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吹降酿B(yǎng)生經(jīng)驗大體可歸納為:要經(jīng)常注意鍛煉身體;要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要注意營養(yǎng)搭配,要注意進補;要戒煙戒酒等等。許多老年人為達長壽,還刻意按照這些“養(yǎng)生經(jīng)”來規(guī)范自己的生活。應該說,這些“養(yǎng)生經(jīng)”也并不錯,但隨時隨地記住這些“養(yǎng)生經(jīng)”而刻意地為之,在筆者看來也未免活得有點兒累。
其實,世上還有另一種“不養(yǎng)生的養(yǎng)生”法。那就是不必刻意地去追求什么,一切順其自然,只因心境潔凈,也依然能夠達到高壽,這方面的具體例子很多,請看:
已故的大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壽近九旬。在他80歲高齡的時候,有人向其請教長壽的秘訣,他則戲言日:“抽煙、喝酒、躺下。”其實這也是實言,據(jù)他兒子介紹,葉圣陶先生每天至少要抽1包煙,除早餐外,中餐、晚餐每頓都要喝酒而且是烈性酒,一生嗜煙、酒如命。但先生睡眠特別好,每天加上午睡都要睡10個小時以上,一倒下就能熟睡。抽煙、喝酒自然不利于養(yǎng)生,而先生竟倒下即能睡熟,自然是因心境淡泊寧靜,不把名利“百事”掛心頭,故縱使煙酒不斷,卻依然高壽也。
現(xiàn)在依然健在的北大教授、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也已九旬高齡,但他依然參加各種社會括動,筆耕不停。按季先生自己著文介紹:他一不鍛煉,二不吃補藥,三不講究什么營養(yǎng)搭配。他每天忙于讀書寫作,既抽不出時間去鍛煉,也沒有心思去研究該怎樣進補,什么時候進補,該補什么,怎樣進行合理的營養(yǎng)搭配等等,飲食相當簡單。他是山東人。早年雖留過洋,但生活習慣卻從未改變。早餐花生米和稀飯不斷,正餐大蔥饅頭不離,過的完全是平民化的生活,一切都順其自然。但因其一心埋首做學問,心靜如水。有此一切順其自然的好修養(yǎng),這比借助外力,靠刻意去養(yǎng)生增壽更為可靠。
據(jù)我所知,還有許多著名的作家,例如:巴金、臧克家……也沒有刻意養(yǎng)生,只知道他們都是埋頭讀書,埋頭筆耕。心靜如水但卻全都高壽。冰心故去時已是“世紀老人”;蕭乾、臧克家故去時也年過九旬。
2000年6月30日張學良將軍在美國夏成夷舉行百年華誕時,新華社記者趕往祝賀并采訪。當詢問張將軍的養(yǎng)生秘訣時,張學良將軍回答說:“怎么說呢?我只不過在過簡單的生括,(我)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睆垖W良將軍百歲高壽的實例,也最形象地提示了一條真理:心靜,亦是養(yǎng)生之道,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條養(yǎng)生之道,只要你能做到“吾門如市,吾心如水”,又何嘗不能長壽呢?
我崇尚“順其自然的養(yǎng)生”,一切合于理,合于每個人的不同特點。過于追求某樣東西對自己的身心并沒有太大的好處。相信每個人,只要能按天性來養(yǎng)生,都會有長壽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