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丁(1919~2004)是一位與中國人民有著深厚感情的美國馬列主義者,是中國人民長期的老朋友,是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使者。1948年由后來的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取中文名“韓丁”。
他出生于美國芝加哥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早逝,母親是個堅持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的教育家,一手撫養(yǎng)韓丁和妹妹韓春姐倆共三個孩子成人。17歲時,韓丁只身周游世界,一路靠在貨船洗碗打雜為生,后來又在日本當了半年的英文記者,1937年路經(jīng)日本占領的東北,由鐵路通過蘇聯(lián)、波蘭、德國后回美國。
在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的吸引下,從哈佛轉(zhuǎn)到康奈爾大學畢業(yè)的韓丁,受斯諾《西行漫記》和他激進姐姐的影響,從一個和平論者改變?yōu)橐粋€馬列主義者。1945年,韓丁以美國戰(zhàn)爭情報處分析員身份來到中國,在重慶會見了正與國民黨談判的毛澤東和周恩來。1948~1953年,他親眼目睹了中國人民的事業(yè),花了九個月的時間,觀察、參與了山西長治張莊的土改運動,做了大量的筆記。
在美國麥卡錫反共高潮的50年代,他勇敢地與美國國會反共調(diào)查委員會周旋,迫使美國政府退還他回國后被海關沒收了的記錄張莊土改過程的原始筆記。
同時,他在美國費城一邊修理各種運輸機械和碼頭吊車,一邊參與工人運動。在被老板列入黑名單,剝奪了工作權利后,他于60年代開始一邊經(jīng)營自己的農(nóng)場,一邊利用農(nóng)閑撰寫了敘述張莊土改運動的《翻身》一書,于1966年出版。后來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該書被譯成中文。
1971年處于中美關系重大變化時期,周恩來總理再次邀請韓丁來到中國。韓丁曾多次與他的妹妹韓春和妹夫陽早,一起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周恩來稱他是“中國人民患難與共的老朋友”。
是中國勞動人民的革命精神鼓勵著韓丁,吸引著他多次重返張莊村,前后近30來次。通過采訪,他記錄了張莊的合作化以來的全部過程,寫下了《深翻》這本書。此外,他還幫助張莊人民大搞農(nóng)業(yè)機械化,成為張莊人民愛戴的榮譽社員,長治市第一位榮譽市民。
《深翻》意味著深深地刨,把地再翻一遍,到地球的深處去翻出更肥沃、更能豐產(chǎn)的土來。這便是韓丁這本書最準確的主題。
這是以山西長治市張莊為范例的文字,富含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有深刻的學術價值,本書與著名的《翻身》一起,構成了中國農(nóng)村30年變遷的巨幅史畫。這兩本書不失為廣大干部、農(nóng)民回顧研究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那個年代——農(nóng)村變革過程中的典型紀實性讀物,也是今天關心農(nóng)村問題、社會文化的中青年朋友了解過去中國農(nóng)村的最好讀物。
韓丁于2004年5月15日在美國麻省去世,終年85歲。韓丁的一生與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農(nóng)村的發(fā)展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對中國勞動人民的階級感情,通過這些書保留了下來。他為后人研究中國勞動人民的近代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在他去世后,他的家人決定設立韓丁中國農(nóng)村教育基金,用來資助農(nóng)村的貧困兒童上學以及中國農(nóng)村教育的其他項目,完成韓丁先生的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