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界,克魯格曼以常唱反調聞名。他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東南亞蒸蒸日上之時,便預言東亞經濟僅靠資本與勞動投入,沒有原創(chuàng)的新生產模式,勢必難以持久,90年代末又近乎單槍匹馬地挑戰(zhàn)所謂美國的“新經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2000年美國網絡經濟泡沫破裂,都證實他的先見之明。2000年布什政府上臺后,克魯格曼對其內政外交予以嚴厲批評,也引來美國保守派頗多抨擊,不過他始終高擎自由主義大旗,是美國自由派干將之一。
在此書中,克魯格曼并不只是針對當前形勢提出政綱方略,而是回溯美國百年歷程,以求鑒古知今。而這百年政經史的框架,依克魯格曼看來,可以兩個“巨弧”來形容:一是經濟上的極端不平等到相對平等,再回到嚴重不平等;二是激烈的黨派傾軋到兩黨和諧,再回到兩黨極端對立。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及一點,普通國人對于美國的看法,常常陷于兩個極端之間。革命年代曾稱美國為腐朽墮落的帝國主義國家,外逞兇狂,內施暴政。自20世紀70年代中美接近,尤其是后來中國實行市場經濟和開放政策以來,國人之中尤其是知識界提倡以美為師者,又往往對其不吝贊美,舉為理想國的楷模。至于對美國歷史的看法,前者斷定美國長期貧富分化、種族歧視、工人無權,后者則認為美國一直社會和諧、種族融合、民生安樂。克魯格曼這本書,似有助于我們從更深的歷史視角審視美國,突破那種簡單的印象化判斷。
現(xiàn)今人們談及美國的好處,常常以“穩(wěn)固的中產階級社會”來形容,這似乎已是約定俗成的看法。但克魯格曼在書中說,他們年幼時認作理所應當、無足為怪的中產階級社會,其實已大體消逝。美國的貧富差距正在回到“鍍金年代”的水平。
這一貧富大分化的過程是如何發(fā)生的?這就涉及到了克魯格曼認為的現(xiàn)今主宰美國政壇主要勢力保守主義運動。這一運動的先驅是一些對“新政”不滿的知識分子,如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和社會學家歐文·克里斯托爾。后來在財團的資助下,保守派形成一套環(huán)環(huán)相扣、勢力龐大的機構鏈條,包括新聞媒體、智庫等等。這一保守主義運動奪得共和黨的控制權,進而從里根開始主宰政府,推行傾向富人的經濟政策,才使美國的貧富不均大為嚴重??唆敻衤毖圆恢M地稱,這本身就是保守派的一場大陰謀。不過與那種捕風捉影的“陰謀論”不同,克魯格曼的這一觀點有大量事實、數(shù)字的支持與嚴謹?shù)恼撟C。
克魯格曼剛開始讀經濟學時,主要興趣便在歷史方面,后來更是涉獵廣泛,故而行文格局開闊,旁征博引,對經濟、政治、歷史、社會學有興趣的讀者,相比均可從中有所收益。全書邏輯嚴整,流暢犀利,幾乎絕無繁言贅語,從不橫生枝蔓,而且克魯格曼的學術著作精深邃密,為普通讀者寫書卻全然不設門檻,就算毫無經濟學基礎的讀者,也可洞悉全文,了無滯礙。純粹從閱讀的角度而言,本書也不失為政論文的經典之作,堪稱一本有史以來最精致的美國政經簡史。
可以預料,本書在中國讀者之中,也勢必會像在美國一樣引起廣泛爭論,但筆者可以斷言,你可以對克魯格曼的觀點表達不同意見,但推翻他近乎天衣無縫的嚴密論證,實屬一項艱巨的學術與智力挑戰(zhàn)。若謂不信,請先讀本書,再下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