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上海書展首屆開幕起,2008年是第五屆。這幾年來每年的8月在上海的這場書業(yè)盛事,也在以不同的形象迎接著上海讀者的檢閱。自2007年起,上海書展的活動地點自上海展覽中心移至上海世貿(mào)商城,這里的場館比起前者更大,更適合大型的展覽活動,但是對于上海讀者而言,交通稍顯不便,因此2007年明顯感到?jīng)]有前幾年的人氣旺盛。2008年的上海書展,恰逢北京2008奧運賽事正酣,筆者本以為此次書展也許人氣會遭到重創(chuàng),沒成想,在書展的幾日還是很為上海讀者購書的熱情感染,個人感覺,此次書展讀者流量絕不亞于去年,但是可以感覺到奧運對于整個市場還是有一定的影響。一是因為在京宣傳及發(fā)行的“不利”等客觀因素,并未專為此次書展趕制新書,倒是有不少社在“躲避”此時的新書上架,二是此次上海書展沒有訂貨的職能,主要是供當?shù)刈x者逛書會,以及圖書館采購團隊的團購,因此新書甚少。但是各占上海半壁出版江山的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文藝出版總社還是在展館的四樓分庭抗禮。
與去年相同,世貿(mào)商城的一樓、三樓、四樓,分別以地區(qū)及類別區(qū)分為各地出版館、世紀出版館、文藝世家館、民營書業(yè)館、高校出版館等。另外,在此屆書展上首次引入了“主賓省”的概念,安徽成為上海書展歷史上的首任主賓省,“安徽出版”也以近300平米的展位設計、厚重的精品圖書、精彩的徽文化講座、內(nèi)容豐富的展銷活動等,讓“徽文化”成為2008上海書展最為引人注目的焦點。同時,此屆上海書展的主題為“我愛讀書,我愛生活”,而上海出版界更是第一次打出“上海首發(fā)、全國暢銷”的概念,這意味著上海書展已日漸成為一個優(yōu)質(zhì)的品牌,上海正在利用這個品牌及上海自身的市場優(yōu)勢來吸引全國新書到上海首發(fā),并從上海推向全國市場。
當然,2008年正逢幾大事件,因此“北京奧運”,“改革開放30年”,及“抗震救災”成為此屆書展的重大主題。書展上除設計有奧運圖書專架外,針對“改革開放30年”也特別辟出專區(qū)進行主題展示,各出版社準備了近50種反映中國改革開放30年歷史、變遷、成就的圖書,如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中國改革30年——10位經(jīng)濟學家的思考》等作品,成為書展讀者爭購的焦點圖書。特別的是,書展組委會精心策劃的以“抗震救災,與愛同行”為主題的面向四川災區(qū)的愛心奉獻活動,得到了自上至下的一致認可與好評,這個活動希望讀者自愿選購自己心愛的圖書,并寫上溫馨的祝福話語后,將圖書捐贈給災區(qū)愛心書屋,這個設在展館一樓的圖書捐贈專區(qū),在書展的幾日內(nèi)從來沒有空過。
從此屆書展的整體規(guī)模來看,書展一周,共計有10萬余種圖書、260多項文化活動、2600萬元銷售額,以及22萬申城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參與。從圖書的銷售情況來看,此屆書展上也顯示出如下幾個特點:書展“大家”云集,安靜的書展書香更濃;讀者購書更趨理性,老、中、青各有所好;書展活動創(chuàng)意、特色十足,綠色、環(huán)保成為關鍵詞。
首先,與以往幾屆書展中眾多明星搭臺唱戲不同,此屆書展迎來許多“大家”——吳建民、莫言、閻連科、葉辛、葉永烈、池莉、張頤武、秦文君等近百位文化名人、學者專家紛紛亮相,這給讀者營造了一個更為濃郁的文化的空間,在書展中享受訪人、挑書的愉悅。
另外,此次書展上,健康養(yǎng)生類圖書仍舊受到中老年讀者的追捧,暢銷書《求醫(yī)不如求已》的作者中里巴人到了上海書展現(xiàn)場,并對讀者進行了現(xiàn)場指導,眾多的讀者朋友們也就來了一場即席養(yǎng)生,現(xiàn)場頗具趣味。該類型圖書的熱銷也表現(xiàn)在另外幾個健康講座中,如“如何珍愛生命”、“睡比天大”這兩個活動,一些讀者在活動還未開始時就紛紛向工作人員詢問,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對于年輕讀者而言,中文青春讀物與引進版暢銷文學作品是他們閱讀的主要取向,蔡駿以及饒雪漫與曾煒幾個青春文學的主力寫手分別帶來了自己的新作,各位看家人的粉絲團也成為書展的一景,而饒雪漫因有好友韓寒的捧場引得現(xiàn)場更為火爆。在引進版圖書中,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伯恩的身份》進入上海書展暢銷圖書總排行榜,這部經(jīng)典間諜片《諜影重重》的原著小說早已積聚了不少人氣,這本書的碼堆周圍不斷有年輕讀者品評與取閱。
最后,除了此次書展提供給購書者的是特制的可降解材料包裝袋外,也看到有一些出版社在綠色與環(huán)保方面的舉措。在上海世紀館內(nèi),上海譯文社與世紀文景公司分別設計有兩種環(huán)保布袋,譯文社的小巧可愛,文景的創(chuàng)意十足。看似簡單的布制袋子,譯文社的棉麻制咖啡色小口袋約摸放下一本小32開的圖書,細細的拎手,特別適合年輕MM掛在手腕,絕對有搭配的效果。文景的看似毫無設計感的白色棉布可肩背可手拎的口袋,正是用這種“空缺”給了讀者空間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文景不僅提供了手繪顏料,特別是幾枚特制圖章(特別為配合新書《姑獲鳥之夏》出版而設計)供讀者任意選取蓋印于布袋上,使得這袋子更添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