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先生本來已經(jīng)退休了,去年重出江湖,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又大賺了一把,令人嘆服。還是和過去一樣,索羅斯先生賺了錢就寫書,他的每一部新書幾乎都是一半理論,一半經(jīng)驗,而且理論部分的分析也總是特立獨行,一半是非常嚴謹?shù)倪壿嬐评恚话胧欠浅D:闹庇X判斷。如果用數(shù)學理論的發(fā)展來比喻索羅斯先生的理論,可以說,他的理論分析既有基礎數(shù)學的簡單,又有模糊數(shù)學的睿智。
為什么會這樣呢?和絕大多數(shù)理論家不同,索羅斯先生是一個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這是他分析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的關鍵。此外,絕大多數(shù)人在理論分析時通常是把參與者視為主體,把市場視為客體,所以會“抽象”分析客觀的市場機制或市場規(guī)律。而在索羅斯先生看來,市場的參與者就是市場的一部分,所以必須把參與者的行為方式及其對其他參與者行為的影響看作是市場本身的機制,所以他特別強調(diào)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性”,市場信息在流動中的扭曲,以及人們(包括監(jiān)管者)基于扭曲信息做出決策中必然包含的偏見。這時我們看到,索羅斯先生作為一個積極的市場參與者,研究由不同市場參與者構成的市場,結果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研究“范式”。
在他的《金融煉金術》一書中,索羅斯先生首次提出了反身術或反射定理(reflection theory)。在這本書中,索羅斯先生又提出了交互自反性(interference reflexivity)。這些晦澀的新概念引發(fā)許多誤解,特別是翻譯成中文后產(chǎn)生的望文生義,往往會使讀者誤入歧途,演繹出許多深不可測的理論解讀。其實,索羅斯先生是一個行動者,他永遠是一個貼近市場的思想家,所以永遠也不會遠離市場走進虛無縹緲的思辨世界。讀他的書,如果你有任何困惑,你就合上書本,設想為市場的參與者來體驗市場信息的流動性,你就能夠感悟出大師的思維,領會到市場的變異,把握住行為的偏導。
在這本書中,或許是他第一次提出了超級泡沫(super bubble)的概念及其形成的期間和原因。在索羅斯先生看來,引發(fā)金融海嘯的超級泡沫是在過去25年中形成的,原因恰恰是參與者的行為和市場信息之間多層次的相互作用,也就是本書提出的交互自反性定理。因此,每一個市場泡沫的生成,無論結果是破滅或膨脹,都包含著趨勢和錯誤。換句話說,市場永遠也不會達到經(jīng)濟學家所期望的均衡狀態(tài),它永遠是在動態(tài)非均衡狀態(tài)下運行的。言外之意,適者生存,各領風騷,只要市場存在,市場的信息和參與者的行為就永遠會在互動中不斷形成新的泡沫,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
?。ㄗ髡邽閲鹱C券首席經(jīng)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海外學院行為金融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