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栽培,采用實生核桃樹多數(shù)結(jié)果晚、產(chǎn)量低,品質(zhì)差。核桃插皮接或插皮舌接,嫁接工序復雜,投工大,成活率低。為此,我們于1999年夏季在河南省林州市南采桑村核桃園和林州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苗圃地,對1200株實生苗進行了方塊芽接試驗,被嫁接苗為2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實生核桃,接芽用早實良種核桃香玲、中林5號、遼核等品種的當年生發(fā)育枝,嫁接成活率在95%以上,當年苗高1~1.5米。
1 材料與方法
1.1 嫁接時間
試驗于5月17日至8月16日,分4個時期進行,采用方塊芽接技術(shù),輔以“T”字形和“工”字形芽接作對照。嫁接前,在核桃砧術(shù)即將發(fā)芽時,離地面3~5厘米處剪砧,砧木發(fā)芽后,留一壯芽生長,其余芽子全部拔除。5月中下旬,砧木新發(fā)嫩枝的粗、高長至一定程度,同時接穗的腋芽逐漸熟化,即進行嫁接。但剪砧時間不宜過早,否則砧木傷口容易流水,消耗養(yǎng)分。
1.2 接穗采集
接穗從良種母樹上采集,選擇樹冠外圍、中上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腋芽熟化飽滿的當年生發(fā)育枝,隨采隨用,且勿采用雄花芽。接穗采下后立即剪去葉片,留0.5~0.7厘米葉柄,用濕布包裹,或豎放在盛有少量的清水桶中,上面蓋濕布遮光備用。如果接穗當天用不完,要放在陰涼的地窖中或放在籃內(nèi)吊在井中的水面以上貯存,但不宜超過60個小時,否則會影響接穗利用率和嫁接成活率。
1.3 嫁接方法
采用方塊芽接法嫁接,削接芽時采用4刀取芽法,根據(jù)砧木粗細,從接穗上取下一長約3厘米、寬約1.5厘米的長方形芽片。取芽時注意將生長點一起取下,否則難以接活,取下芽片后輕握在手內(nèi)或含在口里,起到遮光保濕作用。然后削砧木,在砧木距地面15~20厘米處選一光滑面、將芽片輕貼在此處,對齊上、下橫切一刀,再在右側(cè)豎切一刀,深達木質(zhì)部,撕開砧木皮,迅速將芽片放入,用手按住芽片,將砧木皮在與接芽等寬處的左側(cè)撕下,將芽片用塑料薄膜綁縛,接芽、葉柄全部包裹(包一層),接芽、葉柄上下綁縛要嚴、緊,使接芽與砧木緊貼,這是提高成活率的關(guān)鍵。接芽一般在同一方位進行,且在迎風面,這樣既方便操作和檢查成活情況,又可防止接芽萌發(fā)后被風吹斷。
1.4 剪砧、松綁
核桃綠枝方塊芽接分2次剪砧,第1次在嫁接時進行,在嫁接部位以上留2片葉剪截,嫁接部位以下的葉片全部保留:第2次剪砧在嫁接后8~10天進行,嫁接部位以上留3~4厘米砧木,可防止嫁接苗從嫁接部位折斷,接后經(jīng)常檢查砧木和接芽的生長情況,要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芽。15天左右,絕大部分接芽白行穿透薄膜向外生長,對少量未穿透薄膜的接芽,需用接樹刀刀尖挑破,以利接芽萌出。當接芽長至10~12厘米高時,進行松綁,用刀片在接芽背后將綁縛薄膜劃斷即可,松綁太早不利于成活,松綁過晚則形成馬蜂腰,容易折斷。
2 結(jié)果與分析
試驗結(jié)果表明:嫁接時間對核桃嫁接成活率有重要影響,5月17日和8月20日嫁接的接芽成活率為82.3%和76.8%,6月15日和7月20日嫁接的成活率為98%和95.6%,遠遠高于前兩個時期,此期嫁接成活率高,當年平均生長量可達1.5米,時間過早則接芽發(fā)育不充實,砧木木質(zhì)化程度低,成活率低,接穗利用率也低,過晚則氣溫降低,不利于成活,即使成活,當年生長量也小,木質(zhì)化程度低,栽植后出現(xiàn)抽梢,常不能安全越冬,影響成活率(表1)。
不同嫁接方法的嫁接成活率也有差異,采用“T”字形和“工”字形芽接,嫁接成活率為24%和37.5%:春季插皮接和插皮舌接成活率為69%和74.5%,明顯低于方塊芽接成活率。不同嫁接方法其工效也不一致,夏季方塊芽接,每人每小時可嫁接50株以上,其工效是春季插皮接和插皮舌接的3.3和4.5倍(見表2)。
3 小結(jié)
1)核桃方塊芽接,選用當年生綠枝嫁接成活率高,方塊芽接最佳嫁接時間為5月下旬到7月上旬。
2)生長在土壤水分較充足,土層深厚的砧木,嫁接成活率高達98%,且萌芽早,生長健壯。
3)操作速度要快,綁縛要嚴、緊,使用裁紙刀片是核桃方塊芽接的最佳嫁接工具。
4)嫁接芽萌發(fā)后,要及時防止金龜子、褐斑病等病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