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安排預算資金的一個基本出發(fā)點,就是要盡可能多地提供公共服務。如果預算資金分配的體制和管理存在問題,勢必影響提供公共服務的數量和效率。
日前,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07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
審計發(fā)現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三類:其一,體制性的問題。這次,在中央支農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資金分配分散、分配層次多的問題。從中央到省、市、縣,約有20個左右的部門參與資金分配和管理,每個部門負責分配數量不等的專項資金,導致多頭管理,多渠道分配,項目點多面廣、資金比較分散,相當一部分存在交叉重復。還有,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結構不夠合理,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較低,而專項轉移支付一直維持較高比重。專項轉移支付與上述多頭管理體制有關,而且,直接引發(fā)“跑部錢進”及權力尋租問題。
其二,管理方面的問題。這次審計發(fā)現部門本級存在的問題293.79億元,其中,管理不規(guī)范問題占98%,違法違規(guī)問題占2%;審計還發(fā)現部門所屬單位存在的問題170.7億元,其中,管理不規(guī)范問題占76%,違法違規(guī)問題占2 3%,損失浪費問題占1%。由此表明,預算管理的問題是比較嚴重的。另據報道,因稅務部門預算管理體制還未理順、執(zhí)行財務制度不夠嚴格,致使征稅成本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其三,違法違規(guī)的問題。主要有隱瞞收入、虛列支出、違規(guī)收費、違規(guī)投資、違規(guī)出借和擠占挪用等。一些地方和部門擠占挪用資金、亂收費等問題不僅比較普遍,而且數額巨大。證監(jiān)會、最高檢察院都有超預算或挪用專項資金的問題。這次審計已經發(fā)現多件涉嫌違紀案件線索,已有14名涉案人員移送有關部門查處。
自2 0 0 4年審計署公布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報告以來,被點名的部委局達15個之多,有些已是多次“榜上有名”。這里的共性問題是什么?而且,每年都有整改措施,為什么每年都會被查出問題,本質原因是什么?除了我們看到的權力過于集中、預算約束不強、官員責任感薄弱、法治觀念淡薄、監(jiān)督與問責力度不夠等共性問題及原因外,政府自身體制和管理也存在制度性缺陷,這也許是最為根本的原因。
我們知道,預算資金的來源是國家稅收收入。企業(yè)和居民繳納稅收,是向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因此,政府安排預算資金的一個基本出發(fā)點,就是要盡可能多地提供公共服務。如果預算資金分配的體制和管理存在問題,勢必影響提供公共服務的數量和效率。如果挪用濫用,甚至貪污預算資金,那么,就將直接減少公共服務。而國家行政管理機關存在涉及范圍如此之大,且如此嚴重的預算體制、管理和違法違規(guī)問題,可謂觸目驚心,說明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最大限度地滿足城鄉(xiāng)居民公共服務需求方面,我們還有艱巨的任務有待完成。
中央政府是國家的“上梁”。要完成上述任務,就要求中央政府在管理體制、管理行為和公務員遵紀守法方面,帶頭做出表率。未來的改革大多與政府及國家的上層建筑有關,這方面的改革有著自上(中央政府)而下(各級地方政府)的特征:“上”不自覺行動、帶頭行動,“下”大多會“按兵不動”。而且,未來的改革要求整體配套,先有方案設計,再付之操作,不可能再沿用從試點取得經驗,再逐步推廣的方法。這就要求,先要把國家的“上梁”扶“正”,體制要“正”、管理要“正”、公務員遵紀守法更要“正”。由此再推進到“下”各級地方政府。惟其如此,包括現代政府體制在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能建立并完善起來。我們知道,對于政府及其官員來說,這場改革是痛苦的,他們要做出不同程度的利益調整,其代價不可謂不大。但是,這是今后深化改革的唯一選擇。不做出這一選擇,改革就不可能成功,甚至會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