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時是中共黨內卓有貢獻而又充滿個性的領袖人物,他一生經歷曲折,充滿傳奇色彩。而他個人的生活,也十分有人情味,尤其是他與妻子陳琮英那患難與共的感情,更是親密而獨特……
包辦婚姻產生純潔的愛情
任弼時1904年出生于湖南湘陰縣唐家橋一個貧苦教員之家。父親任振聲,為人厚道謙恭,聲譽良好,但他的婚姻卻不順利,與陳姓女子結婚剛一年時間,妻子就不幸病逝了。
任家與陳家本是相交甚密的朋友,出于感情上無法割舍的原因,兩家經商量后作出一個特殊的決定:為永世維持親戚關系,任振聲再娶后若生男孩,就與陳家的女孩結“娃娃親”。
后來,任振聲娶了一名叫朱宜的女子為第二任妻子,她果然生了個大胖小子,就是任培國。于是按照兩家的約定,任培國與陳家的侄女陳儀芳被兩家大人撮合成了“娃娃親”,也就是封建傳統(tǒng)中的“童養(yǎng)媳”。
陳儀芳比任培國大兩歲,長到12歲時正式進入任家,與任培國共同生活。兩個孩子都特別懂事,他們天真無邪,也根本不懂得對方作為自己未來的配偶是什么意思,童稚可愛的天性,讓他們很快成了好玩伴、好朋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任培國長到12歲時,考入長沙師范學校附屬高小部,離開了家鄉(xiāng),也離開了陳儀芳。離家的那天,陳儀芳望著任培國眼淚汪汪地說:“你出去讀書,還會回來嗎?”小培國拉著儀芳,眼圈不覺變濕了。
任家當時生活很清貧,任培國在長沙讀書時的學費和生活費,成了家里沉重的負擔。懂事的陳儀芳有一天對公婆說:“我也到長沙去,在那里做工,供弟弟上學?!?br/> 公婆一想也對,一來可減輕些家里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讓兩個孩子住得近些,好培養(yǎng)感情。
于是,他們托長沙的親戚為陳儀芳找了份襪廠童工的工作,陳儀芳就高興地來到長沙,開始了陪任培國讀書的生活。
為了多掙幾個銅錢給任培國交學費,陳儀芳在廠里拼命干活。她自己吃穿特別節(jié)省,幾乎把每月所掙的工錢都攢起來交給了任培國。每逢節(jié)假日,任培國都會到北門外那個小廠去看陳儀芳,看她累成那個樣子,任培國非常心疼。
就這樣,在父母和陳儀芳的幫助下,任培國得以順利讀完高小和明德私立中學。兩人在這5年中漸漸長大,感情也更加深厚,真正互相深愛著對方。
革命路上生死與共
1919年春,任培國轉入長沙第一聯(lián)合縣立中學學習,但這時,任家已無法承擔高中昂貴的學費。
這年5月,北京五四運動爆發(fā)。任培國產生了強烈的憂國憂民和濟世救國的理想抱負,遂積極投身于長沙的愛國運動。
1921年春,任培國同劉少奇、蕭勁光等人一同赴蘇聯(lián),進入莫斯科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為了以后回國從事革命工作不暴露身份,任培國取了一個“布林斯基”的名字,同時將本名也改為任弼時。1922年,他在蘇聯(lián)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莫斯科學習的3年中,任弼時與陳儀芳分處兩個國度,彼此都很牽掛對方。尤其是任弼時,時常為陳儀芳在長沙打工受苦而難過,學習之余,他常給陳儀芳寫信。陳儀芳也同樣牽掛著任弼時,得知那里的生活很艱苦,每天只吃兩塊黑面包和幾個土豆,房間里沒有火,老是擔心他會生病。但她不會寫信,請別人代寫,總是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心理話。后來她產生了學文化的想法,就參加了夜校學習。很快,她會寫信了,雖然滿紙錯別字,任弼時卻能完全看明白,心里十分高興。
從此,他們之間頻繁地信來信往,熱戀般地鴻雁傳書,成了一時的佳話美談。
五卅慘案發(fā)生后,為了工作需要,組織上決定讓任弼時把“家屬”陳儀芳接到上海。陳儀芳1926年到上海后,改名為陳琮英。此時,兩人已分別長達6年,忽然出現(xiàn)在任弼時面前的是一個亭亭玉立、楚楚動人的大姑娘,令任弼時非常激動,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長久地沉浸在久別重逢的幸福之中。不久,他們舉行了簡樸的結婚儀式,陳琮英正式嫁給了任弼時。
1928年秋,任弼時在南陵縣被捕。陳琮英立即帶著出生不久的女兒蘇明爬上一輛拉煤的火車,在風雨交加中趕到長沙,按任弼時的假口供假扮一長沙老板娘,與前來核對的敵方人員巧妙周旋,打消了敵人的懷疑,以少有的智慧和鎮(zhèn)定,成功地營救了任弼時。當她重新趕回上海與已釋放的任弼時見面時,見任弼時遍體傷痕,禁不住撲上去大哭起來。這時,任弼時也得知,女兒在這次去長沙途中受凍而不幸夭折了。
之后,他們在武漢、上海兩地來回轉移,一直相依相伴沒有分開。1931年,任弼時作為中央代表團負責人去了江西蘇區(qū),陳琮英這時挺著大肚子,兩人互相牽掛。女兒剛生下,陳琮英卻因叛徒出賣被捕了,后經周恩來多方營救才出獄。她把女兒送回老家,然后去了蘇區(qū),夫婦倆再一次劫后重逢。
長征開始后,陳琮英跟隨丈夫踏上了萬里艱險的征途。一路上,陳琮英悉心照顧身體已很虛弱的任弼時,使他幾次死里逃生,任弼時非常感激她:“琮英,這包辦婚姻給了我最大的幸福,下輩子咱們還‘包辦’……”陳琮英臉上掛著眼淚直笑。長征途中,他們又生了個女兒,取名遠征。任弼時憐惜妻子,吃飯時總是把嫩一點的菜揀給妻子吃,還抽空去河溝釣魚給陳琮英熬湯補身體。部隊一上路,孩子總是由他背著,一邊攙扶著妻子往前走。
轉戰(zhàn)南北相依為命
1937年,全國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不久,國共開始了第二次合作,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弼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要與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率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陳琮英留在延安,遠征只好被送回老家去。一家人生離死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后來,任弼時受中央派遣去蘇聯(lián)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他們才再一次重逢,并共同赴蘇度過了兩年的異國他鄉(xiāng)生活。
從蘇聯(lián)回來后,任弼時擔任了黨中央秘書長,與周恩來一同忙碌于指揮抗日戰(zhàn)爭的日常工作,是當時延安中央最忙的人。陳琮英的工作是任弼時的機要秘書,也是生活秘書。由于任弼時在長征中身體嚴重受損,加上工作特別忙,延安的生活條件又差,沒有肉和蔬菜吃,任弼時的身體每況愈下。望著丈夫一臉的憔悴和那遠遠超過實際年齡的外表,陳琮英十分心疼和著急,所以她更加細致入微地照料著任弼時的日常生活。
在延安,所有的人都吃食堂,頓頓是小米飯,一個星期才吃一次饅頭,中央首長也一樣。有時食堂改善生活,任弼時故意說胃不舒服不吃或少吃幾口,撥給陳琮英一些,其余的分給衛(wèi)兵和保姆。
抗戰(zhàn)勝利后,中央機關在胡宗南大“圍剿”中轉戰(zhàn)陜北各地。這一時期,任弼時更忙了,中央機關又沒有固定的駐地,一發(fā)現(xiàn)敵情就得立即轉移,甚至連夜長途奔襲。糧食也不能保證,有時每天只能吃一把黑豆,他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陳琮英帶著只有幾歲的小兒子,不畏艱險地一直隨軍東奔西走。
到全國解放時,任弼時的病已經很重了,中央只好送他去蘇聯(lián)治療。在蘇治療半年期間,任弼時與10年前做共產國際代表時在蘇聯(lián)所生并留在那里的女兒遠芳重逢。為了給國家節(jié)約錢,當時任弼時沒有讓陳琮英去蘇聯(lián)陪治,但陳琮英一天也沒有放下心,她寫了很多信,叮囑這叮囑那,時刻關心著丈夫病情的每一點變化。
1950年5月28日,任弼時父女從莫斯科回到北京,陳琮英率全家去迎接,任家的第一次大團聚讓任弼時特別高興,他們拍了一張“全家?!薄?上н@也成了任家的最后一張全家照。當年10月27日,任弼時因腦病突發(fā)而不幸逝世。陳琮英悲痛欲絕。
之后幾十年中,她每每與人談及任弼時,總是充滿著眷戀之情和深深敬意,她說:“與弼時一生一世足矣,他是我親愛的丈夫,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和敬愛的老師!”
?。ㄕ浴度宋镏軋蟆?00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