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生姜就是我國勞動人民藥食兩用之佳品。中醫(yī)傳統(tǒng)認為,生姜能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解半夏、南星、魚蟹之毒。
生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它常用作辛辣調(diào)味品和食用。因其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故人們做菜時也有加入一些生姜的習慣。古書上曾記有,姜能“御百邪”,這大概指的是姜能抵御因受寒所引起的一些疾病。所以人們下冷水、經(jīng)雨淋、受寒時都有飲服姜湯的習慣,以免受寒得病。
生姜口服能增進食欲,刺激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的分泌,并能反射性引起血壓上升。生姜在體外有殺滅陰道滴蟲及抑制皮膚真菌作用。大量食用生姜,其揮發(fā)油能引起口干、喉痛。生姜吸收后由腎臟排泄,能引起刺激,故應掌握用量,一般為3-10克。姜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祛痰解毒的功效。但陰虛有熱的病人不宜用。
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發(fā)病率:國外心血管病治療專家通過一項研究證實,生姜能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發(fā)作的危險。在對百余名中老年婦女的試驗中,專家們讓志愿者每天服用生姜5克,堅持8個月后,這批老人的心臟病和中風發(fā)病率與服用生姜以前相比較,竟奇跡般地降低了一半左右。因為生姜中含有一種能抑制血液凝結的物質(zhì)。
治療傷風:民間曾流傳“三片生姜一根蔥,不怕感冒和傷風”?;紓L感冒喝姜蔥紅糖湯,既能補充體內(nèi)丟失的水分,起到降溫、退燒和殺菌作用,又能幫助發(fā)汗和排尿,有利于排出體內(nèi)毒素。
減輕關節(jié)炎病痛:風濕病專家阿爾特曼教授在250名骨關節(jié)炎患者中進行一項實驗:在6周的療程中,一組患者每天兩次服用含有生姜成分的藥物255毫克;另一組患者則服用沒有任何療效的藥等。2/3服用了含有生姜成分藥的患者反映,他們感覺病痛減輕,其效果遠遠高于另一組的患者。
抗菌消炎:荷蘭醫(yī)學家通過研究后發(fā)現(xiàn):生姜具有某些抗菌藥物的作用,尤其是抗擊消化道沙門菌效果明顯。盛夏季節(jié),細菌和病毒十分活躍,容易誘發(fā)腹痛、腹瀉或食物中毒。若適當吃點生姜,或用干姜加綠茶沸水沖泡后飲之,常能起到有效防治作用。
生姜食療妙方
治感寒無汗、頭痛發(fā)熱:生姜15克(切片),蔥白15克,細茶葉10克,用水一碗半煮熟,去渣一次服,服后避風寒。
治感冒咳嗽,痰多泡沫:生姜10克,蔥白6根,蘿卜1個,用水3碗,先煮蘿卜,后放姜、蔥,煮成一碗,連渣服。
預防流行性感冒:生姜900克,葛根1500克,紫蘇150克,甘草60克,食鹽適量,加水24~30升煮。成人每天喝240毫升。
治痢疾:痢疾伴有腹痛,里急后重, 量少,大便有紅白黏液者,用姜汁15克,蘿卜汁60克,蜜糖30克,濃茶1杯,和勻,蒸熟一次服。
治風濕性痹癥作痛:生姜汁半杯,蔥白10根,生艾葉60克,生骨碎補15克,共搗爛,敷于痛處,每日一次。
止干嘔:生姜9克,桂皮10克,水煎服。
解南星、半夏及魚蟹毒:若服半夏、南星中毒,覺喉舌麻痹者,服生姜汁適量可解。此亦適用于解魚蟹中毒。
治胸脅滿痛(心胸、脅下,硬痛脹滿):用生姜一斤,搗渣留汁,把渣炒熱,包布中熨痛處。渣冷則加汁再次炒熱,繼續(xù)推熨。
治大便不通:把生姜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條,涂鹽插入肛門內(nèi)即可通便。
治滿口爛瘡:用生姜自然汁頻頻漱吐?;蛴蒙心┎氙徱嗫?。
治牙齒疼痛:用老生姜瓦焙,加枯礬末搽痛處。
治閃扭手足:用生姜、蔥白搗爛后和面炒熱敷患處。
治跌打損傷:用姜汁和酒調(diào)生面敷貼。
治腋下狐臭:用姜汁涂搽,可斷根。
治兩耳凍瘡:用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搽。
治諸毒痔漏,久不結痂:用生姜連皮切成大片,涂白礬末,炙焦,研細,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