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 止痛搽劑
組成 硼砂10克,枯礬15克,冰片45克,95%酒精500毫升。
用法先將冰片溶化于酒精內(nèi),后再投入硼砂、枯礬,混合后即可外用(放置時間越久,則效果越好)。在癌癥引起之疼痛部位擦用,每日應用次數(shù)視病情而定。
功用 理氣,通淤,止痛。
主治 晚期癌瘤疼痛。
療效 多應用于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癌瘤的止痛效果較滿意,一般擦用一次可止痛6-8小時,晚期病人則可止痛2-3小時。
方二 姜桂行氣方
組成 姜黃、枳殼、桂心、當歸、紅藤、厚樸、蜈蚣、郁金、柴胡、丹參各30克,制南星、半夏、大黃各18克,白芍60克,炙甘草12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次服5-15克,日服2-3次,以黃酒送服。
功用 化痰散結(jié),理氣化淤,通絡止痛。
主治 肝癌疼痛。
方三 四黃止痛方
組成 大黃、姜黃、黃柏、皮硝、芙蓉葉各50克,冰片、生南星、乳香、沒藥各20克,雄黃30克,天花粉100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取本藥適量,以涼開水調(diào)和成糊狀,外敷于腫塊處,并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用 解毒消腫,活血止痛。
主治 肝癌疼痛。
痔瘡
彭宜光
方一 消痔飲
組成 朱砂蓮15克,草決明20克,煅牡蠣,馬勃(布包)、黃柏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方中馬勃布包與它藥同煎30分鐘,水煎3次,日服3次。
功用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軟堅收斂,消腫止痛。
主治 痔瘡(內(nèi)痔)
方二 消痔湯
組成 槐花,艾葉,荊芥各15克,苦參30克,黃連、薄荷、梔子、枳殼、黃柏、大黃、白芷各15克,地骨皮,蛇床子各30克。
用法 以上藥物用紗布包好,放人大沙鍋內(nèi),水5碗,煮煎約為0.5小時,取出藥包,趁熱先熏患部,待溫后洗浴約0.5小時,每日熏洗1-2次。每劑可使用3-4次。
功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散風止癢。
主治 痔瘺腫脹疼痛,手術(shù)后創(chuàng)面過大,發(fā)炎、腫痛,傷口愈合遲緩者。
方三 槐花消痔湯
組成 槐花、槐角各15克,生地12克,黃連10克,金銀花12克,黃柏10克,滑石15克(包),當歸12克,升麻、柴胡、枳殼各6克,黃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主治 內(nèi)痔。
麥粒腫
王志賢
方一 解毒消腫湯
組成黃芩、連翹、金銀花、生地各15克,防風、川芎、白芷、白術(shù)、枳實、大黃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 水煎服,每人1劑,日服2次。
功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麥粒腫
加減 若見脾胃虛弱,便溏乏力,本方去大黃、生地、白芷,加黨參、當歸、黃芪。
備注 本方除內(nèi)服外,可用藥渣煎水熏洗患部,每日2次,有助縮短療程,提高療效。
方二 歸貝解毒湯
組成 當歸尾10克,浙貝母、苦參各15克,金銀花25克,陳皮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 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 清熱解毒,行氣活血。
主治 麥粒腫。證見眼瞼紅腫生癤,且有壓痛,數(shù)日后紅腫加重,出現(xiàn)膿點,終則潰破。嚴重者可出現(xiàn)眼瞼紅腫,耳前起粟,或發(fā)熱,舌苔薄白或黃膩,脈浮大滑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