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愛娟
今年實行新課改,教材的整體結構編排、欄目設置等均有較大的變化,有利于開展探究性學習方式,給學生更大的主動性,同時也由于教材的“新”,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zhàn).下面是我在教學摸索中的幾點感受.
一、迎接挑戰(zhàn),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課改提供的自主創(chuàng)造空間
1. 改善知識結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新課改的開放性特征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教師不僅應有廣博的化學知識,還應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如激勵學生的技能、使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的技能、社會活動的技能、開拓教學資源的技能、評價的技能等.
2. 改變師生關系,轉變工作方式.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征,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 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應更加緊密地配合.
3. 重建教學方式,重構課堂教學.教師要重新認識教學、認識課堂、認識教科書,不斷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新型師生互動關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更加廣泛的學習資源等.
4. 運用多樣化、最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化學教學中有多種方法,如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探究法、問題解決法、自學法、歸納法、演繹法等.在使用新教科書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恰當的教學方法.
5. 尋求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方式.評價既要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可以采取活動表現評價、學習檔案評價、實驗評價、紙筆測驗等多種評價方式進行綜合評價,保證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
二、實現教學目標多元化,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得到和諧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避免走只重視“知識與技能”單維目標的老路.備課時教師要設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備課時教師不僅要備知識,更要備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備教學手段及情景設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學會學習的技能;通過實驗學會基本操作的技能;通過科學探究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體驗探究過程并獲得探究的樂趣;通過思考和問題討論認識化學知識的規(guī)律性和化學變化的本質;根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聯系其用途,了解化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全面了解教科書,準確把握教學要求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學習課程標準,嚴格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和教學要求,克服傳統(tǒng)慣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隨意提高難度.比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于“離子反應”,要求學生知道溶液中離子的來源(電解質的電離)、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以及簡單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對于“氧化還原反應”,要求知道有電子轉移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課程標準中有些知識的教學要求,在教科書中不是在首次出現時一下子達到的,而是通過知識的延續(xù)逐步完成.
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教科書中設計了許多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運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中,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
五、教材的“新”,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面臨新的問題
1. 教學中“度”難以把握.新教材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學習,因而知識結構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教材中以實驗為基礎,通過探究得出結論,造成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么程度,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 教學條件難于達到新教材的要求.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新課改推行探究式學習,實驗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尤為突出.如果實驗條件不具備,那么探究就成為無本之木,整個教學就難以順利開展.比如教材中設置了很多探究實驗,而這些大都是分組實驗,對于如此高要求的實驗條件,對于重點高中都覺得難以實現,更何況是農村普通高中呢?
3. 知識銜接不好,一些知識點出現比較突兀.在新教材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教著教著就會突然冒出新概念或新知識點,而這是學生前面所未曾學過的.因而教師不得不大費周折對此進行解釋說明.比如,物質的分類中出現了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判斷,而這兩個概念直到物質的分散系中才會學習.
在課程改革這一偉大事業(yè)中,作為課程主力軍——教師,應勇于探索,積極研究,努力鉆研,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水平.也建議學校在能力內,創(chuàng)造好的教學環(huán)境,改進教學設備,為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多給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能經常走出去看看,對教師觀念的更新更有幫助.新教材將帶給我們全新的感覺和挑戰(zhàn),需要教師共同探討,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