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萍下海幾年后,生活大變樣。一天她請老同學去新居聚會。大家一路上猜測她的居室將是如何的富麗堂皇,如何的高貴逼人,或者如何的新潮浪漫。哪知一推門,一股古樸而又簡潔的文化氣息迎面撲來。
方萍笑了笑說:“沒想到我的新居這樣簡樸吧!”然后她便如數(shù)家珍地說開了:“墻上那幅布藝呢,是一位彝族朋友送的;這一套家具都是紅木的,從老家運來的,挺有味吧;這個漆木提籃呢,像明清時的文物,其實只是裝湯圓的禮品盒;還有茶幾上的花瓶是奶奶年輕時用的陶罐,被我從垃圾堆里撿了回來;這一排泥人也不是什么昂貴的工藝品,你們肯定想不到,它們是我小時候捏出來的?!彼匆娢覀儾簧偃艘暰€都落在所有的椅子上介紹說:“這些造型怪怪的椅子和凳子,都是從日本購買的,它們是實用品,可當時我認為還是藝術品呢”。
吃飯時,大家很贊賞方萍的居家思路。紛紛說,居室中有多元文化味多好,忙碌奔波了一天,在外被噪聲和瑣事吵昏了頭,我們需要清靜,而多種文化空間更能幫助我們休養(yǎng)。那不是死氣沉沉,是一種寧靜的對話;那不是老土,恰恰是一種品位。
不少人家里總有一些上輩留下的舊家具,留著無用,棄之不舍,搬遷新居時更是難題。其實,舊家具中刻有很多文化痕跡,它們實際上是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只要開動腦筋巧妙安排,老屋的家什又會在新居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簡樸的布藝靠墊、漆木提籃沖淡居室的奢華感;水墨丹青則為平淡簡約增添了詩情畫意;還有那些古老的燭臺更是平添了歐洲中世紀時的浪漫色彩……
默默摘自《居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