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近日刊登了一篇報道,說一個買房人不支付余款,被房主訴到法院,法院立案而且開庭審理。房主范某稱,2007年9月19日,他與買房人侯某訂立了一份房屋買賣合同,總價款是95萬元,分兩次付清。合同訂立當日,侯某向范某交付了40萬元定金,買賣雙方到房屋管理部門辦理了過戶手續(xù)。購房余款要等公積金貸款批準下來才可支付。當年11月5日,侯某與公積金貸款管理中心訂立房屋貸款合同,拿到貸款??墒?,到法院開庭之日,范某一直沒有從侯某那里拿到45萬元余款。據說,雙方訂立的合同有一條,那就是逾期不付余款且超過50日,范某有權解除合同。侯某卻提出反訴,說并非他故意不付款,而是事出有因,一個是公積金貸款手續(xù)繁雜,時間長;二是范某不按約定在合同訂立40日內將戶口遷出。對此,范某卻說,他2007年11月便已將戶口遷出,這個理由不存在。
其實,這個案件并不復雜,只要看看合同是如何約定的,再看雙方各自的義務是否按約定履行。對我們這些讀者來說就不容易了,因為報道沒有提供合同的全部內容,我們也就無從判斷誰有理,誰理屈。不過,由于房屋屬于不動產,付款與交割不像買賣一般物品那么方便,總有一方承擔著較大的風險,因而很有必要探討一番。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雙務合同,也就是雙方相互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合同。一般來講,買賣、互易、租賃、承攬、運動、保險等所訂立的合同都屬于這一類。一方的權利和義務與另一方交織在一起,一方不履行會導致另一方蒙受損失。正是這個原因,雙方訂立合同時,條款約定極為嚴密而且細致,比如要有日期、違約金支付的計算方式、解除合同的條件等。有了這些詳盡的約定,并不一定能保證合同訂立雙方對權利的享受以及對義務的履行。這就需要“抗辯權”的介入,以保證履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我國最新頒布的合同法中有三處與抗辯權有關的規(guī)定。一個是同時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對另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還拿房屋買賣來說。買賣雙方通過中介談妥一宗房屋交易??墒牵悴恍湃挝?,我不信任你,買房的不肯先交錢,賣房的不肯配合去辦理過戶手續(xù)。到頭來,交易沒做成,雙方鬧上了法庭,買主要求賣主雙倍返還定金。因為雙方同時行使了“同時履行抗辯權”,法院判決,雙方都不違約,賣主只要如數退還定金即可,不用雙倍返還。另一個是,先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本文開頭提到的這個案子說不定就會用上這一條。
抗辯權制度的引入對合同債權人提供了更為有效的保護。當然,著作權買賣合同更突出一些,那就是預付款與余款的支付相隔時間太長,而且余款是否支付要取決于被授權作品的銷售情況。為促使購買著作權一方履行合同,我們可以按照合同法中有關抗辯權的思路訂立合同。比如,出版人在訂立合同之后15日內支付定金,定金到達著作權持有人之前所訂立的合同無效。這樣,一旦出版人不支付定金,著作權持有人還是“自由身”。還有,出版人在收到著作權持有人提供的相關資料之后即刻開始工作并在12個月之內出版被授權作品,預計不能按約定時間出版的,應該提前30日告知著作權持有人,雙方另行協(xié)商出版日期;如果出版人不按約出版,也不與著作權持有人協(xié)商新的出版時間,著作權持有人即可中止履行義務。還有,著作權持有人如果有足夠證據證明出版人已喪失商業(yè)信譽,則有權中止履行義務。不過,著作權持有人要記住及時通知對方。
當然,合同法中還有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以及違約責任等預期違約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對抗辯權的設立是一種補充。筆者曾經遇到一個情況。臺灣一家出版公司與本社訂了一個著作權購買合同,根據合同約定對方應該在合同生效后12個月內出版購買著作權的當地版本。然而,合同訂立之后兩年零四個月之后,對方依然沒有履行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正好此時另一家公司與我們商談購買該書同一區(qū)域同一語言的著作權,我們于是通知對方解除合同,與另一家公司訂立了新的合同。這時我們便運用了合同法的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善意簽約人可以解除合同。當然,按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我們通過代理人將通知送達對方。如果不熟悉合同法,我們就會在蒙受損失的同時失去獲得收益的機會。
如今世界上與中國打交道的國家和地區(qū),絕大多數實行的是市場經濟。人們都說,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而法制經濟的一大支柱便是合同。以往我們不太注意合同,也不注意用中國的法律管轄。實際上,法律給我們提供了充分的保證,只要我們對相關法律熟悉,特別是合同法,中國的出版社與海外出版商訂立合同時就有了一層“金鐘罩”。如果你是一個作者,不論你是與海外出版商還是國內出版商訂了合同,一旦你對合同法了如指掌,你就會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