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許多地方每年都要大張旗鼓地為村民辦一些事。這本是利民之舉,理應深得民心,但是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由于一些村干部辦的“實事”都是村干部拍腦袋決策的產(chǎn)物,沒有征求村民意見,不是民意的真實反映,而對村民反映強烈、難辦的事,卻極盡推諉,致使真正的服務對象——村民只有聽的份兒,為民辦實事項目成了“作秀”工程。對此,村民不僅不買賬,甚至罵娘。
為民辦實事在一些地方變形,根源在于一些村干部缺乏民本觀念,思想被不正確的政績觀所左右。村干部害怕村民參政議政,主要是私心雜念作怪,擔心自己的行為受監(jiān)督,不能為所欲為;擔心村民會抬杠給村干部出難題,名利受傷害。似乎聽取了村民意見,就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就會在村民中失去威信。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村民是通情達理的,他們最希望集體把有限的資金花在村里急需辦理的實事上,多為他們辦些實事,而不要大搞那些勞民傷財?shù)男蜗蠊こ?、政績工程?/p>
“民主議事會”常開,既讓大多數(shù)村民享有參與權(quán)、知情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又為村干部與村民互相交流搭起了一個平臺。村民通過這個平臺,可以了解村里各項事業(yè)的決策、落實情況,避免產(chǎn)生一些猜疑;村干部通過它可以更好地集中群眾智慧,還能從源頭遏制和防止村干部的腐敗,讓經(jīng)濟活動告別“暗箱操作”,促進村干部廉潔自律,促進村干部轉(zhuǎn)變作風和提高為民服務意識。
在工作上盡可能地依靠村民,求得村民支持,就會產(chǎn)生村干部村民“人心齊,泰山移”效應,既能使工作抓住重點,又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促進農(nóng)村穩(wěn)定,促進農(nóng)村各項工作發(fā)展,促進新農(nóng)村建設(shè)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