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灣兒童圖書市場呈現(xiàn)出三足鼎立的局面:翻譯作品、本地作品和大陸作品三分天下。其中,僅外國的翻譯作品就占據(jù)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本地作品的出版雖然大有改善,但仍難與之抗衡。因此,臺灣的眾多童書出版社紛紛成套成系地購進外國作品版權,因為從外國挑選作品到本地出版,資金、人力、時間的投資較省,利益的回收也更快。盡管如此,臺灣M型社會所帶來的影響還是影響著臺灣童書市場,家長們在限定的資金下對圖書的選擇更加細致與苛刻。
正當各級教育單位都在推行閱讀運動時,如何選對書、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成為家長關心的話題。臺灣哈佛人出版社執(zhí)行長張錦娥就建議家長不妨多逛書店,或是參考網(wǎng)絡書店的暢銷童書排行榜,也許從中就可以找到適合孩子閱讀的童書。
張錦娥根據(jù)誠品網(wǎng)絡書店所公布的最近幾期童書暢銷排行榜,歸納出幾個童書暢銷趨勢與因素提供給家長作參考:“現(xiàn)在這個M型社會中,價格是決定購買意愿的第一個因素,而誠品網(wǎng)絡書店暢銷排行榜上的《塔塔蟻后》就以特價99元新臺幣蟬連第一名好幾周,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價格的確有其影響力?!彼舱J為經(jīng)濟吃緊時,家長會量入為出,“價格優(yōu)惠”必然是購買的前提。
此外,她認為第二個影響因素是書籍本身的“話題”或是“搭配媒體效應”都會帶動書籍的銷售。例如澳洲知名插畫家陳志勇的作品《抵岸》、挾帶著全球熱潮與電影的《哈利·波特》、搭配迪斯尼頻道熱門電影《歌舞青春》等熱銷,這些書籍本身就話題十足,當然銷售量一路長紅。從這點看來,想要誘導孩子看書的家長,也可以從電視電影入手,投其所好,成功地建立閱讀習慣。另外,家長購書時,也應當在以故事書為主的同時,適量增加其他種類圖書的數(shù)量,如科普類、動手操作類、親子類等,并保證充分合理的運用,使孩子獲得全面的閱讀技能。
家長購書應當以孩子的發(fā)展為基本的出發(fā)點,選擇一些動畫片的書以激起兒童的興趣進行故事閱讀和認知訓練。此外,應當慎重為學前兒童選擇小學用書。
最后,張錦娥提到能夠成為暢銷童書的第三個取決因素,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好的主題與內(nèi)容”。她觀察此前誠品的暢銷童書榜,就發(fā)現(xiàn)獲得紐伯瑞文學獎的《異想松餅屋》雖然沒有媒體特別的支持,卻以“主題及內(nèi)容”取勝,這也證明了好的題材永遠不寂寞。
目前,圖書市場提供的圖書基本能夠滿足學校和家長的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家長應當在關注選書傾向的同時,更多關注孩子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和其閱讀興趣所在;加強與孩子教師的聯(lián)系和溝通,盡量提供有效地輔助教育活動的圖書材料。同時,有關部門還應當嚴格圖書市場的管理,從而真正提高兒童圖書的質(zhì)量,增加可讀性和科學性,保證價格的合理性。這需要兒童文學作者、低幼圖書出版商、相關政府部門,尤其是早期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
為此,她也建議家長或是老師在選書時,除了多逛書店、或是參考網(wǎng)絡書店的排行榜之外,也要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千萬不要心急就買了一大套的書,這樣不僅勾不起孩子的興趣,反而造成逆反心理。倒不如看完一本,再買一本作為獎勵,比較實際。同時多選擇不同題材的童書,也可擴大孩子的閱讀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