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1歲時,爸爸看見乞丐,摸出5毛錢,讓兒子給乞丐。兒子望望乞丐,再望望爸爸,爸爸微笑著,說了一個字,乖。
兒子5歲時,爸爸看見乞丐,摸出5元錢給了兒子,兒子知道爸爸的心意,跑過去把錢給了乞丐,爸爸笑了。
兒子8歲時,爸爸和兒子一起上街,看見了乞丐,爸爸要摸錢。兒子卻說,爸爸給的壓歲錢我還沒用呢。兒子摸出1元錢,走過去給了乞丐。
兒子10歲時,看見乞丐,兒子給爸爸說,聽說這個乞丐是假的,在這里要了好多天的錢了。爸爸就皺眉,叫兒子別聽人家亂說!爸爸摸出10元錢給了兒子,兒子猶豫著把錢給了乞丐。
兒子12歲時,在電視里看見了有關(guān)假冒乞丐的報道,心里氣憤難受,爸爸在一旁只搖頭,嘆息。走在大街上,看見街邊一堆人圍著一個女乞丐,指指點點,說她是假的。兒子迷茫地看著爸爸,只見爸爸不假思索地摸了10元錢,小心翼翼地放在乞丐面前,在旁人不解的議論中,轉(zhuǎn)身無言地走出來。兒子跟上來問,爸爸,為什么你老是不信沒有假乞丐,難道他們的判斷都錯了?
爸爸長嘆一聲說,兒子,很多社會現(xiàn)象你還不能理解和認(rèn)識,乞丐的真假對于我,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乞丐給了我培養(yǎng)你愛心的信號啊!
兒子似懂非懂,但他相信爸爸的話是對的,他把身上僅有的兩元錢摸出來,遞給了女乞丐。女乞丐,伸出她的臟手,想摸摸孩子,但他已經(jīng)跑走了。
兒子16歲時,考上高中,他基本能解讀爸爸對乞丐的施愛行為了。
后來,兒子結(jié)婚生子了,他帶著兒子看見乞丐時,也像父親當(dāng)年一樣,向兒子傳遞著愛心信號,培養(yǎng)施愛的過程。
因為,一個人如果對外人都能做到施愛,那對家里人還用說嗎?
選自《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