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梅香來自寒徹骨,溽暑梅開時飛越。莫非花神亦癡狂,錯把冬花移夏日”。
五六月份,正值初夏季節(jié),綠肥紅瘦,春花漸隱,珍貴的夏臘梅卻次第開放了。潔白碩大的花朵凝脂賽雪,金黃色的花蕊噙含其中,恰似一只盛滿金珠的玉碗,雍容華貴,極具觀賞價值,成為初夏的一道亮麗風景。
臘梅因花瓣似黃蠟而得名,又因其臘月開花,故而也被稱作臘梅。夏臘梅則是臘梅家族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種,與其隆冬臘月開花的大多數(shù)成員不同,要到每年5月中下旬的初夏季節(jié)才開花。它的花大而美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東鄰的日本,歐洲的英、法,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等許多植物園和花卉愛好者都把引種的中國夏臘梅當作珍寶。
夏臘梅在分類上隸屬于雙子葉植物綱臘梅科夏臘梅屬,又被稱為牡丹木、黃琵琶等。夏臘梅屬植物主要產于美國,花大色艷,常有芳香,被稱為洋臘梅。1964年,我國植物學家根據(jù)采自浙江天目山附近地區(qū)的標本發(fā)表新屬種,并將其定名為中國夏臘梅。該發(fā)現(xiàn)震驚了國際植物界。因為過去人們一向認為夏臘梅這一古老的植物是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特產,世界上僅有4種?,F(xiàn)在竟然在天目山區(qū)發(fā)現(xiàn)了第五種。它與北美洲的美國夏臘梅種群間斷分布,遙相呼應,在植物區(qū)系研究上有極大的科考價值,是大陸板塊飄移說有力的佐證之一,也為研究東亞與北美植物區(qū)系間的淵源關系提供了活資料。
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落葉叢生灌木,夏臘梅也是古老的第三紀孑遺植物。株高1-2.5米。樹皮灰白色,枝干粗壯。葉膜質,對生,卵圓形,全緣或呈不規(guī)則鋸齒;比蠟梅葉大,葉長10-20厘米,寬8-15厘米,嫩綠而有光澤?;ㄒ话阆热~開放,花開在當年生新枝頂端,花徑可達4.5-7厘米,單生,兩性?;ū黄瑪?shù)多呈花瓣狀,外部花被片12-14片,乳白色略泛紫紅暈;內部花被片呈副冠狀,淡黃色,腹面基部散生淡紅色斑紋,肉質較厚,9-12片。整朵花的姿態(tài)神韻猶如水仙花,令人賞心悅目。夏臘梅的花期也很長,花朵一直持續(xù)開放到6月上旬才逐漸凋謝。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夏臘梅果實成熟的季節(jié),每個聚合果都有一個近頂端收縮的像小編鐘一樣的果托,里面盛有一個瘦瘦的橢圓形褐色果實,扁平或有棱,掛滿枝頭,隨風搖曳,是很好的園林觀賞樹種。
冬季,夏臘梅的休眠芽因無鱗狀苞片保護而裸露,縮在葉柄基部凹陷的芽眼內,這與臘梅凸出的麥粒狀芽形成對照,二者很容易區(qū)別開來。
夏臘梅喜歡生長于海拔600-1100米的山坡或溪谷中的亞熱帶局部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下,屬于較為耐蔭的樹種。適應性強,在江南、江淮之間均能正常越冬越夏,喜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條件,在強烈的陽光下會生長不良,甚至枯萎。它也不耐干旱與瘠薄。
目前,該種植物僅見于浙江的大明山、天目山、順溪塢及天臺縣的大雷山一帶,分布區(qū)很窄,數(shù)量稀少。由于分布區(qū)極為狹窄,加上森林砍伐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夏臘梅的天然分布區(qū)不斷縮小。為加強保護,該植物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現(xiàn)杭州植物園、浙江林學院已保存了部分母株與小苗,并對夏臘梅進行了引種馴化。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的夏臘梅也通過多年引種馴化,獲得成功,并已開花結實。
責任編輯: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