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是強有力的催化劑
北京奧運會的歡樂整整持續(xù)了16天。對Peter Sands來說,作為渣打這樣一個在全球擁有600家分支機構(gòu)、遍布世界56個國家、管理層由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員組成的國際銀行的CEO,應該最能體會“世界是平的”這句話的含義。他覺得,地球已經(jīng)展平在北京這個小小的空間里。位于地球兩端的人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出發(fā),看臺上、大街上不同膚色、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們肩并肩在一起,分享最簡單最真摯的情感。來京觀看了奧運會開幕式的渣打銀行總裁Peter Sands說起這個話題,仍然興奮不已。
楊瀾:Peter,我記得幾年前,有一本很流行的書叫做《世界是平的》,它原本談的是商業(yè)領域,那么對奧運會來講,對全世界的普通人來說,又是如何呢?
Peter Sands:我想北京的奧運會,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催化劑,使世界成為平的。因為世界其它地方有機會能夠看到,中國發(fā)生了多大的變化,能夠感受到中國人,不僅僅是宏觀的中國,而且是每個個體。中國、北京、中國人,不再僅僅是紙面上的概念,他們有自己的形象,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有著自己的故事,有成功、有失敗、有夢想、有決心;同時對中國人來講,這也是一個機會,使他們能夠了解來自其它地方的人們。
楊瀾:我認為奧運會可以感動每個人,在奧運會期間,你有沒有深受感動的時刻呢?
Peter Sands:最令我感動的時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那時我正在蒙古,蒙古獲得了他們歷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當一個國家得到第一枚金牌的時候,這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整個蒙古都歡樂起來,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包括我們這些來訪者。
楊瀾:我知道渣打銀行一直在贊助全世界的馬拉松比賽,包括殘奧會的馬拉松,你們贊助了一個,是肯尼亞的馬拉松選手亨利·萬約基。
Peter Sands:對。
楊瀾:跟我們講講這個故事好嗎?
Peter Sands:亨利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雙目失明,來自肯尼亞一個貧困地區(qū),但卻成為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一名長跑選手,他贏得了雅典殘奧會5000米和10000米的冠軍。他不僅是個偉大的運動員,他還是全世界肢殘人、盲人的榜樣。我們贊助他已經(jīng)很多年了,目的是提高對盲人的關注。事實上,許多失明是可以治愈的。我們有一個很大的項目叫做《看得見希望》,是關于救助、治療和預防失明的。亨利是這個項目最好的代言人。
那時候可做的事情很少
可能是因為生長在亞洲,PeterSands對亞洲有著很深的感情,再加上他的夫人1980年代初曾經(jīng)在中國求學,使得他對中國多了一份私人感情。由于工作關系,他很早就來過中國,他也親歷了中國過去30年間的變化。
楊瀾:你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70年代,那時候中國是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給我們講講當時的故事吧。
Peter Sands:中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過去的30年間。我今天早晨還在想,就從渣打在北京的經(jīng)營來看,20年前我們在這里只有3個人,我們現(xiàn)在有400多人
楊瀾:他們當時干什么?
Peter Sands:那時候沒有什么事可做,因為可做的事情很少。但是現(xiàn)在我們有400多人,提供內(nèi)容廣泛的銀行服務與產(chǎn)品,而且業(yè)務增長非常迅速。我認為中國變化的步伐是在不斷地加快,人們對過去的10年、20年,30年的變化感到非常地興奮。展望未來10年、20年、30年,我相信中國將有更多的變化與發(fā)展。
楊瀾:自己第一次來中國的情景,你還記得嗎?
Peter Sands:早年來中國的時候,最深的印象就是進機場,一切都非常復雜,包括邊防、行李等等,很慢。但現(xiàn)在北京有一個非常好的機場,新的航站樓。邊防警察笑容可掬,跟你打招呼,而且你可以馬上給他反饋,只要按一個按紐。
楊瀾:你會給他們打高分嗎?
Peter Sands:是的。因為現(xiàn)在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事實上許多變化都是最近發(fā)生的。我認為變化最大的,是現(xiàn)在有很多人都能講一些英語了,比如說在機場。
我們應該恢復正常的生活
楊瀾:你在英國、美國和世界其它地方的朋友,當他們來到中國的時候,你覺得他們帶著對中國很多的偏見嗎?
Peter Sands:一定的,每個人都有歷史的偏見。
楊瀾:一個朋友對我說,他對中國的概念就是長城,還有許多的工廠煙囪冒著黑煙。但是當他真正來到中國 ,想法就變了。
P e t e r S a n d s:是的。這很重要,它顛覆了偏見,讓人們再次反思這個國家發(fā)生的變化。同時我們也感動于一個人的故事,他叫劉翔。這是一個遺憾的故事,但是同樣具有力量,因為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聯(lián)想。
楊瀾:什么聯(lián)想呢?
Peter Sands:這是一種個人的遺憾,但是每個人都感同身受,因為這與文化、種族無關,而是具有人類的普遍性。你也知道當西方媒體報道中國的時候,我們希望選擇最有戲劇性的瞬間,比如富人、窮人,有爭議性的問題,等等。但是有時我們忽略了大多數(shù),忽略了社會上沉默的大多數(shù)。我的一個美國朋友來到這里,突然意識到,中國有一個新興的、龐大的中產(chǎn)階級,這就是坐在鳥巢看臺上的那些普通觀眾。我認為西方?jīng)]有能夠了解到,中國竟然有如此之龐大的、有這樣消費能力的、越來越富有且越來越敢于發(fā)表見解的中產(chǎn)階級群體。
楊瀾:你看到了普通中國人,他們?yōu)樽约旱倪\動員,為自己的國家而自豪,可你怎樣來看待這種士氣和民族精神的回歸呢,特別是在四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會之后?
Peter Sands:我認為中國比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更有凝聚力了,這都是因為今年所發(fā)生的這些事件。如果我們浪費了這些能量和動力,那將是非??上У囊患虑椋浅5目上?。但是,中國應該在奧運會之后冷靜下來,應該恢復正常的生活。
楊瀾:民族精神的高漲,正如你所說的這種凝聚力,是不是會成為外界的憂慮呢?
Peter Sands:我認為這很容易被誤解。民族精神,可以成為一種對別人的威脅,也可以是具有包容性的。我認為對中國人來講最重要的是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他們理解這種民族精神的活力,了解人民的感受。楊瀾:中國很容易成為一個目標。
Peter Sands: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讓人們相互交流、努力理解,明白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楊瀾:我相信,對事實的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你覺得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方式有怎樣的變化?
Peter Sands:我覺得中國越來越得到西方媒體的關注,他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來努力了解中國的現(xiàn)實。在過去,我覺得有許多報道都是膚淺的。
楊瀾:哪些報道讓你覺得是膚淺的?
Peter Sands:比如說在奧運會前,沒完沒了地報道中國的污染,事實上政府也做了很多的事情,以搬遷工廠、控制車輛來消除污染,但是事實上,北京離沙漠和半沙漠地帶距離較近,許多污染物都是沙塵。這就是一個例子。我覺得現(xiàn)在對中國的報道質(zhì)量已經(jīng)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