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去書店看看,出版的繁榮和成績都在書架上擺著。圖書出版業(yè)可謂亮點頻出,從第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到法蘭克福書展,從輸出方式的更加多樣到合作領域的不斷擴大,從單純的圖書貿(mào)易和版權輸出到越來越多與國外同行合作,中國出版業(yè)都展示著自己的獨特魅力。但是還存在許多問題讓人有很多的感觸。
很多出版人自己都很清楚的積習,經(jīng)過這些年的整頓調(diào)整仍舊沒有改變而且似乎仍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令人揪心。例如教輔書的粗制濫造,盜版成風;不要專業(yè),不講特色;不好不壞,又多又快;缺乏操守,胡亂炒作;不講規(guī)則,無序競爭;過度包裝,內(nèi)容糟糠等等實在讓人不忍卒讀。
教輔,是教材的輔助,質量上乘的教輔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學生學習盲區(qū),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開闊視野、擴充知識。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教輔資料在市面上一直吃香。也正是看中了這一行業(yè)的大好“錢景”,受利益驅動的一些出版機構及其利益鏈條中的商販們,紛紛涌進教輔圖書出版市場。據(jù)統(tǒng)計,教材和教輔書籍的銷售利潤,為全行業(yè)平均利潤的520%。由于同類教輔書競爭激烈,一些出版單位為搶進度,增效益,不斷縮短出版周期,減少編校次數(shù),使得目前的教輔用書呈現(xiàn)良莠不齊、粗制濫造的現(xiàn)狀。
“言不由哀”、“馭年馬月”、“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氣體”居然是一本較權威的中學教輔書里信手可拈的常識性錯誤。前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外國語學校特級教師朱善萍在接受采訪時,將一些質量粗糙的教輔資料直指為“精神垃圾”,并呼吁 有關職能部門一定要對這種“不僅毀了教育也會害了孩子”的現(xiàn)象進行大力整治。
中小學生的年齡段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接受能力最強,知識最容易固定化、模式化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學到的是“錯誤的知識”,很有可能影響他們一生。因此,粗制濫造、錯誤百出的教輔書不僅侵犯了中小學生獲取正確知識的正當權利,而且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所適從,給心靈造成傷害。
臺灣九章出版社的孫文先先生在出版人的責任與良心的時候,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他說一個強盜和一個做劣質低俗出版物的出版商,“如果我是法官,要在兩者之間決定判誰重刑,我會判出版商的罪重一點。因為強盜搶劫要冒一個風險,有可能受到被搶劫者的反抗;但是出版商卻在盜取人家的靈魂,而且是在無形之中?!?/p>
出版人在現(xiàn)代社會具有獨特的地位。如果說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的出版人則被當代社會定義為“文化傳播者”、“文化設計師”等等。做文化的先鋒,歷來就是出版人的文化理想。出版界需要堅持文化良知與良心的出版人,需要一批將出版作為終生理想與終生事業(yè)的人,把安身立命與安心立命結合起來的人。做有良知的出版商,做有理想的出版家,這就是出版人的職業(yè)理念。
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了出版,出版又成了載承文明的載體。傳承文明要多出好書,好是前提,庸俗與平庸是文明傳承之敵,要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來自覺抵制庸俗與平庸。當今有良知的人在呼喚建立“國家閱讀日”之際,出版人更要自覺承擔起拯救閱讀衰微的責任,喚起公眾的閱讀心,讓閱讀不在我們這一代消亡,讓閱讀的接力棒順利地交接給下一代,讓歷史延續(xù)這一代出版人的心智。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根本力量。
現(xiàn)階段我們出版人要深刻領會和高度重視和諧社會與和諧文化建設,自覺擔當起建設和諧文化的莊嚴使命,要努力滿足人民需求,出版多種多樣的出版物,最大程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而不是僅僅以企業(yè)自己的利益作為目標。
中華書局的創(chuàng)始人陸費逵說:“雖經(jīng)營書業(yè),然與普通商業(yè)不同?!?/p>
“書業(yè)商的人格,可以算是最高尚最寶貴的?!薄八援斘覀兛幸环N書的時候,心地必須純潔,思想必須高尚,然后才可以將最有價值的結晶品貢獻于世;否則,不但于道德方面要抱缺憾,即自己良心方面亦受責罰?!?雜志出版家張靜廬先生在那本《在出版界二十年》中,曾經(jīng)痛心疾首的指出:“出版家的精神墮落,這趨勢比純以賺錢為目的更為可怕?!蔽乙詾椋徽摽陀^環(huán)境發(fā)生何種變化,為人民服務,為時代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是我們所有出版人職業(yè)道德的靈魂,更是我們眾生恪守的良心和責任。
出版業(yè)存在的老問題,解決不了,就是我們永恒的新話題。在新形勢之下,我們出版人的良心和責任何在?沒有了良心和責任,我們連一個最起碼的道德底線都沒有,老問題就永遠沒有解決的可能。要根治出版業(yè)的頑疾,出版人的良心與責任是最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