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我本著務實、探索、創(chuàng)新的思路,根據(jù)小學生三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和認識能力,從體驗和繼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視角和創(chuàng)設我校自己的體育教學法特色來設計課。我設計武術:五禽戲——虎尋食,鹿長跑和體操:花樣跳長繩為教學內(nèi)容,以喚起學生對民族武術的運動興趣、參與意識為切人口。通過運動技能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武術動作的實踐水平和集體創(chuàng)作花樣跳長繩的創(chuàng)造力,形成合作探索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二、教學目標
1 以模仿動物形象人手,激發(fā)學生想象力,提高練習興趣,積極參與武術運動的鍛煉。
2 通過教學讓學生基本掌握虎尋食、鹿長跑的動作方法,了解正確的避雷方法,安全地進行戶外活動。
3 讓學生能依照自己的形象思想展開活動,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讓學生嘗試正確看待自我和學會欣賞他人的良好品格,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三、教學程序
(一)引情入境階段
1 行抱拳禮,面向同學們問好。
2 導人新課,講解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二)激發(fā)興趣階段
1 游戲:象步虎拳(配樂《中國功夫》)
方法:在地面上畫兩條相距50厘米的平行線,兩人各站線的一邊,站定后雙腳不能移動,然后伸出雙掌相抵。發(fā)生后,雙方用巧力向前推出或向后縮讓,使對方腳掌移離原位即可獲勝。(注意安全)
2 教師帶領學生到大森林,出示小動物的牌子,在哨聲提示下。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腦,認真進行模仿練習,
a馬兒跑,b鳥兒飛,c小鴨走,d青蛙跳,e小貓走。
(三)技能學練階段
1 讓學生模仿虎和鹿兩種動物的姿態(tài)。
2 學習武術:虎尋食、鹿長跑的動作,講解示范,先分解再連貫,幫助學生理解每個動作的含義。
3 學生觀察模仿教師的動作。
4 教師領做。
5 教師提示學生自由分組,互助學練,教師巡視,關注每一位學生。
6 教師帶領學生練習虎尋食、鹿長跑的動作。
7 讓學生進行示范表演。
8 讓學生點評,并簡單講述學習心得,對練得好的、講評好的學生表揚獎勵。
9 集體練習,教師指導評價,明確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
(1)兩手呈虎爪時,顯“虎威”,眼神要專注。引導學生想象,表現(xiàn)老虎的神威,達到強心的作用。
(2)模仿鹿長跑動作時重心要穩(wěn)、動作輕松自然,兩眼平視,引導學生想象鹿在原野上奔跑的輕快形象。
(四)合作探索階段
1 花樣跳長繩:教師講解規(guī)則與要求。
2 學生分成六組,自由創(chuàng)編不同花樣跳,教師參與各組活動。
3 讓各組展示本組同學創(chuàng)編的花樣跳。及時評價,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4 教師請出學生配合示范:如邊跳邊拍球、傳接球,在長繩內(nèi)跳短繩(“雙飛”)等,以啟發(fā)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編。
5 再分組練習,繼續(xù)大膽創(chuàng)編或互相學習,練習自己喜歡的花樣跳。
(五)交流分享階段
1 游戲:“閃電,打雷”
(1)讓學生想象:突遇雷電時,怎樣安全避雷,然后教師喊:“閃電,打雷”,學生避雷。
(2)教師溫馨提示:突遇雷電,安全避雷最重要。打雷了,應該躲在低洼的地方,盡量降低自身的高度,而標準姿勢是什么樣的呢?頭越低越好,用膝蓋夾住自己的頭,用手保護自己的腦袋,在野外,車廂內(nèi)是很好的避雷場所,千萬不要在樹木,電線桿、建筑物等一些高大的物體下避雷。
(3)教師再喊;“閃電,打雷”,學生做出正確的避雷動作,
2 柔韌性練習:坐位體前屆。(配樂《讓我們蕩起雙槳》)
3 誘導學生交流學習體會,說出本堂課的收獲。
4 師生再見。
器材:錄音機、磁帶、動物圖片、長繩六根、大體操墊若干。
預計平均心率:135次/分鐘,練習密度:35%~40%。
四、教學反思
本次課,我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案的,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積極體驗快樂:從模仿各種動物的形態(tài)開始,顯示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到花樣跳長繩,學生在編出各種花樣時還穿插了兒歌,充分表現(xiàn)出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令教師都自愧不如。另外,我還把生活引入課堂,如怎么樣安全避雷,讓學生在游戲中通過教師的溫馨提示知道如何面,臨突發(fā)的自然現(xiàn)象,從而安全地在戶外進行活動。在游戲的命名上我也用了心“閃電,打雷”。提問學生為何閃電在前雷聲在后,與科學學科進行整合。
(注;)本篇教學設計于2006年6月獲全國“百千萬工程”優(yōu)秀獎
(安徽省蕪湖市育紅小學 241000)
[點評]:學習環(huán)境對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興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課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嘗試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一系列可供想象的練習條件,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多了學生獨立的思考,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發(fā)揮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杜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