念型選擇題、材料型選擇題、組合型選擇題、因果型選擇題、逆向選擇題、比較型選擇題、圖表型選擇題、程度型選擇題等不同類型。解決這些類型的選擇題,同學們除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在平時的訓練中認真審題,把握不同類型題目特有的規(guī)律。下面我對上面提及的幾種類型的選擇題解析方法做一下簡要分析。
一、概念型選擇題
概念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該題型的題干中提出所要考查的歷史概念,選項則是對這個概念的闡釋,同學們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項。該題型在設問中常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準確的理解是”等標志性詞語。
[例1](2007年寧夏文綜卷,第30題)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里的“儒術”指 (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學
B.正統(tǒng)的孔孟學說
C.糅合了道家、陰陽家等學說的儒學
D.儒家學說與權術
本題為典型的概念型選擇題,考查熱點問題——儒學的發(fā)展,要求同學們對漢武帝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董仲舒提建議時已經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他把道家、陰陽家等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而佛教、道教的傳播則是在南北朝時期。
答案:C
[方法總結]概念型選擇題的解題關鍵點是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如果對概念只是一知半解,含混不清,做題時就容易犯錯。同學在解題過程中,要把重點放在分析比較選擇項上,錯誤選項往往具有似是而非,以偏概全,偷梁換柱的特點。同學們在復習中,要對教材中的歷史概念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包括概念產生的背景、內涵、影響和評價等。
二、材料型選擇題
材料型選擇題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此類題型的結構特點有兩種形式,一是在選擇題的題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據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并根據材料設置備選項。二是題干中沒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為備選項,要求同學們根據材料內容與題干要求對比進行選擇。
[例2](2007年江蘇卷,第17題)清朝福建巡撫徐繼畬之語“提三尺之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chuàng)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的刻石,被鑲嵌在某開國者的紀念碑上。此開國者是 ( )
A.拿破侖
B.華盛頓
C.伊達爾哥
D.俾斯麥
本題為材料型選擇題,考查同學們對文字進行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解題時抓住有效信息“開疆萬里”、“創(chuàng)立推舉之法”和“紀念碑”等詞語。聯(lián)系美國歷史,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取得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被選舉為美國總統(tǒng),建立聯(lián)邦政府,美洲第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誕生了。華盛頓就任兩屆總統(tǒng)后主動離任,為后繼者樹立了榜樣。
答案:B
[方法總結]同學們在做材料型選擇題時應把握三點:首先,搞清材料的來源,確定材料涉及的歷史背景知識;其次,根據題意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信息,排除無效信息,第三,聯(lián)系教材及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同學們在讀懂材料后,要找準切入點,將材料反映的內容同相關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知識轉化要準確、到位和客觀。
三、組合型選擇題
組合型選擇題是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干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知識,并冠以數字序號,然后分解組成被選答案作為選項。當然,也可以構成否定形式,根據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干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
[例3](2007年北京文綜卷,第19題)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不斷探索,執(zhí)政能力不斷提高。這體現(xiàn)在 ( )
①七屆二中全會解決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②北戴河會議通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③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④中共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本題為組合型選擇題。解題的關鍵是“新中國成立后”這一時間限定,可以用排除法作答。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來告誡全黨,對加強黨的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會議召開是在1949年,與題意不符,排除①。
答案:D
[方法總結]解答組合型選擇題時,可以采用選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選定一個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答案為基點,然后依次順藤摸瓜,找出答案。列式法是將所有選項的數字列豎式,四個選項都有的可以確定,從而縮小思考范圍,在此基礎上進行判斷。
四、因果型選擇題
因果型選擇題通常將歷史現(xiàn)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據題干的指向列出相應的原因、目的或結果。從構成上,可以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由結果推斷出原因,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第二種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題干為因,備選項為果。
[例4](2007年廣東卷,第11題)《共同綱領》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為它 ( )
A.確立了國家性質
B.確定了依法治國的方針
C.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D.規(guī)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
本題為因果型選擇題,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豆餐V領》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會議通過的,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規(guī)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而B、C、D三項分別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54年一屆人大和1956年中共八大通過或提出的。
答案:A
[方法總結]解答因果型選擇題時要把握幾個關鍵點:首先,辨別出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內因和外因等概念的含義。其次,注意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全面分析影響歷史事件的各種因素。第三,判斷題干與選擇項之間誰因誰果,把握兩者之間的邏輯關系,聯(lián)系教材知識,運用歷史基本理論排除錯誤或不準確的選項,找出與題干最相符的選項。
五、逆向型選擇題
逆向型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也稱為否定型選擇題。該題型特點是題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不正確”、“不包括”、“錯誤的”、“無關的”、“不屬于”等詞語。
[例5](2007年江蘇卷,第3題)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迅速發(fā)展,乃至有“江南之為國盛矣”的贊嘆。該時期江南開發(fā)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北方大量人口南遷
B.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C.統(tǒng)治者推行勸課農桑等政策
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
本題為逆向型選擇題。解題的有效信息為“東晉南朝時期”,“江南開發(fā)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北方大量人口南遷、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統(tǒng)治者推行勸課農桑等政策屬于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發(fā)展的原因。這一時期江南經濟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還不高,屬于知識性錯誤。
答案:D
[方法總結]在解答逆向型選擇題時,切忌思維慣性,把它們作為正向題來解,同學們可以使用三種方法:第一,排除法。通過排除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第二,推理法。若不能確定某個選項時,可以先假設此選項正確,然后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其結論是否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第三,直選法。根據自己對歷史事實的認識和理解,直接確定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
六、比較型選擇題
比較型選擇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或同一歷史現(xiàn)象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讓同學們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此類題在題干中常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相似”等標志性詞語,有些題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詞語,如“最大的不同點”、“最根本的不同”、“本質上的相似之處”等。
[例6](2007年寧夏文綜卷,第29題)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 ( )
A.統(tǒng)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
B.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
C.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
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
本題為比較型選擇題,以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為考點,考查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加強的史實。明代內閣是皇帝的內侍機會,相當于皇帝的秘書班子。而軍機處是清朝雍正時設立的,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軍機大事由皇帝一人裁決。
答案:C
[方法總結]比較型選擇題集中考查同學們分析、比較能力,解題時,首先根據題干要求確立比較的目標是相同點還是不同點。然后再對選項進行分析比較,聯(lián)系所學知識,確定取舍,排除法是解決此類題型的最好方法之一。
七、圖表型選擇題
圖表型選擇題是指題干由圖片、表格及其說明文字組成,并針對題干中的圖、表反映的歷史信息進行設問的選擇題。該題型考查同學們讀圖識表的能力。
[例7](2007年上海卷歷史A組,第11題)有網友看了右側這幅政治漫畫后,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實的是 ( )
A.英法設計,美國造橋
B.美國設計,英法造橋
C.國會設計,總統(tǒng)造橋
D.總統(tǒng)設計,國會造橋
本題政治漫畫以國際聯(lián)盟為背景,解題的關鍵是抓住圖中給出的關鍵信息,即圖中的文字注釋“國際聯(lián)盟大橋由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設計”,聯(lián)系當時的歷史史實,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提出十四點計劃,未被采納,由于美國還不具備稱霸全球的綜合實力,英法最終控制了國聯(lián),美國沒有加入,這樣圖畫中橋梁上缺少美國就可以理解的。答案為B。
[方法總結]解答圖表型選擇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識圖。同學們在做題時,必須對圖片有清楚的認識,仔細觀察歷史圖片,閱讀圖片的提示語,提取顯性信息,結合顯性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隱性信息。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學習中對所遇到的圖片多留心,多歸納和多總結,除了形象、直觀地反映歷史圖片史實外,還要進一步了解其某些內在的知識點。
八、程度型選擇題
程度型選擇題也稱最佳選擇題。其特點是四個選項都可能符合或基本符合題目的要求,同學們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即最佳選項。該題型的題干中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長遠”、“最根本”等限定詞語。重在考查學生分析、歸納、比較、概括能力,是高考中難度比較大的選擇題型。
[例8](2007年四川文綜卷,第22題)“好男兒當兵上前線,抗日隊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漢,武漢火線扯得寬。哪怕飛機丟炸彈,哪怕四處起狼煙……”(《川江號子·好男當兵上前線》),這一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最早可能是在 ( )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本題為程度型選擇題,以“川江號子”《好男當兵上前線》中的一段歌詞設計試題情景,解題的關鍵信息為“抗日隊伍出四川”,“武漢火線”等,在武漢地區(qū)發(fā)生抗擊日軍的戰(zhàn)爭肯定是在1937年以后,著名的武漢會戰(zhàn)發(fā)生在1938年。
答案:C
[方法總結]解決程度型選擇題的方法很簡單,先根據題干要求,確定好題目的邏輯思維關系,即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確立最佳標準,進行判斷。運用擇優(yōu)選取的原則,逐個比較,分析備選項,找出最佳答案。強調一點:不能人選的選項常有“以偏概全”、“范圍過大”和“過于間接”等特點。
當然,上面提及的題型僅僅是選擇題中比較常見的,列舉的例題更是選擇題中的冰山一角。任何做題的方法都是相對的,同學們在平時的復習中,必須夯實基礎,培養(yǎng)能力,提高解題技巧,才能真正做好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