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糖尿病以后,免不了要經(jīng)常做各種化驗檢查,由于時間有限,醫(yī)生往往很難把每張化驗單都給病人解釋得非常詳細和清楚,經(jīng)常看到許多糖尿病患者手握一疊化驗單,一臉茫然,如同看“天書”一樣。如何學會自己看化驗單,對于病人了解病情、正確施治,也是極為重要的。
與糖尿病有關(guān)的化驗,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診斷與分型、評價胰島功能、觀察藥物療效及副作用以及糖尿病各種并發(fā)癥的檢查。下面就讓我們來逐一解讀與糖尿病有關(guān)的各項化驗檢查。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糖水平受飲食、運動量、情緒、藥物的影響而經(jīng)常波動,因此,化驗一次血糖只能反映采血那一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nèi)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糖持續(xù)性、非酶促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其合成的速度與紅細胞所處環(huán)境的血糖濃度成正比,由于紅細胞的壽命是120天,半衰期是60天,故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采血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4%~6%,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和中國糖尿病學會(CDA)的要求,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6.5%以下。糖化血紅蛋白被國內(nèi)外學者譽為反映血糖控制情況的金標準,尤其對于血糖波動較大的糖尿病患者,通過測定糖化血紅蛋白更能準確反映患者病情的真實情況。糖化血紅蛋白平均3個月左右測定一次便可。
糖化血清蛋白是葡萄糖與血漿中的血清蛋白非酶促結(jié)合形成的糖蛋白,血清蛋白的半衰期為19天,故糖化血清蛋白可以反映采血前2~3周內(nèi)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1.5~2.4毫摩爾/升。
胰島功能測定試驗
主要用于了解胰島β細胞的功能狀態(tài),協(xié)助判斷糖尿病類型并制訂治療方案。通常包括:
(1)胰島素釋放試驗:口服75克葡萄糖,測定餐前及餐后血漿胰島素水平??崭拐R葝u素值為5~25IU/ml(微單位/毫升),服糖后1小時上升為空腹的5~10倍,3小時后恢復至空腹水平。
該項試驗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診斷: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餐后胰島素值分泌也無明顯增加,胰島素釋放曲線呈無反應型或低平曲線。2型糖尿病早期,空腹及餐后胰島素水平可正常甚至略高,但胰島素分泌高峰往往延遲至2~3小時后出現(xiàn);2型糖尿病晚期,由于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趨于衰竭,其胰島素分泌曲線可與1型糖尿病相似,在這種情況下,僅憑胰島功能來區(qū)分1型與2型糖尿病已無意義。
有助于指導臨床用藥:如果胰島素分泌量不低,說明主要問題是胰島素抵抗,治療上應控制飲食、加強鍛煉、減肥,選擇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如雙胍類及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等);如果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則應及時加用胰島素治療。
(2)C肽釋放試驗:C肽是胰島素原最后生成胰島素時的等分子離解產(chǎn)物,因此,C肽測定可以間接反映自身胰島素的分泌情況,正常人空腹血漿C肽值為0.8~4.0μg/L(微克/升)。服糖后1~2小時增加4~5倍,3小時后基本恢復到空腹水平,本試驗的采血時點及臨床意義與胰島素釋放試驗相同。需要說明一點,由于C肽的半衰期較長,其血中濃度與內(nèi)源性胰島素濃度并不平行。
尿微量白蛋白(MALB)測定
糖尿病患者常易并發(fā)腎臟損害,如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會逐漸發(fā)展為尿毒癥。早期糖尿病腎病,普通尿常規(guī)檢查尿蛋白常為陰性,待尿常規(guī)中出現(xiàn)尿蛋白時,腎臟病變往往已不是早期。相比之下,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反映早期腎損害的一項敏感指標。正常人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毫克/24小時(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微克/分鐘);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在30~300毫克/24小時(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微克/分鐘)為微量蛋白尿,提示存在早期糖尿病腎??;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0毫克/24小時(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0微克/分鐘),則屬于臨床期糖尿病腎病。
由于尿微量白蛋白測定需要病人留全天24小時的尿標本,這會使部分病人感到不太方便,此時也可以采取測定隨機尿樣中“白蛋白/肌酐比值(UmAlb/Cr)”的方法,該方法與與“24小時尿白蛋白量”之間具有高度的相關(guān)性,其判定標準如下:UmAlb/Cr<30mg/g為正常;30~300mg/g為早期糖尿病腎??;>300mg/g為臨床期糖尿病腎病。
血、尿酮體檢查
重癥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嚴重缺乏及糖利用障礙,造成脂肪大量分解,產(chǎn)生大量酮體并在血中堆積,引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如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尿酮體檢查是篩查試驗,其結(jié)果陽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進食,嘔吐造成的(即所謂“饑餓性酮癥”);結(jié)果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癥,故準確性較差。可靠的試驗是測定血中的β-羥丁酸的含量,超過0.5毫摩爾/升,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癥。
糖尿病相關(guān)抗體檢查
包括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細胞抗體(ICA)和胰島素自身抗體(IAA)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健康人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這三種抗體均呈陰性,而1型糖尿病多呈陽性,其中,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診斷價值最高,其陽性率高達90%且可持續(xù)多年。
血脂測定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除血糖高以外,往往還同時伴有血脂代謝異常等,共同構(gòu)成了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高危因素,因此病人診斷后應該檢查血脂。檢查項目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等。前三項升高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則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對健康有益。
初診糖尿病患者血脂檢查異常者不急于用降血脂藥,因為血脂異常與高血糖有一定關(guān)系,糖尿病控制后,部分患者血脂異??苫謴?。如仍不正常者,則宜加用調(diào)脂藥物。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應比一般人更加嚴格,《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總膽固醇<4.5毫摩爾/升,甘油三酯<1.5毫摩爾/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1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毫摩爾/升。
溫馨提示:
由于HbA1c和GSP不受每次進食的影響,也不是一個確切的血糖值,所以不能用它們來指導每日降糖藥物的用量。
溫馨提示:
血清C肽測定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島素的干擾,能更準確地反映患者自身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故該項檢查主要用于檢測已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的胰島功能。
溫馨提示:
胰島細胞抗體與胰島素抗體不是一回事。胰島素抗體陽性表示病人在注射了胰島素以后,對胰島素產(chǎn)生了抗體,這并不表示可能是1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