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榮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問卷調(diào)查法等,以第十屆全運會游泳比賽中獲得200 m各項前8名的男女運動員各20名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速度耐力對200 m的游泳項目重要性和速度耐力的訓練方法、手段等。研究結(jié)果得出:糖酵解(乳酸)供能是游泳200 m項目主要的供能系統(tǒng),乳酸耐受力訓練和最大乳酸值訓練是提高速度耐力的重要水中訓練方法;速度力量素質(zhì)和力量耐力素質(zhì)是200 m游泳運動員陸上力量訓練的重點,陸上力量訓練形式應盡量與游泳技術(shù)相結(jié)合,并通過水中訓練手段轉(zhuǎn)化為專項力量。我國游泳200 m項目具備在2008年奧運會上爭奪獎牌的條件和實力。
關(guān)鍵詞:200 m游泳運動員;速度耐力;訓練
中圖分類號:G861.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09-1284-03
A Discussion on the Speed Endurance Training of Chinese Elite 200-Meter Swimmers
YU Rong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s, statistics and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energy supply; swimming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sprint-endurance based on the top 8 swimmers in 200m event of 10th National Ga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lycolysis (lactic acid) energy supplying is the main energy supplying system for 200-meter swimmers; lactic acid endurance training and the largest lactate training are the main trainings in water that can enhance the speed endurance. Sprint strength and endurance strength plays a key role in training methods for 200m swimmers. Dryland-training shall consider to combined with swimm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possible, and turn the general strength into swimming strength through the training in water. The paper shows that Chinese 200m-event swimmers have the capacity for winning gold medals of 200-meter swimming in the 2008 Olympic Games.
Key words: 200-meter swimmers; speed endurance; training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分別在第十屆全運會游泳比賽中獲得200 m蝶泳、200 m仰泳、200 m蛙泳、200 m自由泳和200 m混合泳前八名的運動員20名(其中包括男運動員8名,女運動員12名)。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diào)查法向國家游泳集訓隊中長組的5名教練員和參加2006年國家級游泳教員培訓班的5名高級教練員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10份,收回1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請10位游泳專業(yè)和運動訓練方面的教授或副教授對問卷內(nèi)容進行了效度檢驗,效度檢驗結(jié)果見表1。
如表1所示,專家對問卷的信效度檢驗結(jié)果表明,認為此問卷的內(nèi)容很好的占40%,認為好的有50%,認為一般的10%,認為不好的為零。因此,此問卷的內(nèi)容是有效的,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被調(diào)查的情況,符合研究目的。
1.1.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將研究過程中所收集的資料、數(shù)據(jù)運用歸納、演繹等邏輯分析方法對結(jié)果進行分類、統(tǒng)計分析。
1.1.3文獻資料法查閱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的有關(guān)資料。
2結(jié)果與分析
2.1我國游泳運動員在200 m項目上取得的主要成績通過游泳隊在歷屆世錦賽上所獲名次發(fā)現(xiàn),我國運動員在短距離項目中一直保持優(yōu)勢,中長距離項目呈現(xiàn)上升趨勢。值得關(guān)注的是,我國男子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個別成績已經(jīng)能夠進入世界前八名。比如男子200 m蝶泳、200 m個人混合泳、200 m自由泳(表2)。
以上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我國游泳的200 m在世界泳壇的地位逐步上升,十運會冠軍的成績均排在世界前八名的位置。其中女子200 m自由泳和4×200 m自由泳接力的成績還超過了2005年世錦賽和2004年奧運會冠軍的成績。因此, 200 m項目在2008年奧運會上具備爭奪獎牌的條件和實力。同時也說明我們的教練員在200 m項目的訓練上有一定的方法手段,甚至已經(jīng)摸索出了適合我國運動員一些訓練的規(guī)律或竅門,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2.2速度耐力對游泳200 m項目的重要性不同的運動項目要求有不同的專項素質(zhì),每位高水平運動員都必須具備所屬項目的專項能力, 200 m游泳屬于中距離項目,它要求運動員具備比較全面的素質(zhì):保持高速游進的耐力、最后的沖刺能力、精湛的技術(shù)、合理的戰(zhàn)術(shù),以及將這些素質(zhì)融為一體的臨場發(fā)揮能力。速度耐力是一項比較復雜的能力,運動的密度、時間和強度必須不斷的改變組合,使機體不斷產(chǎn)生新的代謝適應,才能達到訓練目的。
2.2.1游泳200 m項目的供能特點無氧供能包括在無氧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由ATP-CP分解供能(非乳酸供能)和糖原分解供能(乳酸供能)兩種形式。通常,乳酸最大值的產(chǎn)生要經(jīng)過40~45 s,而主要依靠糖酵解的工作可持續(xù)60~90 s,因此60~90 s的工作可用來提高糖酵解能力。
高水平運動員游200 m時,無氧能力會得到最大限度的動員,同時有氧代謝能力越強,運動員的機體恢復得越快。所以,根據(jù)供能系統(tǒng)的比例分析,200 m游泳應該是以無氧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為主,有氧供能系統(tǒng)為輔的項目。
通過調(diào)查問卷也證明以上觀點:在對“200 m游泳項目的主要供能系統(tǒng)”一項問卷調(diào)查中,70%的教練認為無氧能力占主要地位,30%的教練認為有氧能力占主要地位。這說明我們的教練員基本能夠了解200 m項目的供能特點,并根據(jù)項目的供能特點來安排運動負荷,所以取得了較好的訓練效果。
2.2.2速度耐力速度耐力也稱無氧耐力,它是指機體以無氧代謝為主要供能形式,堅持較長時間工作的能力。速度耐力是在一定運動速度的活動中對抗疲勞的能力, 它區(qū)別于表現(xiàn)在長時間處于有氧代謝狀態(tài)中的耐力。也就是說, 速度耐力既表現(xiàn)出速度的特征又表現(xiàn)出耐力的特征。因此, 速度耐力的能量保障應該是以無氧供能為主,有氧供能為輔的有氧無氧混合供能。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顯示,“對200 m項目的運動員所需能力”一項中,認為速度耐力最重要的占90%,認為力量耐力最重要的占10%。有50%的教練除了“速度耐力”還選擇了“力量耐力”,有40%的教練除了“速度耐力”還選擇了“沖刺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訓練200 m項目的高水平運動員時,教練員幾乎都認識到了速度耐力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力量耐力和速度也是重要專項素質(zhì)之一。
2.3高水平200 m游泳運動員的速度耐力訓練對游泳200 m項目特征的認識和對運動員專項素質(zhì)的準確理解有助于教練員科學合理地安排專項訓練內(nèi)容與手段,并能根據(jù)項目的特點和要求,有效地掌握各種訓練負荷與方法,使訓練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速度耐力的特點取決于無氧過程的兩個階段,即非乳酸供能和糖酵解過程對能量的轉(zhuǎn)化。如何安排訓練負荷、如何控制監(jiān)測指標,訓練手段的采用等都至關(guān)重要。
2.3.1水中訓練的主要方法手段通過調(diào)查問卷反映出,教練員在訓練200 m高水平運動員的速度耐力素質(zhì)時,選擇采用乳酸耐受力訓練的最多,占80%,其次是乳酸峰值訓練占40%,然后是有氧無氧混合訓練和速度訓練,各占30%(圖1)。具體的手段主要是間歇訓練和重復訓練。
有些教練員談到,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進行200 m重復游或50~200 m為一組的更高強度的間歇訓練等都是有效的。在負荷上采取次最大強度(75%~95%)的訓練能夠提高糖原的分解能力和快肌纖維無氧代謝的耐久力。然而要提高無氧狀態(tài)的速度,就必須采用接近最大強度(90%~95%)的負荷進行訓練。一般來講,要提高無氧狀態(tài)的耐力,就需要75%以上的訓練強度,利用短距離進行次極限的大強度訓練,能夠提高無氧代謝耐久力。要發(fā)展速度耐力,必須使CP耗竭和造成乳酸的堆積。如持續(xù)時間太短,CP還未消耗到一定程度,不能造成乳酸明顯堆積,不利于提高肌肉對乳酸的耐受力。
2.3.1.1乳酸耐受力訓練耐乳酸訓練是指在反復游或長距離游訓練中,運動員在第一次練習后使血乳酸達到并保持較高水平(目前認為12毫摩爾/升較為適宜),使機體在訓練中忍受較長時間的刺激,從而適應和提高乳酸耐受能力??刹捎?0~200 m的距離,總量在400~600 m,練習時間與間歇時間為1:1~1:2,用95%~110%的比賽速度,根據(jù)距離的不同乳酸指標控制在6~12毫摩爾/升,心率要求達到最高或最高心率減10次/min的強度進行。目的是改進無氧能量的供給和忍痛能力,提高肌肉緩沖和耐乳酸的能力。
2.3.1.2乳酸峰值訓練乳酸峰值訓練是指使訓練強度足以達到產(chǎn)生最大乳酸值的訓練方法。目的是使糖酵解能量系統(tǒng)供能達到最高水平,以提高速度耐力的運動能力。主要采用25~100 m距離,總量在100~200 m,練習時間與間歇時間1:2~1:8,用100~110%的比賽速度,根據(jù)距離不同血乳酸指標控制在10~18毫摩爾/升,心率要求達到最高或最高心率減10次/分的強度進行。
如果一次練習的負荷時間略長于比賽時間(2 min~2 min30 s),負荷強度通常低于比賽強度的10%~5%,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80次~170次/分,間歇時間同樣以心率降至120次/分為開始下一次練習的確定依據(jù),動作結(jié)構(gòu)前后穩(wěn)定。此種訓練有利于提高糖酵解供能和有氧無氧混合供能狀態(tài)下的力量耐力素質(zhì)。通過不同類型的間歇訓練,可使糖酵解代謝供能能力與有氧代謝混合供能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通過較高負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機體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確保運動員在保持較高強度的情況下具有持續(xù)運動的能力。
2.3.1.3有氧無氧混合訓練是介于有氧和無氧訓練之間的混合供能訓練區(qū)域,通常必須維持在最大吸氧量的水平上,練習距離多采用主項距離或短于主項距離,負荷強度為90%~95%,血乳酸值約為5~9毫摩爾/升,間歇時間以心率降至120次/分為開始下一次練習的確定依據(jù),從而提高有氧無氧混合供能能力,發(fā)展速度耐力。例如,2~4×100 m,間歇3~5 min,要求完成最好成績的95%~100%。通過較高負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機體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確保運動員在保持較高強度的情況下具有持續(xù)運動的能力。
2.3.1.4無氧低乳酸的訓練目前,在發(fā)展磷酸原系統(tǒng)供能能力的訓練中,主要是采用無氧低乳酸的訓練。其原則是:1) 最大速度或最大練習時間不超過10 s;2) 每次練習的休息間歇不能短于30 s,因短于30 s時磷酸原系統(tǒng)在運動間歇中的恢復數(shù)量不足以維持下一次練習對于能量的需求,故間歇時間一般選用長于30 s,以60 s或90 s的效果更好;3) 成組練習后,組間的練習不能短于3~4 min,因為磷酸原系統(tǒng)的恢復至少需要3~4 min。例如10×12.5 m或15 m、8×25 m的速度練習,間歇2 min,目的是提高運動員肌肉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儲備量、無氧代謝酶的活性,加快糖酵解速度,從而提高無氧代謝能力。
2.3.2陸上訓練的主要方法手段
2.3.2.1力量訓練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手段根據(jù)游泳動作過程中肌肉和力在強度和速度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對于游泳200 m項目的運動員,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尤為重要。教練員常采用橡皮拉力、滑輪拉力器、綜合力量練習器、杠鈴等這些器械發(fā)展運動員的專項力量。
在“發(fā)展速度耐力您通常采用的陸上力量訓練手段”一項調(diào)查中,選擇“用最大力量的80%~90%強度,快速練習5~10次,完成6~8組”和“用最大力量的70%~80% 強度,較快速度練習10~20次,完成6~8組”的教練各占50%。這一結(jié)果與力量訓練理論中發(fā)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方法基本吻合。另外,泳姿不同,發(fā)展力量的重點也是不同的。蝶泳、仰泳和爬泳(自由泳)以上肢力量為主,而蛙泳則以下肢力量為主。
據(jù)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顯示,教練員在發(fā)展運動員的下肢力量時陸上訓練采用最多的是“力量練習器械”,其次是“蛙跳”和“負重蹲起”。
2.3.2.2力量訓練要與游泳技術(shù)相結(jié)合游泳運動員在水中劃水時,肌肉工作的性質(zhì)屬于克制性的動力工作,但是在各階段肌肉用力的大小卻相差不大,動作速度的變化也不十分明顯。研究表明,游泳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必須結(jié)合游泳技術(shù)動作結(jié)構(gòu)以及完成動作的主要工作肌肉群才能獲得最佳效果。
在調(diào)查問卷“訓練中通常采用方法發(fā)展運動員的上肢力量”一項中,100%被調(diào)查的教練員選擇了“等動拉力練習”,其中70%的人把它排在了第一位;選擇“滑輪拉力”和“橡皮拉力”的有60%。由此可知,等動練習法是游泳陸上力量訓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等動練習器的設(shè)計充分考慮到了水中阻力的性質(zhì)(即劃手速度越快,阻力越大),在等動練習器上模仿游泳劃水動作進行練習,完成動作的速度相對穩(wěn)定,肌肉在做動作的全過程中都能產(chǎn)生最大力量。等動練習還能大大縮短完成動作的時間,減少運動員受傷的可能性,無需作較多的準備活動,在練習后可出現(xiàn)較快的恢復。
2.3.2.5注重水-陸力量的轉(zhuǎn)換訓練陸上訓練的效果是水中專項訓練的基礎(chǔ),水中訓練又是專項成績提高的保證。由于陸上訓練的方法難以精確地模仿正確的劃水動作,只有通過水中的練習才能對成績的提高起到直接作用。我國的教練員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一點,幾乎每次陸上訓練結(jié)束后都會根據(jù)陸上運動負荷的大小和本堂課的目標任務,來安排運動員水上的訓練計劃。如果陸上以速度力量練習為主,水上則安排一些帶劃水掌或穿阻力褲的速度訓練;如果陸上以力量耐力為主,那么則安排水中牽引練習或放松游。教練員一般不提倡陸上訓練之后就結(jié)束整堂訓練課,即使水上進行幾百米的任意游對運動員的肌肉放松和水-陸力量的轉(zhuǎn)換也是有好處的。
3結(jié)論
1) 我國游泳200 m在世界泳壇占有一定優(yōu)勢。因此,在2008年奧運會上200 m項目將是一個重要的奪牌熱點。
2) 游泳200 m是以無氧糖酵解(乳酸)供能系統(tǒng)為主,有氧供能系統(tǒng)為輔的項目。高水平運動員應具備保持高速游進的耐力和良好的沖刺能力。
3) 速度耐力是游泳200 m項目重要的專項素質(zhì),我國高水平200 m游泳運動員在發(fā)展速度耐力素質(zhì)時采用最多的是乳酸耐受力訓練和最大乳酸值訓練,目的是提高運動員無氧乳酸供能水平。
4) 等動力量練習方式與游泳過程中運動員的劃水負荷形式十分接近,是我國高水平200 m游泳運動員發(fā)展力量素質(zhì)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陸上訓練獲得的力量需要通過水中訓練才能轉(zhuǎn)化為專項力量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 中國運動訓練學專業(yè)委員會編.中國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一版)[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陸一帆,方子龍,張亞東,主編.中國游泳協(xié)會審定.游泳運動訓練生理生化機運動醫(yī)學的理論與實踐(第一版).
[3]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 運動生理學》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生理學》教材小組.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6.
[5] 過家興,等編著.運動訓練學(第一版)[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1,8.
[6] 萬文君.速度耐力跑運動員乳酸耐受訓練的理論與實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51-53.
[7] 陳小平.論專項特征-當前我國運動訓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體育科學,2007(2):72-78.
[8] 周新華,王曉成.速度耐力性項目供能特點及訓練[J].武漢體育學報,2002(5):59-61.
[9] 羅智.我國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速度耐力專項素質(zhì)綜合評價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