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書比作登天的梯子。書是每
一位前輩智慧的積累,一代代巨人將自己對客觀世界、主觀世界的認識,加以理性的總結,留給后人,讓后人踩著自己的肩膀爬上登天的梯子。
好書如食。人不吃東西會餓,長久不吃東西,就會斷送掉生命。這個道理,沒有人不懂得。但是,“好書如食”這個道理,卻只有智者懂得。他們?nèi)琊囁瓶实淖x書,多讀書,讀好書。有人這樣形容智者讀書:可以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書。林語堂早就給我們描述了“讀書的真藝術”:一個人讀書必須出自自然;這樣,才能夠徹底享受讀書的樂趣。把讀書當成一種享受,是讀書的真境界。尚若“強迫”自己去讀書,無異于“自我懲罰”,活受罪。
好書如藥。不但可以明事理,還可以使自己心胸開闊;也就是說,好書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書不但可以治愚,也可以治病?;加幸钟舭Y的人,若能沉下心來讀書,讀好書,便會被書中的美景、書中的道理,所感染,在“忘我”的境界中,尋找明事理的方法,尋找登天的梯子,從而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加薪⊥Y、失眠癥、憂郁癥的人,不妨一試。就是不能“書到病除”,起碼也沒有什么“副作用”。只見過吃錯藥的病例,至今尚沒有見過讀好書受害的人,足見讀書于人于病于社會于開闊心胸,均大有益處。要不怎么有人把讀書,說成是“品書”;足見書也是有“味道”的。書中的“味道”,在品,越品越能感覺書妙。
也有人把書比作前人的肩膀。此話并不為過。前人的智慧,前人的經(jīng)驗,前人的知識,前人的認識,前人的失誤,對我們來講,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你讀書,就能“直接獲取”前人的勞動成果,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用前人、別人的勞動成果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是一種明智,是一種理性,也是一種智慧。但是,要“活讀書”、“讀活書”,不要照抄照搬,要學會揚棄。能“充食”的書或道理,能“入藥”的書或道理,就不要自己“再去實踐”了,或者是“再去吃一塹”了;無益的東西、成分,還留它何用?要毫不猶豫地揚棄,丟掉。
今天讀書,還有一個“時代逼迫”。在“信息快餐化的時代”,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在“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別說你不讀書,不學習;就是少讀書、少學習、少刻苦,都很難進步,都很難適應競爭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交際的需要,都很難應對各種復雜的情況。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殘酷的現(xiàn)實就是這樣。要適應新情況,要適應新工作,要適應新技術,要適應新問題,就得不斷讀書,讀好書;用好書,開啟自己,汲取營養(yǎng),方可與時俱進。
領導干部讀書,還有一個使命感問題。執(zhí)政為民,落實科學發(fā)展,沒有新知識,沒有新語言,沒有新方法,怎能與群眾進行有效溝通?怎能有效化解矛盾?怎能有效解決新問題?讀書,學習,也是執(zhí)政的需要,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需要,提高個人生活質(zhì)量的需要?!岸侵杏胸洝?,才讓人心服口服,才更容易用多種方法與群眾溝通,才更容易與“新社會群體”相處。
讀書不僅在于方法,更在于興趣。沒有讀書的快樂感,怎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收獲?有所進步?培養(yǎng)讀書的興趣,是讀書之根本。就好像從事自己心愛的工作一樣,興致盎然,于是,俯下身來、沉下心來,享受讀書,享受讀書的快樂。堅持下去,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自我價值”實現(xiàn)到最大值,成為一名超過前人、巨人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