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在安徽大別山老區(qū)的金寨湯家匯鎮(zhèn)的一間破舊教室里,《中國青年報》記者解海龍發(fā)現(xiàn)了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正在那兒埋頭寫字哩。女孩的眼睛烏黑清澈,眼神仿佛有著很強的穿透力,能夠進入到人的內(nèi)心,“我頓時有被震撼的感覺,那雙眼睛里充滿了求知的渴望,充滿了對學校的留戀,又帶著迷茫和惆悵……”這個女孩正是日后家喻戶曉的“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蘇明娟。
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蘇明娟的故鄉(xiāng)安徽省金寨縣。這里地處偏遠的大別山區(qū),農(nóng)業(yè)發(fā)展受限,缺乏副業(yè)支持,經(jīng)濟來源有限,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在沿海城市打工,“留守兒童”問題尤為嚴重。
2008年4月11日,金寨縣湯家匯鎮(zhèn)中心學校的操場上傳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金寨縣檢察院檢察官到湯家匯鎮(zhèn),分別對湯家匯鎮(zhèn)中心學校、湯家匯中心小學、泗河中心小學全體師生上了一堂法制講座。多年來,作為全省檢察系統(tǒng)優(yōu)秀“青少年維權崗”的金寨檢察院的干警們深知責任重大,呵護將軍火種重任在肩。
空巢火種
60年前,金寨10萬兒女參軍入伍,誕生了59位開國將軍,1萬革命烈士。如今,金寨10萬青壯年在外打工,投身城市建設,此地成為著名的“空巢縣”。
由于父母長年在外地打工,這些孩子大多寄宿在親戚家中:他們要走十幾里的山路去學校;上課用的是殘破的桌椅和課本;住的是簡陋的宿舍,睡的床要兩個人擠一張;校內(nèi)沒有任何體育娛樂設施,每天吃的是米飯就咸菜,他們被稱作“留守兒童”。
金寨縣古碑中學劉波校長說:“在這些空巢型家庭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創(chuàng)業(yè),很多孩子交給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或者寄宿學校、寄居親戚,親子之間長期彼此缺乏溝通,互感心靈缺憾,在外的父母感到關心子女不夠,就用多寄錢來彌補;孩子認為得不到親情關懷,受之理所當然,以至于‘富裕’的孩子們又滋生事端。同時這些孩子也無法得到父母的直接教育和管理,被遷就的多,嚴格要求的少?!?/p>
抱著同樣的憂慮,金寨全縣40多所中學校長共同參加了預防和減少在校中學生違法犯罪研討會,每人撰寫了2000字以上的論文。金寨縣檢察院檢察長葛宜林和各校校長針對留守兒童齊商對策。
葛宜林分析后認為,金寨是一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山區(qū)小縣,秉承了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以民風淳厚、治安良好著稱,但是近年來的留守兒童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xiàn)象不容忽視。2003年以來,金寨未成年人犯罪的判決案件雖然在數(shù)字上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但是由于他們中考落榜后大量外出務工,年齡較小知識水平較低,犯罪比例遠遠高于在校學生。據(jù)統(tǒng)計,金寨未成年人犯罪呈現(xiàn)出犯罪主體年齡降低,因網(wǎng)絡和淫穢物品引發(fā)的犯罪數(shù)量增加,在校生犯罪率上升,侵財犯罪居高不下,合伙犯罪傾向明顯,暴力犯罪突出等態(tài)勢。
“金寨近年來大部分青壯年進城務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隔代教育。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缺位的狀態(tài),而父母往往從物質(zhì)上彌補對孩子的關愛,大批的寄錢寄物,從而養(yǎng)成留守孩子一擲千金、揮金如土的鋪張習慣,一旦財力不濟,便鋌而走險,極易成為問題少年。”果子園鄉(xiāng)中心學校校長漆德釗感慨道。他引用了美國作家塞林格的一句話:“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一個麥田守望者?!?/p>
漆校長說,金寨縣的檢察官們就充當了這樣的麥田守望者。
麥田守望者
2002年7月4日上午,金寨檢察院公訴科接待了一位風塵仆仆從外地趕回來的民工。原來,他那正在上高三的兒子馮某涉嫌故意傷害罪,案件昨天剛剛被移送到檢察院審查起訴,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希望兒子可以被取保候?qū)?,讓其先參加高考。高考在即,檢察干警見馮父神情焦慮、言詞懇切,決定特事特辦,立即加班加點審查案情。經(jīng)審查,未滿18周歲的馮某,是在先受到他人傷害的情況下轉(zhuǎn)而傷害了他人,主觀惡意較??;另據(jù)了解,馮某平時在校學習成績及品行都較好。院檢委會研究同意馮父的申請,立即給馮某辦了取保候?qū)徥掷m(xù)。高考前一天,馮某走出了看守所,第二天如期走進考場,并最終考出了好成績。
金寨縣偵查監(jiān)督科科長楊兆發(fā)告訴記者,針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在辦案時,該院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教育為主,打擊為輔,寓教于審,懲教結(jié)合,對偶犯、從犯,被引誘參加犯罪的涉案青少年,積極采取挽救措施,加強對案后未成年犯的幫教工作。例如,在2005年,金寨檢察院在辦理一起8人搶劫案時,發(fā)現(xiàn)其中4名是高二學生且平時表現(xiàn)良好,并且是從犯,因交友不慎誤入歧途;2006年,三名留守少年在斗毆中將受害人打成輕傷,且均為初犯;金寨檢察院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兩起案件分別做出了不批捕、不起訴的處理。
春風化雨式的呵護關懷為金寨的“留守兒童”建構起了溫馨的法律家園。2001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fā)了《關于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創(chuàng)建優(yōu)秀“青少年維權崗”活動的通知》。10月,在《未成年人保護法》頒布10周年之際,金寨縣檢察院和該縣團委及11家熱心青少年維權工作的單位,舉辦了首屆金寨“郵政杯”青少年維權法律知識競賽。9所中學的參賽者們唇槍舌劍,吸引了2000名中小學生的眼光,引起了熱烈反響。2002年12月,第二屆青少年維權法律知識競賽如期舉行,該縣檢察官將《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18部法律法規(guī)中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印成宣傳材料共3000余份向社會散發(fā),同時印制《青少年維權法律知識100問》數(shù)千冊,發(fā)到全縣各中小學作為學校的普法教材之一。為此,8名青年干警志愿者組成法律宣講團,奔赴全縣各中學為留守兒童上法制課15場次,使1萬多名學生接受教育。在各界的關愛啟發(fā)下,金寨各中小學校數(shù)萬名學生在“做知法守法的新世紀合格公民”的倡議書上莊嚴地簽上了他們的名字。
2007年,由金寨檢察院政治處主任章大年領隊的青年志愿者宣講團再次舉辦了15場法律宣傳課。聽完課程的在校中學生深受啟發(fā),隨之舉行了“爭做守法公民”的演講比賽,激情的演講讓人們看到了將軍后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
全國先進檢察院、曾經(jīng)榮立集體一等功的金寨檢察院檢察長葛宜林給記者總結(jié)了這些年呵護留守兒童的心得體會,他說:“留守兒童是金寨的弱勢群體,我們所做的就是嚴格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關規(guī)定,切實維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正?!?/p>
在工作過程中,葛宜林總結(jié)了三條經(jīng)驗。一是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名譽,尊重其人格尊嚴,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證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其他人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對其姓名、住所、照片、圖像等極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具體身份的資料進行嚴格保密,特別是對涉及隱私的未成年被害人,在法律文書及工作文書中均隱去其真實姓名。確實需要詢問被害人的,一律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二是綜合治理,突出凈化校園環(huán)境,在辦理涉及在校學生的犯罪案件時不單純就案辦案,努力做到辦理一件,教育一件,治理一片。針對部分學校在法制教育和管理上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發(fā)出檢察建議十余份,提出糾正意見,以促進學校整改。
三是依法從嚴打擊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刑事犯罪。對奸淫幼女、猥褻兒童、故意傷害等以青少年為對象的犯罪,堅持快捕快訴,從嚴懲處,對公安機關遺漏的犯罪嫌疑人堅決追捕追訴。2004年以來,共辦理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案件30余件。
“應對新時代信仰缺失的新情況,在青少年中要重塑將軍精神,用將軍氣概教育他們的接班人。而作為火種守護人的金寨檢察院任重道遠?!备鹨肆謭远ǖ卣f道?!?/p>
編輯:董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