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一起普普通通的遺產(chǎn)繼承案件引發(fā)的連環(huán)案。在金錢面前,姑侄兄弟親情泯滅,對簿公堂;在情法面前,法官天平傾斜,枉法裁判。經(jīng)過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共同努力,這起連環(huán)案終以枉法瀆職的法官受到懲處而落幕收場。
遺產(chǎn)糾紛起波瀾2003年1月12日,河北省故城縣坊莊鄉(xiāng)龐莊村58歲的孤寡婦人龐秀玲在清冷的小屋內病逝。咽氣前身邊沒有親人相伴。幾小時后,她二哥的兒子龐文武來屋里看望她時,才發(fā)現(xiàn)姑姑已經(jīng)病逝。
龐秀玲是個不幸的女人,早年因種種原因未能嫁人,年輕時就跟隨在天津工作的姐姐龐秀蘭生活,離開家鄉(xiāng)一別就是三十多年。2002年1月,龐秀玲感到自己老了,她不想客死異鄉(xiāng),便拒絕了姐姐的再三挽留,執(zhí)意回到了河北故城老家。龐秀玲在龐莊村有兩個哥哥和三個侄子,大哥龐大喜及其兒子龐海燕、龐海倉,二哥龐金杭及其兒子龐文武。但兩個哥哥在她回來之前早已病逝,所以她回村后便在二哥的兒子龐文武家住了下來。
實際上,龐文武并非是龐秀玲的親侄子。他是跟隨改嫁給龐金杭的母親來到龐家的,后改隨繼父姓龐,那年他才十三歲。龐秀玲返回家鄉(xiāng)后,住在龐文武家。龐文武對她在生活上盡力關照。龐秀玲的其他親侄子龐海倉、龐海燕也經(jīng)常隔三差五地過來看看,誰家做點好吃的,也不忘給姑姑送來一份。
隨著時間的推移,侄子們對姑姑的關愛不像以前那么熱情了,有時會因一些小事而發(fā)生摩擦,半年后龐秀玲開始單獨生活。龐秀玲在天津和姐姐共同生活的幾十年間,雖然沒有正式工作,但通過打零工也積攢些積蓄,她曾給侄兒們透露過,這筆錢是她準備養(yǎng)老看病用。
龐秀玲逝世后,龐文武在整理姑姑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這筆遺產(chǎn),存折上的活期存款為12.45萬元。喪事辦完后,侄子們把龐族長輩龐新亮等三人請來,主持對這筆遺產(chǎn)的分配。經(jīng)三位龐族長輩商議,并征得龐文武、龐海燕、龐海倉三人同意,最后龐文武和龐海燕各分得4萬元,龐海倉分得4.45萬元。
遺產(chǎn)分配后沒多久,龐海燕和龐海倉后悔了。他們認為龐文武不是龐家的血脈,無權分得姑姑的遺產(chǎn)。哥兒倆找龐文武要求重新分配遺產(chǎn)。而龐文武則認為,姑姑在世時自己盡的贍養(yǎng)義務最多,況且姑姑回老家后一直住他的房子,死在他的家里(當?shù)仫L俗,家里死外人不吉利),遺產(chǎn)分配自己應該拿“大頭”。所以,當龐海燕、龐海倉哥兒倆找他要求重新分配遺產(chǎn)時,被他一口回絕了。
既然錢已在各人的手里,龐海燕、龐海倉要想改變既成的事實已不可能,所以,他們只好采取農(nóng)村最常見最無理也最有效的方式:暴力干架。經(jīng)常對龐文武尋釁打架,企圖通過暴力施壓使龐文武屈服。龐文武人單勢薄,打不過他們,無奈之下,只好求助法律。
法官徇私枉法判
這年春節(jié)過后,龐文武和他的岳父龐漢章專程到縣城找了方正法律服務所,求助法律幫助。該所工作人員蔣漢章受理了此案,并作為代理人幫他們起草了民事起訴書。
故城縣人民法院確定由民事審判一庭副庭長張克勤負責辦理此案。在故城縣法院,張克勤是公認的辦案能手。他審查后發(fā)現(xiàn)該案存在一個重大疏漏:本案遺產(chǎn)的法定繼承人、龐秀玲的姐姐龐秀蘭沒有參與遺產(chǎn)分配。這時,龐秀玲的姑表弟盧書琴聞訊法院要重新分配龐秀玲的遺產(chǎn),也以自己雖沒有繼承權,但龐秀玲生前有什么困難都是他幫助、盡了義務為由,向法院提出應分給他部分遺產(chǎn)的要求。張克勤決定依法將龐秀蘭、盧書琴分別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兩位第三人的出現(xiàn),使得龐文武有了危機感。蔣漢章明白無誤地告訴他,根據(jù)《繼承法》,他的大姑姑龐秀蘭不僅是法定的繼承人,而且在分配中還可能占有更大的優(yōu)勢。
龐文武本想通過訴訟保全自己分得的遺產(chǎn),沒想到打官司打出了麻煩,冷不丁又蹦出兩個參與遺產(chǎn)分割的人,并且大姑姑很有可能比自己分得更多的遺產(chǎn),這使他感到意外,更不能接受。怎樣才能保全自己已分得的遺產(chǎn)呢?他和岳父龐漢章多次商議,最后決定走案件主辦法官張克勤的后門。他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蔣漢章。蔣漢章當然也想幫當事人打贏官司,同意找張克勤私下談談,決定他和龐漢章出面找張克勤。
龐漢章和蔣漢章找到張克勤,因為工作關系,蔣漢章和張克勤比較熟悉,講話也就方便了許多。當倆人把請求張克勤給予關照的話講了之后,張克勤明知他們是要自己枉法,但在人情面前,他只是說:這個事很麻煩,到時候看吧!龐漢章和蔣漢章見張副庭長未置可否,頓時看到了希望,于是決定把張克勤約出來再好好談談。
二月中旬的一個晚上,在縣城的某酒店包房內,張克勤如約而至,酒酣之際,張克勤的心醉了,他抹不開情面,答應開庭時看情況盡力幫忙。龐、蔣兩人此后又三次將張克勤邀至酒店宴請。
再說在天津居住的老人龐秀蘭,接到故城縣人民法院發(fā)來的要她出庭參與其妹龐秀玲遺產(chǎn)繼承案件審理的通知書后,頓感意外。這位躺在病榻上的老人沒想到自己的妹妹還有一筆巨額遺產(chǎn)要她繼承。于是請了兩名律師參與訴訟。
2003年3月12日,由張克勤任審判長、兩名人民陪審員組成的審判庭對龐文武訴被告龐海燕、龐海倉遺產(chǎn)繼承糾紛一案開庭審理。
其實,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相關規(guī)定,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本案中,龐秀玲的胞姐是法定繼承的第二順序繼承人。由于龐秀玲的第一法定順序繼承人即其父母早已過世,其本人生前又沒有結過婚生育過子女,故本案沒有第一法定順序的繼承人;第二法定順序繼承人即龐秀玲的兩個哥哥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業(yè)已過世,那么,龐秀蘭作為第二法定順序繼承人的唯一在世者,只有她才有權利和資格成為龐秀玲遺產(chǎn)唯一合法繼承人。龐文武、龐海燕、龐海倉及盧書琴等人既不符合法定繼承的規(guī)定,也不具備代位繼承的條件,因此,無權繼承龐秀玲的遺產(chǎn)。雖然他們兄弟三人對姑姑龐秀玲生前都盡了不同程度的贍養(yǎng)義務,依法可以分得適當遺產(chǎn),但并不享有遺產(chǎn)繼承權。盧書琴作為龐秀玲的姑表弟,在龐秀玲生前只是關照過其生活,并未盡贍養(yǎng)之責,無權分得遺產(chǎn)。
雖然法律對本案的處理有明文規(guī)定,但張克勤為了實現(xiàn)龐文武的請求,玩起了“偷梁換柱”之術。在制作判決書時,他故意錯誤地適用《繼承法》第十一條,將該條規(guī)定的“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曲解為:被繼承人的兄長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由被繼承人兄長的晚輩直系血親繼承。這一故意違法擴大繼承范圍的做法,使他據(jù)此明目張膽地做出了這樣的判決意見:將龐秀玲的遺產(chǎn)一分為三,由龐秀玲的已故兩個哥哥和在世的姐姐龐秀蘭各繼承三分之一,即每份4.15萬元。盧書琴不符合繼承法規(guī)定的繼承范疇,對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由于龐大喜和龐金杭均已逝世,他們兩人所應繼承的遺產(chǎn)分別由其子代位繼承。這樣,龐文武代位繼承龐秀玲遺產(chǎn)4.15萬元,龐海燕、龐海倉共同代位繼承龐秀玲遺產(chǎn)4.15萬元,龐秀蘭作為法定繼承人繼承其妹龐秀玲遺產(chǎn)4.15萬元。之后,張克勤又用瞞天過海的手段,在未將全部案卷呈交庭長、院長審閱的情況下,制作了民事判決書,并有意在判決書上將法律規(guī)定的“十五日”上訴期限改為十日。
情法兩傷留悲憾
龐秀蘭的委托代理人及龐海燕、龐海倉兄弟均對判決感到不公。龐秀蘭聘請的兩位律師當即指出,龐秀玲遺產(chǎn)的處理不能適用代位繼承,龐秀蘭是龐秀玲遺產(chǎn)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應以法定繼承方式來處理。他們不服判決結果,將依法上訴。之后不久,兩位律師在法定期限內向張克勤提交了上訴狀,并繳納了上訴費。張克勤知道,此案一旦上訴至衡水市中級法院,他的這套偷梁換柱的小把戲就會被揭穿。于是,他擅自壓下龐秀蘭代理律師的上訴狀,致使該案錯過上訴期而發(fā)生法律效力。
從2003年4月下旬開始,龐秀蘭為維護自己的合法繼承權,開始了漫長的申訴,直到2004年10月27日病故前還念念不忘。龐秀蘭去世后,其子張宏祺、張洪彬和女兒張鳳云繼續(xù)向故城縣法院和衡水市有關部門申訴,但由于錯綜復雜的因素,一直未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2006年9月底,張宏祺兄弟抱著一線希望到衡水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期盼檢察機關能對該案啟動民事法律監(jiān)督程序。民行處的檢察官們通過對案件的簡單審查,發(fā)現(xiàn)該案的處理明顯不公,意識到張克勤有枉法裁判之嫌。于是將案情向檢察長申占群匯報,并提出了對張克勤實施初查的建議。
申占群是河北省檢察系統(tǒng)知名的儒將檢察長,為了排除案件查辦中可能出現(xiàn)的干擾,他指令此案實行異地辦理,由所轄的棗強縣檢察院負責偵查,并迅速成立了專案組。
專案組對張克勤涉嫌枉法裁判犯罪進行秘密初查,取得了大量證據(jù)。證據(jù)表明,張克勤曲解《繼承法》第11條并非是客觀上認識的錯誤,在主觀上純屬故意所為,其行為構成了枉法裁判罪。
張克勤被拘留后,拒不承認枉法裁判的事實,一口咬定只是曲解了法律規(guī)定,才導致適用法律錯誤。檢察官適時展示掌握的事實證據(jù),摧毀了他企圖推脫罪責的僥幸心理,使他初步交代了枉法裁判的經(jīng)過。2006年10月25日,張克勤以枉法裁判罪被檢察機關依法逮捕。
張克勤落入法網(wǎng)后,故城縣人民法院根據(jù)檢察機關的建議和申訴人的申訴,立即啟動再審程序。2007年3月6日,故城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組成合議庭,對錯判了四年之久的龐秀玲遺產(chǎn)繼承案依法進行再審。再審認為:第三人龐秀蘭是被繼承人龐秀玲的唯一合法繼承人,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應由龐秀蘭繼承。在龐秀蘭病故后,其應繼承份額轉由她的第一法定順序繼承人即本案第三人張宏祺、張洪彬、張鳳云三兄妹共同繼承。原審原告、被告不符合代位繼承的法律規(guī)定,對龐秀玲的遺產(chǎn)不享有繼承權,鑒于他們對被繼承人盡到了較多的贍養(yǎng)義務,尤其是龐文武付出相對較多,故對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均應適當分得一部分……第三人盧書琴不是合法繼承人,也不符合代為繼承人的法律規(guī)定,對被繼承人也沒有盡到贍養(yǎng)義務,故不應分得被繼承人遺產(chǎn)……
幾乎在再審龐秀玲遺產(chǎn)繼承糾紛案的同時,檢察機關也加快了對張克勤犯罪案件的查辦。2007年6月26日,棗強縣人民檢察院以張克勤犯有枉法裁判罪向棗強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2007年8月30日,棗強縣人民法院對張克勤枉法裁判案做出一審判決,以民事枉法裁判罪判處張克勤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一審判決宣判后,張克勤向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07年10月25日,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民事枉法裁判罪判處張克勤免予刑事處罰?!?/p>
(嚴禁上網(wǎng),違者必究)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