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如寄
多年前,我們隨父親從農村舉家遷往縣城居住,我13歲。在縣城安家的第二天,我和弟弟兩個人就出去逛,縣城里所有的地方,服裝店,五金店,土產店,書店,飯店,郵局,甚至公共廁所和柏油馬路,我們都逛。我們不是要買東西,也不是要吃飯要發(fā)信或者要上廁所,只是想知道縣城里都有些什么。那天下著小雨,我們兩個人被雨淋得像剛從水里撈出來的麻雀似的。每到一個地方,我們從那里遛上一圈,然后再奔下一個目標。半天的時間,我們幾乎把縣城里所有開著門可以隨便進的房子全部逛完,之后我們兩個人還在雨中站了一會兒。那時候我想,以后,這個縣城有我的一份了。
成年之后,我來到省城工作。我來省城報到的最初幾天的生活,由單位里的一位科長負責照應,他問我是不是想看一看公園什么的,然后投入工作。我說,我想逛完省城所有的街道。那一天,我和科長每人騎了一輛自行車,像螞蟻一樣在省城的街道穿行。這一次我們不進路邊的任何一幢大樓,也不在任何一幢樓前停下來,我只是想知道想記住這個城市的街道組成的一個大棋盤;要是有一天迷了路,我就知道該怎么做了。我們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把省城的大街小巷逛了一個遍?;厝サ臅r候科長問我對省城的印象,我回答他說,這個城市大體上適合我。
后來我在省城有了一套房子,還在這套房子里成了家。我每天出去,回家的時候仍然依靠最初對這個城市街道的印象,在巨大的棋盤上尋找家的坐標,就像一只出來放風的兔子一樣尋找棲息的籠子?,F在回想起來,我跟隨父親在縣城住了七八年,始終并未覺得那個縣城真的有我一份;后來我在省城住了十幾年,也未覺得這個城市屬于我,或者說我屬于這個城市。比如說我鄉(xiāng)音未改,學不會和共同住在這個城市的人一樣發(fā)音,在很多場合,一些人都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我是某某縣人,因此我感覺自己成為另類,成為這個城市的闖入者。我一直生活在這里,可是從未走進去,它一直是“別處”。
有一年我回到多年未回的家鄉(xiāng),走向我出生并且生活了十幾年的村子。我看到熟悉的河道,垂柳,機井,柴垛,炊煙,一些熟悉的正在老去的人,聽到純正的鄉(xiāng)音;我甚至覺得家鄉(xiāng)的雞鳴狗叫也只屬于家鄉(xiāng),和別處根本不同。但是很快我就發(fā)現,這個村子不是我要找的村子,它已完全不是舊日的模樣,我早已不再屬于這里了。比我小一些的人,我離開時他們還小或者沒有出生,他們根本不知道我是誰;比我大一些的人,驚訝于我的變化,也認不出我,我必須一遍一遍地重復我是某某某的兒子,他們才肯說:“噢。想起來了。”有一位二大爺還罵我:“你小子學了一口城里話,誰知道你是哪來的風!”我說的話在城市里聽著是鄉(xiāng)音,在家鄉(xiāng)聽來又成了城里話了。我只好苦笑。就是這樣,我一步一步地走進了那個我出生的村子,可是事實上似乎永不可抵達,再走一步,內心充滿了人已近而心漸遠的憂傷。
天地未老
對一棵樹我們能說些什么呢?如果它一直生長在土地上,從遠古到現在,從現在再到將來,它一直就那么活著?;蛘哒f它活得很大,大得幾乎不像一棵樹;或者說它活得很長,甚至比我們最早的可識漢字甲骨文的歷史還要長。它就活得讓我們用文字無法言說了。我說的是山東莒縣浮來山那棵著名的銀杏樹。去年夏天,朋友邀我去參觀那棵樹。朋友開了一輛越野車,我們在浮來山的盤山路上走了一個很大的圈子,然后車子一停下來,我們幾乎就站在大樹底下了。
我們眼前的銀杏樹,主干像臥地礁巖,主枝像蒼龍盤空。它樹高26米,主干周粗15.7米,需要八個人伸展雙臂才能合抱,樹蔭遮地一畝有余,樹根每天吸收水分一噸。這棵樹號稱“天下銀杏第一樹”,也有人管它叫“銀杏之祖”。這是一棵將生命從遠古堅持到現在的樹。專家考證,這棵樹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了。但我們說它年齡大,卻不能說它老,因為它的枝葉郁郁蔥蔥,枝頭上掛滿了青綠的果子,還有各種鳥類在上面棲息,一派生生不息的景象。
據說兩千多年前,有兩個書生曾經相約,長途跋涉來到這棵銀杏樹下,讀書,對弈,盟誓。那個時候,這棵樹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大樹了,可是他們兩人都還年輕。他們覺得一生還相當漫長,但是樹的時間哲學和他們不同,他們對弈的時候,不知不覺間有一只烏鴉從枝頭上掉下來,落在他們的棋盤上,他們撿起來看了看,發(fā)現那只烏鴉是老死的。后來這兩個書生也老死了。而那大樹還像從前一樣,活在那里,每年都發(fā)出新的樹枝和新的葉子,每年都在枝頭上掛滿果子。又有一些新生的烏鴉和其它鳥類飛來,在樹枝上面棲息;又有后生到樹下去讀書,對弈,盟誓。然后鳥類和人相繼老死??墒悄强么髽洳⒉灰娎希孟衽c天地同在,天地不老,它也不老。
站在這樣一棵大樹下,我們的心緒難以平靜。我們企圖想一些幽遠的形而上的問題,比如說現實與夢想,繁華與衰落,浩大與緲小,短暫與永恒,等等等等??墒俏覀凂R上覺得大樹根本不理會這些。人類一思考,大樹就發(fā)笑。我們的思考是多余的。比如說,要是我們在大樹下面發(fā)一聲感慨,那只是我們的感慨,和大樹沒有關系;山風吹過來,山風和大樹相互傾訴,我們聽不懂它們的秘密;要是我們用腳踢一下巖石,我們的腳就會疼,可是巖石不會疼,那棵樹的樹根在地下擁抱著巖石,那是樹和巖石的關系,我們不在其中。退一萬步講,如果大樹也有感慨的話,那也會從根本上與我們不同。舉個例子來說,草木再生,燕子呢喃,對我們來說那是又一個春天到來了;可是對那棵樹來說,或許只不過是一個新的早晨。
飛鳥與雕像
你站立在街頭。有一只鳥,從你的頭頂,從樓群、煙囪、空中電纜和商業(yè)飛行物之間飛過。一葉鳥的羽毛飄落下來,它在空中蕩悠了很長時間,最終竟然落在你的掌心里。這真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你覺得這是時間吃掉的飛鳥的回扣,它意外地和你有了聯系。
你希望飛鳥稍作停留,希望它降落在你的頭頂;當然你也希望那葉羽毛稍作停留,留在你的掌心里。但這兩樣東西你都沒有得到,飛鳥扇動著翅膀,徑自遠去,風一吹,那葉羽毛也飄走了。
沒有人注意到那葉羽毛,也沒有人注意到那只飛鳥。沒有人注意到在飛鳥飛過的時候,你似乎皺了皺眉頭。也沒有人注意到那葉羽毛落入你的掌心,可是很快又隨風而去了。你知道,命中注定的,你在這個世界上得不到什么東西;但同時,你也知道,你不會輕易失去什么。
你的樣子低眉側目。這樣你就看見了那些鞋子,男人的,女人的,老人的,孩子的,各種各樣的鞋子。日子久了,看得久了,你有了另外的一種感覺:首先,你不覺得是兩條腿的人在動,而只是覺得兩條腿在動;然后,你又不覺得是兩條腿在動,而只是覺得兩只鞋子在動。于是有很多雙鞋子,在人行道上踏動不止,或者說有很多雙空空的鞋子,在你的眼中胡亂飛動。
你把那些胡亂飛動的鞋子想象成了鳥,但又有所不同。首先,人行道上這些像鳥的東西離你更近一些,其次,它們比飛鳥顯得沉重。它們帶著鏗鏘有力的聲音。
人行道上的方磚被鞋釘磕出星星點點的粉沫,有風的時候,粉沫被輕揚起來,但下了雨之后,那些粉沫就被沖走了。方磚一層一層地剝落。還有,一些破舊的鞋子漸漸地不見了,一些嶄新的鞋子慢慢加入進來。方磚一層一層地剝落。
又有鳥兒從空中飛過。一群鳥。一群又一群。鳥兒鳴叫著,排成長蛇陣,飛過了。從你的頭頂飛過,從樓群、煙囪、空中電纜和商業(yè)飛行物之間飛過。鳥兒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飛翔的嗎?它們?yōu)槭裁达w?它們飛向何方?沒有人知道。它們?yōu)槭裁达w得這樣快?為什么不作停留呢?也沒有人知道。鳥兒著了迷似的扇動翅膀,任憑城市改變了模樣,它們一刻也不停歇。鳥兒的翅膀和你所看到的那些鞋子,構成了一幅圖景,那是立體的、騷動的、無序的圖景。
飛吧飛吧飛吧,你狠狠地想。也許鳥兒害怕時間逝去,所以飛,所以飛得那么快,你又狠狠地想,你學一個哲人那樣想:可是,鳥兒不知道時間是無限的,永恒的,時間無邊無際,無頭無尾,所以時間無所謂逝去,逝去的只是鳥兒自己。
這樣想著的時候,你的身體也開始剝落了。
失去
我從一所干部學院調往一家雜志社工作,搬家時把一只小木箱子遺忘在原單位辦公室里。這是十年前的事了。那只箱子為什么放在辦公室?箱子里有什么東西?這些都記不清了。后來回憶,那里面大概是一些非常私人化的東西,比如舊信件和少年時代的日記本之類。大約一年之后,原來的同事打電話給我,問什么時候把箱子取走。我覺得箱子沒有什么用場,就說先放在那里吧,用的時候我就會去取。又過了三四年,我仍沒有去取箱子;原來的同事曾打過電話給我,告訴我因為辦公室裝修,我的箱子放到倉庫里了。那就放在倉庫里吧,我心里想,反正箱子是我的,用的時候,我就去取回來。
前些日子騎單車路過干部學院,突然看到原來的辦公樓拆掉了。我想到了那只小木箱子。下車問了問原來的同事,他們都說不知道。什么箱子?都十年了?我告訴他們說,那里面放著一些舊信件和日記本,它們對我來說很重要。他們說,真的重要,你會讓它在這里放十年嗎?我又說,是啊,或許它并不重要??傊沂チ四侵幌渥?,它無影無蹤了。后來有幾次在夢中看到那只箱子,醒來時竟有一種天蒼蒼地茫茫的空落感。我知道,我心里真正惦記的并非箱子,失去的也不是箱子,是另外一些東西。
有些東西并未覺得它多么重要,但一點一點地失去了。二十歲出頭的時候,我失去過一顆牙齒,它對別的牙齒產生了很大的不良影響;三十歲出頭的時候,我又失去一段盲腸,它是無用的,卻是我身體的一部分;這些年來失去過多少根頭發(fā)?不知道。以前我的頭發(fā)茂盛得像蒿草,現在頭頂上已經禿了,露著發(fā)光的頭皮。一生的結局該是失去,失去時間,失去世界,失去親人和愛;失去一顆牙齒,失去一段闌尾,失去一縷一縷的黑頭發(fā)。
三十五歲之后,我常常做一種夢,夢中出現十五年前的情景。那是我來省城工作之前,在縣城里教了三年書,教初中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那時候年輕貪睡,有時上課會遲到幾分鐘;我遲到了,我的學生并不責怪我,也不往校長那里告我,而是齊刷刷坐在那里安靜地等。我會對他們說,同學們,對不起,我遲到了。我夢中的情景是:我的學生齊刷刷坐在那里安靜地等,可是我竟然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沒有去上課。我在夢中焦急萬分,活得有愧。他們都在等著我,可是我竟然這么多年沒有去上課!長吁短嘆,心里寥然沒有著落。直到從夢中醒來,才知道這一切都過去了,這么多年我一直都用不著再去上課了;我的學生現在也都已經三十多歲,他們分散在四處,像我一樣求生活。這樣的夢做得多了,我知道我想干什么。我想把失去的一種東西從夢中拉回來,那東西是我的三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