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受中國外貿政策調整和世界經濟變化影響,中國汽車市場面臨巨大的壓力。雖然中國汽車工業(yè)克服人民幣升值和世界經濟景氣度下降等不利因素而保持頑強增長,但出口增長特點有所改變,整車出口增長較快。
2008年,受中國外貿政策調整和世界經濟變化影響,中國汽車市場面臨巨大的壓力。雖然中國汽車工業(yè)克服人民幣升值和世界經濟景氣度下降等不利因素而保持頑強增長,但出口增長特點有所改變,整車出口增長較快。
汽車出口:增速下滑,壓力巨大
據(jù)海關總署最近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上半年我國汽車商品累計進出口總額為362.9億美元,同比增長35.50%。其中,出口總值203.7億美元,增長49.6億美元,增幅32.2‰凈出口達44.5億美元,增長3.7億美元,增幅9.15%。相對于國內汽車廠家銷量增長18.5%而言表現(xiàn)突出。其中,整車出口達到50.0億美元,同比增長85%,遠高于國內汽車行業(yè)產值20%的增速。而汽車零部件出口73億美元,同比增長21.48%,低于汽車零部件廠家31.7%的銷售增長速度,零部件出口壓力加大。
盡管近幾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增長迅猛,但后勁不足的問題日益凸現(xiàn)。由于中國汽車工業(yè)起點比較低,在技術上與國際標準還存在很大差距,面對技術、質量、貿易保護等諸多國際上的技術和政策壁壘,我們的低技術、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汽車零部件出口面臨巨大壓力。我國汽車出口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個重要的關口,2008年上半年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出口遇到新的壓力,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化解。必須盡快攻破諸多技術上的瓶頸,并利用強大的國力營造一個公平的出口環(huán)境。目前自主品牌出口發(fā)展策略調整十分關鍵,否則出口形勢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2008年中國汽車產業(yè)出口環(huán)比萎縮。首先是受到國際汽車市場增長速度下滑甚至負增長的嚴峻壓力影響,不僅歐洲和美國市場2008年上半年增長均不理想,而且越南等新興市場也出現(xiàn)較嚴重的經濟危機,同時是人民幣匯率持續(xù)上升導致出口成本上,汽車整車出口競爭力下降。隨著前期出口快速增長,貿易摩擦加劇,俄羅斯等國外的新政策法規(guī)和針對中國的出口抑制政策已產生較大影響。
整車出口:以獨立車企為主
200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仍是以獨立車企為主,大集團尚未體現(xiàn)應有的地位。出口量位居前十位的企業(yè)依次為:奇瑞、長城、吉利、北汽、廣汽、長安、東風、一汽、哈-飛和江淮,分別出口8.30萬輛、3.07萬輛、2.92萬輛、2.51萬輛、2.44萬輛、2.39萬輛、2.29萬輛、1.45萬輛、1.37萬輛和1.33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除哈飛有所下降外,其它企業(yè)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東風、吉利和北汽增幅尤為迅猛。由于出口企業(yè)的實力不強,市場開拓能力和網絡體系建設仍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整車出口,尤其是乘用車出口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
——整車出口總體走勢。200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的出口增長處于減速狀態(tài):出口僅有38.5萬臺,高于2007年下半年的37.1萬臺約1.3萬臺。從歷年的規(guī)律看,上半年的出口環(huán)比增長較大,2007年上半年較2006年下半年增長4萬臺,增長20%。而此次屬于環(huán)比數(shù)量增長大幅下降,狀態(tài)異常。中國制造業(yè)的核心競爭力是規(guī)模優(yōu)勢的低成本,因此一定幅度的原材料漲價和人民幣升值不足以對汽車出口造成決定性消極影響。目前各家的乘用車出口價格較高,出口盈利大于國內市場,因此2008年的問題不是成本壓力,而是外部矛盾。
——汽車整車出口結構特征。200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含底盤)出口384520輛,同比增長60%,增速較2007年上半年的71%下降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市場的增速下降主要體現(xiàn)在2季度的下降影響。2007年2季度的出口增長80%,而2008年2季度僅有45.5%,增速下降34個百分點。
2008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速下滑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貨車、越野車、客車類產品下降明顯,越野車和客車類表現(xiàn)不佳,轎車也增長乏力。這其中有貨車的國內需求旺盛原因,也有出口不暢的原因。
2008年乘用車占出口市場份額上升2個百分點,商用車下降,這種趨勢近幾年一直延續(xù)。但商用車份額下降速度減緩。相對于國內市場的車型份額結構,轎車出口比例明顯偏低,貨車比例偏高,貨車出口份額相對穩(wěn)定,加上底盤后的份額還稍有回升。只有汽車底盤成為2008年上半年出口的亮點,同比增長數(shù)量增長達到1倍以上,增速快于2007年上半年的增速,屬于持續(xù)加速狀態(tài)。四驅SUV和客車的出口份額出現(xiàn)同比大幅下滑的態(tài)勢。
乘用車的出口單價出現(xiàn)下降趨勢,而商用車的出口單價上升較快,最終導致整個汽車整車出口的單價上升a人民幣一直在升值,對商用車出口是利空,尤其是升值削弱了貨車整車的價格優(yōu)勢。目前我國整車出口主要集中在貨車。人民幣升值后,將稍稍削弱輕貨車出口的價格優(yōu)勢。人民幣升值對國內汽車出口將產生長期影響——致使出口成本提高,無疑會削弱國產汽車的價格競爭力,同時將會深刻地影響汽車出口市場的結構。2008年的轎車出口單價下降較大,出口質量大幅下降。
——汽車出口熱點。2008年中國乘用車出口遭遇了較大的壓力。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商用車生產國,其規(guī)模效益是國外企業(yè)無法比擬的,貨車的出口始終具有強大的優(yōu)勢,而且出口規(guī)模不斷快速增長。2007年以來商用車出現(xiàn)逐季高增長的態(tài)勢,2008年的1季度環(huán)比下滑較大,2季度隨著國內需求下降而出口快速增長。結合上半年國內商用車廠家的產量遠大于銷量的局面,出口的增長放緩對國內企業(yè)的壓力較大,未來出口仍有較大機會。乘用車企業(yè)在1季度生產遠小于銷量,產銷矛盾較大。2季度轎車生產增長很快,而出口的增長出現(xiàn)徘徊走勢,這與商用車的反差更為明顯。
——乘用車熱點排量出口分析。乘用車出口的主要力量是自主品牌。這些廠家出口目的地一般都是政策法規(guī)相對偏低的發(fā)展中國家,因此對大排量較青睞。各自主品牌大力發(fā)展A級車有其合理性,出口是大市場,因此A級車能有效滿足國內外兩個市場。但2008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出口出現(xiàn)危機。從乘聯(lián)會信息看,出口減速趨勢明顯,而且波動加大。
近年來,中國轎車出口呈現(xiàn)爆發(fā)的走勢。其中1~1.5升和1.5升-2升是重要的支撐車型。而微型車的出口很艱難。2006年先啟動的是1~1.5升的市場,2007年2季度后出口加速,2008年增速不減。1~1.5升出口主要貢獻是跨國集團??鐕瘓F的出口以小排量為主,例如本田爵士出口的是1.2和1.4升。東風等廠家出口也成為新的亮點。自主品牌的A級車在2006年3季度啟動,并快速拉升,成為超越合資品牌的主力。乘用車出口向大排量發(fā)展,小排量在國外市場增長較慢,但2008年的1.5升以上大排量出口大幅受挫。同時1升以下微轎的出口在歷經2007年下半年的上升后,2季度大幅下滑。
2008年中國轎車出口目的國前五名分別為烏克蘭、俄羅斯、英國、波蘭和德國。而2007年的主力國家是俄羅斯、烏克蘭、英國、委內瑞拉和德國。其中俄羅斯的從高增長到大幅下滑,變化劇烈。對俄羅斯轎車出口從2005年901臺激增到2007年41361臺。這是自主品牌出口巨大的奇跡,也是引起俄羅斯不安的主要原因,因此2008年下滑到26341臺。從俄歐洲商務協(xié)會汽車生產者委員會公布的外國汽車品牌在俄銷量看,奇瑞銷量下降較大,但5月以后逐步改善。委內瑞拉市場主要也是自主品牌。委內瑞拉的石油暴富,導致其市場的快速增長,但2008年也出現(xiàn)銷量下滑。前期自主品牌的優(yōu)勢市場例如南亞、中東、北非等市場目前似乎并無出色表現(xiàn)。
合資品牌出口戰(zhàn)略快速推進。通用2008年銷量下滑,但通用的海外戰(zhàn)略很成功,這是通用戰(zhàn)略調整的結果。烏克蘭是第一大出口市場,這與俄羅斯增長特點相近。但近期增速更快,通用等表現(xiàn)較強,吉利等也表現(xiàn)突出。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共同開拓烏克蘭市場,使其2008年上半年出口量超越俄羅斯。但2季度的烏克蘭市場也有增速放緩的趨勢。上海通用海外市場拓展很快,2008年的波蘭市場已經成為上海通用出口的主力市場,通用的1.6升樂風出口價格也不高,與自主品牌的出口單價不相上下。意大利的銷量下滑主要是本田出口的下降。
——SUV出口熱點排量分析。2008年SUV出口遭遇了危機。目前國內四驅SUV的出口車型較單一,基本都是2~2.4升的SUV。SUV的增長是從2006年的3季度開始,并于2007年4季度達到月銷3000臺的峰值。這也是自主品牌開拓海外市場的熱潮的頂峰。2008年,歷經1季度的低迷后,2季度的SUV出口恢復到月均2000余臺水平上。柴油SUV的出口仍處于較低水平。媒體宣傳柴油化的趨勢在歐洲很明顯。但自主品牌出口的地方一般不怕費油,自主品牌的乘用車柴油化很困難。柴油SUV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均無現(xiàn)實的空間,未來的開拓會很累。
——SUV出口熱點市場分析。2008年四驅越野車出口目的國前五名為烏克蘭、土耳其、俄羅斯聯(lián)邦、意大利和古巴。按照2008年上半年出口量的排序,主要問題是各目標市場的需求不穩(wěn)定,部分市場是突然冒出來的,而且可能又突然消失。其中安哥拉、俄羅斯2008年出口量都是大幅負增長。而土耳其、古巴、印尼、馬來西亞等都是機會型市場,未來前景如何,很難預料。2007年的俄羅斯聯(lián)邦、烏克蘭、委內瑞拉、安哥拉和意大利是前五位,但2008年俄羅斯大幅萎縮,委內瑞拉沒有批量出口。2008年烏克蘭成為占總出口40%的第一大市場,這與其2007年的15%的份額擴張巨大。而俄羅斯市場從50%下降到10%,其中變化劇烈,廠家很受傷。安哥拉從前期的前三位市場淪落為10名以外。從單價看,出口最低的是印尼和古巴市場,最高的是尼日利亞市場,但差距不太大。俄羅斯市場的出口單價下滑較大,說明為恢復市場的努力較大。
——貨車出口熱點車型分析。中國商用車具有超強的國際優(yōu)勢,其中貨車出口起步較早,市場優(yōu)勢明顯,但2008年也出現(xiàn)一定問題。5噸以下柴油車已經成出口第一主力車型,但同噸位的汽油車下滑較大,也就是汽油輕卡的出口有問題。大噸位的車型出口在2007年2季度爆發(fā),4季度的出口量已經超過萬臺,但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也明顯下滑。希望三季度能夠在內銷降溫后出口有新突破。
——貨車出口熱點地區(qū)分析。貨車的出口與轎車等反差很大。2008年的貨車出口也變化巨大。2007年的敘利亞、俄羅斯、越南、阿爾及利亞、南非等是頭幾位重點市場,但2008年敘利亞的出口降到第四位,出口量大幅萎縮。伊拉克、哈薩克斯坦等市場的表現(xiàn)也出現(xiàn)退步。俄羅斯的上半年出口也僅達到同期的十分之一。一種說法是俄羅斯在2008年實施歐三標準,導致我們的出口車型不達標退回,低端貨車的出口大幅受損,并由此導致出口單價的大幅上升。同時俄羅斯控制邊貿的新車以二手車方式進口的力度加大,導致出口受損。而從南汽退出俄羅斯市場看,俄方指出其服務等很多方面差距巨大。
目前值得欣慰的是越南市場在其國內經濟動蕩后的表現(xiàn)不錯,同比增長達319%,超越其2007年總量近50%。2008年越南市場成為主力的市場,其占國產貨車出口市場份額從11%上升到28%,超越了俄羅斯、敘利亞等傳統(tǒng)市場。而且其出口單價并未下降,說明出口競爭力較強。俄羅斯的出口單價從2007年的2萬美金大幅上升到3.17萬美金,說明中低端汽車出口嚴重受阻。
——客車出口熱點車型分析。2008年客車出口表現(xiàn)不太理想,相對于2007年上半年的客車出口仍有增長,但波動較大。2008年上半年的環(huán)比出口量大幅下滑。2007年客車市場的高增長主要依托10~20座的汽油車的高增長。部分企業(yè)獲得海外的大客戶訂單,屬于新的市場開拓,2008年上半年的持續(xù)效果不佳。傳統(tǒng)的大客市場表現(xiàn)較好,但增長難以太快。因為世界市場的容量總體較小,中國客車在世界上已經很強了,2008年上半年大客車出口下滑較正常。
——客車出口熱點地區(qū)分析。2008年的客車出口延續(xù)2007年的新興市場格局。2007年伊朗和南非市場從小市場一躍成為超級主力市場,主要還是東南、中順等企業(yè)拿到大單子在延續(xù)出口。西亞和非洲的客車市場與轎車市場的東歐、南美等差異明顯。轎車出口國和輕客的出口國幾乎沒有主力市場的重疊,各廠家海外市場的各自為戰(zhàn)仍很明顯。西亞的敘利亞就是轎車、SUV、貨車的出口主力市場,但客車很少。2008年伊朗和南非仍是客車出口的主力市場,但份額已經從2007年的49%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42%,市場下滑較快。其中伊朗市場的出口在連續(xù)幾個月的輕客出口結束后,出口單價價格從1.2萬美元回升到1.6萬。而南非市場依舊是輕客的主導地方。
零部件出口:走勢趨弱
2008年的汽車零部件出口走勢趨弱,增速下滑到19%的低位;零部件的順差增長趨勢完全逆轉,零部件出口大于進口的順差在不斷縮小。2008年2季度僅有36億美元,是1年來的最低點。從逐月出口走勢看,4~6月的出口增長停滯不前,相對同期的出口增長較快的歷史規(guī)律發(fā)生改變。
200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仍主要集中于資源性的輪胎、車輪等行駛系統(tǒng)產品,但總體出口的增速大幅下降。其中汽車輪胎增速異常偏低,并由此帶動整個出口的同級偏低。勞動密集型的電子產品的出口增長保持較快。合資企業(yè)的發(fā)動機零部件和總成出口保持高增長。值得關注的是,汽車車輪和汽車電子電器儀表維持25%的增長,增速下滑5個百分點左右,增長趨勢處于連續(xù)2年的小幅下滑,并未出現(xiàn)明顯加速下滑趨勢。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出口中,70%以售后服務市場為主。而對中東區(qū)域售后服務零部件的出口,約占據(jù)國內售后服務類零部件出口業(yè)務的20%。隨著這部分中東采購商的轉移,國內這部分以出口中東為主業(yè)的零部件供應商危機較重。
在出口的汽車零部件產品中,行駛系統(tǒng)零部件、汽車電子電器零部件、車身及其附件、未列名零部件出口量較大。上半年,行駛系統(tǒng)零部件出口額為40.56億美元,同比下降6.4%,其中,客運或貨運機動車輛用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出口量最大,出口額為18.52億美元,同比19.08%,其主要向美國、印度、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出口;汽車電子電器零部件出口額為30.76億美元,同比增長35.45%。其中,機動車輛用點火布線組及其他布線組出口最多,出口9.97億美元,同比增長16.13%。其主要向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中國臺灣省等國家及地區(qū)出口。車身及其附件出口額為20.72億美元,同比增長52.27%,其中,車身(包括駕駛室)的未列名零部件出口量最大,出口7.33億美元,同比增長39.92%。其主要向美國、日本、韓國、德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及地區(qū)出口。
下半年:商用車出口增長潛力較大
盡管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速下滑明顯,但由于中國汽車出口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下半年汽車出口形勢不宜悲觀。由于2008年中國出口市場面臨巨大壓力,部分行業(yè)的出口出現(xiàn)嚴峻的低增長態(tài)勢,而下半年的經濟走弱趨勢仍較明顯,因此汽車行業(yè)出口也不樂觀。但汽車及其零部件畢竟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中國政府對于汽車行業(yè)出口有一定的扶持政策,零部件出口退稅的優(yōu)惠變化較小,整車出口退稅沒有變化。同時近期國家對出口政策的調整是弱化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強化汽車產業(yè)升級。在多方壓力下的上半年汽車出口走勢證明抗風險能力較強,轉型沒有出現(xiàn)太嚴重問題,下半年會逐步好轉。
下半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長潛力較大的應是商用車。上半年的商用車國內市場火爆,導致出口的增長壓力不大,而下半年的商用車和乘用車的國內市場增長壓力都很大。出口是最有效的化解增長壓力之道,因此各廠家對下半年的出口必然加大力度,部分海外市場已經有大規(guī)模進入的能力,商用車的出口市場增長潛力較大。上半年合資品牌乘用車的出口占據(jù)一定規(guī)模,但下半年發(fā)展速度趨緩。主力合資廠家的出口市場容量受到跨國集團嚴格限制,因此下半年難有太多的新的增量。自主品牌仍是出口增長的絕對主力。但乘用車汽車整車出口仍面臨一定問題。乘用車出口的優(yōu)勢市場沒有有效占領,主力市場相繼出現(xiàn)較大問題,因此下半年主要是自主品牌乘用車的主力市場恢復和新市場開拓。尤其需要扎實運作現(xiàn)有市場,改善市場認可度。但乘用車企業(yè)尤其是獨立車企如何協(xié)同開發(fā)新興市場需要國家和企業(yè)有效協(xié)同,否則新興市場高增長難以持續(xù)。
下半年出口企業(yè)更加艱難,資金和貸款緊張等導致零部件企業(yè)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即將實施的國家外貿出口收匯新政,要求實施出口收結匯聯(lián)網核查,通過將企業(yè)出口收結匯情況與其海關貨物出口情況加以核對,有效甄別貨物貿易項下資金流入的實際貿易背景,以保證出口及其收結匯的真實性和一致性。這項新政8月4日起正式運行。目前中國大多數(shù)企業(yè)都在使用預付款方式結算,解決流動資金周轉,以實現(xiàn)融資和規(guī)避人民幣匯率升值風險。未來要等至少20天以上才能辦理結匯手續(xù),資金壓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