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已故多年,我卻一直沒能為她留下片言只語。其實,我眼中的母親是完美的,盡管這一份完美與苦難相伴相隨。
母親是一名護士,畢業(yè)于舊上海一所教會學校。上個世紀50年代,一場“反右”運動席卷而來,年輕的母親與一批知識分子被遣送到安徽廬江,一個偏遠的農(nóng)場。好在當?shù)蒯t(yī)院正缺人手,母親才得以離開農(nóng)田勞作,穿上了潔白的護士裝。
可是不久,醫(yī)院里常有一個清瘦、精干的年輕人出沒,他是農(nóng)場一個生產(chǎn)隊里的赤腳醫(yī)生,他借著送病號到醫(yī)院的工夫,遠遠地站在護士辦公室窗前偷看母親。護士長告訴母親,這個人是復旦大學的高才生,他和母親一樣,是從上海被遣送來的。
1965年春天,一個桃花盛開的日子,這名赤腳醫(yī)生迎娶了母親,他們于次年秋天把我?guī)У竭@個世界上。結(jié)婚后的母親離開了醫(yī)院,一心照顧我和父親。那是一些艱苦的日子,母親為人洗衣,補貼家用。那時候,母親每天清早起身,到工棚去收人家的臟衣服,洗凈,熨平,再縫縫補補訂上脫落的紐扣。這樣一件衣服,也就只能賺上5分錢。遇到天寒地凍,母親去河里清衣服,需用石塊敲開堅冰,在冰窟窿里清洗,錘打……
母親很少抱我。當她整日忙碌,無以偷閑,就把不滿周歲的我放置在一只柳條筐里。我的胳臂被系上一根紅色的絲線,絲線另一端是一只高高懸掛鈴鐺。每當我踢腿,伸胳膊啼哭時,鈴鐺便發(fā)出清脆的聲響;我住聲凝望,卻沒了動靜。于是又哭,鈴鐺又響……
1969年春,一場洪水沖垮了我家的茅草房。母親撕開她的嫁衣,凝成一股緞繩,將我牢牢地系在她的背上。母親一手托著我的屁股,一手拄著一根樹棍,深一腳淺一腳踏進茫茫一片水中。那一刻雨聲密集,傾盆而來……五歲的我俯在母親的背上,雙腳在水面上劃動??梢韵胂?,積水已漫過母親的腹部?,F(xiàn)在想來,要多么的頑強,才能讓一個上海籍的弱女子,只身背負她的孩子走出那洶涌的洪水!
洪水把我們沖到了另一個農(nóng)場,那時,母親成了父親的助手。也就在那時,母親的針灸遠近聞名了。母親針灸很神奇,小到凍瘡,風濕,牙疼,乃至胃病,痢疾,神經(jīng)衰弱都能治愈。有一次,母親用針刺麻醉幫助父親完成了一個摔傷患者的傷口縫合。生產(chǎn)隊里從干部到農(nóng)人百姓,母親幾乎都為他們扎過針。
1980年,我的父母雙雙平反,隊里上百號人慟哭相送到渡口。
返城后,我遠在寧波的外婆患了子宮癌,母親送她到上海治療,治愈后在我家生活了十年。外婆辭世后,母親又接來我臥病在床的爺爺,悉心照料,直到老人與世長辭。
母親是患肝硬化去世的,查出來時已到晚期。我至今仍在自責,沒能在母親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她左右。不過,母親臨終的那夜,月亮又大又圓,月光透過窗戶,投射在母親身上,是那樣的安詳,恬靜。
月光下的母親,天使一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