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南方一縣城外有口大水池,池中水成年累月“嘩啦嘩啦”地涌動,發(fā)出拍擊池岸的響聲,被當(dāng)?shù)匕傩辗Q為“響水池”。有一年,一位欽差大臣南巡到此,在池邊游玩,觸景生情,脫口吟出一句上聯(lián):“年年月月,響水池中池水響?!?/p>
吟完后,這位欽差大臣無論如何想不出下聯(lián)了。陪同的官吏們很想湊湊熱鬧,拍拍欽差大人的馬屁,可絞盡腦汁,還是想不出貼切的下聯(lián)。欽差大人回到城里,差人邀請了幾位秀才來對,仍然無人對得工穩(wěn)。后來欽差到了省城,把這事兒說給省里的官員聽,那些官員七嘴八舌地對了一番,還是沒有人能給出佳對。欽差很失望。省城的官員們?yōu)榱四茉缛樟藚s欽差大人的心事,就令人貼出招賢榜,聲言:誰能對出下聯(lián),賞銀50兩。一轉(zhuǎn)眼10天過去了,并無一人揭榜應(yīng)征。
一日,有一個老農(nóng)夫進城,見許多人圍觀一堵墻,覺得奇怪,便擠上前去問發(fā)生了何事。人們見是一農(nóng)夫,誰也不愿與他搭話。農(nóng)夫一怒之下推開人群擠了進去,原來大家都在看一張榜文,他說:“沒人搭理,我就揭下此榜,大家都別看了。不就是一張紙嗎?有啥稀罕的?!闭f著就撕下了榜文。站在旁邊的軍士一見有人揭榜,立馬奔過去,不由分說拉住他就要去見官老爺。
欽差大人聽說有人揭榜應(yīng)征,喜出望外,急忙跟著眾人來到堂前,一見揭榜的是一個皮膚粗糙、衣著簡陋的農(nóng)夫,勃然變色,下令將農(nóng)夫打30個板子,趕出門外。
農(nóng)夫見官老爺們跟他一照面就耍威風(fēng),忙高聲叫喊住手,要老爺們說清打他的理由。有個官員冷笑一聲,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說給他聽,農(nóng)夫聽后突然在堂上跺了一下腳,拍手哈哈大笑道:“我以為是啥事兒呢,不就是個響水池嗎,何必這樣大動干戈,虛張聲勢?我老漢那兒有個黃金谷,正好對上此聯(lián)。你們聽著,保證錯不了?!闭f完朗聲念出下聯(lián):“歲歲季季,黃金谷里谷金黃?!?/p>
人們一聽,果然對仗工整,順念倒念都通順,于是一齊拍手稱好。官老爺們只好賞給了農(nóng)夫50兩白銀,讓他走了。原來農(nóng)夫進城是為久病的老婆買藥來的,正愁錢不夠,沒想到得了一筆意外財,甚是歡喜。
(壓題圖:《三百六十行大觀》,孫蘭蓀圖)
(責(zé)編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