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人走在那條熟悉的路上,又一次去拜訪他——那位隱士。這將是我最后一次去見他。后天,我將離開這里,離開燕國,踏上沒有退路的刺秦之路。但,我無怨無悔。
不覺已來到了他的住所,屋內的他發(fā)出了邀請聲,我徑直走向他的書房。在這里不需要煩瑣的世俗禮節(jié),我們總是能輕松交談。
我來到桌旁,坐在椅子上,把劍放在了桌子上。他沒有抬頭,依舊在沙框里練著書法。
“決定了?”
“是!”
“什么?”
“刺秦。這是我對太子丹的承諾,一定要去完成?!?/p>
這時,他的手停了一下,但又繼續(xù)練著書法。“無悔?”他問道。
“無悔!”
“我仍未能阻止你去刺秦王?!?/p>
“你已經(jīng)盡力了,這是我自己做的選擇?!?/p>
他再也沒說什么,只是若有所思地想了一會兒,便拿起一支蘸了朱砂的筆,在一張鋪開的白錦上奮力地寫了幾筆,然后,就望著那白錦呆了許久。
“送你?!彼蝗徽f道。
我站起來走到他身旁,看到那白錦上的字,不禁為之一驚?!疤煜?!”這錦上竟寫著“天下”二字,雪白的錦襯著血紅的朱砂,那紅更加鮮明,有種凄美的感覺。
“我本趙人,練劍十二年只為殺秦王。但為了這‘天下’二字,我放棄了一切,隱居山林。我從沒后悔作此決定,因為秦國乃諸國之最強者,秦王亦是當世英雄,他日必得天下。若秦王死,則秦國必衰,而其他各國必會再起紛爭,戰(zhàn)禍不斷,百姓將永無寧日。且我輩習武之人,應胸懷天下,卿懂否?”他凝視著我的眼睛,用一種平靜的語調敘述著。
那一夜,我遲遲不能入睡,一遍遍地回想著他的話。不錯,秦國的國力是諸國中最強大的。若秦王死了,秦國必衰,則天下會更亂,百姓怎么辦?但是我若放棄殺秦王,徐夫人的匕首就會白煉,我將失信于太子丹,樊將軍也將白死,更何況臨陣逃脫絕不是我的作風。我該如何抉擇呢?
正當我陷入矛盾中時,一只飛蛾映入我的眼簾。它撲向油燈,在油燈中掙扎著。我下意識地想用火箸救那只飛蛾,可是猛然想到了一句話,手不覺僵在了半空中,火箸掉在地上摔成兩段。“飛蛾撲火!”難道這就是飛蛾撲火?它明知道這一撲會死,可它仍是不假思索地撲過去,成全自己的宿命,不再遺憾,死得無悔。我忽然覺得自己就像那只飛蛾。終于,我決定了。
第二天,太子丹問我派誰同去,我選擇了武陽,他是我此行的關鍵人物。
太子丹決定在易水為我送行。臨走前,我放飛了信鴿,它會讓那位隱士知道我的選擇。我將徐夫人特制的匕首藏在了地圖中,帶著樊於期將軍的頭顱跨馬而去,沒有回頭。
秦殿上,我一步步地走向秦王,武陽隨后。當我看到秦王本人時,我更加相信我的選擇是對的,秦王有王者之風,是人中之龍,他眉宇間帶著威嚴,舉止中透著穩(wěn)重。我深信,他定能統(tǒng)一天下。
終于,地圖慢慢展開,武陽眼中的懼色也越來越明顯,一切都在我的計劃之中。沒錯,武陽是我選的,我要的就是他那脆弱的意志。當然,秦王也覺察到武陽眼中的恐慌。
圖窮匕見,我拿起匕首刺向秦王,但卻在關鍵時刻,將劍鋒轉向別處,給了他退守的余地。秦王環(huán)柱而走。我有九次殺他的機會,卻故意使劍法露出破綻,讓他能倚柱而罵,拔劍傷我。我要維護刺客的尊嚴,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腦海里卻浮現(xiàn)出天下統(tǒng)一、百姓安樂的畫面。就這樣,我敗得不露痕跡。
若得天下蒼生樂,何惜喋血秦王閣。若能讓天下太平,百姓幸福,我情愿永世都背負著失敗的罵名。
【作者系河南省滑縣教師進修學校高二(6)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