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長全 中國頂尖級營銷專家;北京贊伯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海爾商學院客座教授、中央電視臺廣告部策略顧問;在20年營銷實踐中總結出“切割營銷”和“品牌4S戰(zhàn)略”。
競爭決定一個產品命運的核心機理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成功是因為沒有做出比對手更好的“好產品”。競爭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競爭選擇的核心機理是“差異”,而非“更好”。絕大多數企業(yè)因為沒能理解這一機理而彷徨!
與強者差異才能與強者并行
為什么幾乎相同的產品卻有不同的命運?為什么有些產品在競爭中被保留了下來?有些產品卻在競爭中被無情的淘汰?
市場選擇的機理到底是什么?
絕大多數企業(yè)因為沒有理解營銷競爭這一核心機理而彷徨。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賣得好的產品一定是品質、價格等綜合因素最優(yōu)的產品。因為人們堅信“優(yōu)勝劣汰”這一基本原理。認為被市場最后選擇的產品一定是最優(yōu)的產品。而被淘汰的產品一定因為某項方面的“劣”而導致的。
很多人認為營銷之間的較量是產品“好”與“不好”的較量。他們認為好產品一定會在競爭中勝出,勝出的產品一定是最好的產品。
競爭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賣得最好的麥當勞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么?可口可樂是最好的飲料么?市面上賣得最好的牛奶一定是質量最好的牛奶么?市場上最暢銷的服裝真的是品質最完善的服裝么?市場上賣的賣得最好的運動鞋一定是質量、性能、價格最好的鞋么?
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賣得最好的產品往往不是最優(yōu)的產品,中國絕大多數優(yōu)秀的產品卻沒有賣好,這是一個普遍存在于經濟世界中的客觀現象。
這個客觀現象提示我們:生存下來的產品并不是最優(yōu)的產品?!皟?yōu)勝劣汰”在營銷世界中并沒有持續(xù)的起著主導作用。比如,中國1700多個老字號產品是中國歷史和文化沉淀了數百上千年的結果,不可謂不優(yōu)。可目前百分之九十已經消亡,只有百分之七、八在慘淡經營。
相反,絕大多數賣得好的產品,如果從品質專家的角度講,并不是最優(yōu)秀的產品。那么,決定這些在市場上發(fā)展起來,勝過別人的制勝法則到底是什么?市場到底是怎樣在多種結果中作出選擇的?
是差異!與競爭者差異!這個差異不是產品本質上的差異,而是賦予的“差異”!
將某個差異放大放大再放大
用對手方法和對手競爭無疑是一種最笨的營銷方法,因為那不是你的長處,所謂創(chuàng)新就是不按對手的方法打,這才是正確的實踐方法。
要學會甩脫對手而不是和對手正面競爭,要學會將對手變得無關緊要。
在營銷的競爭中,后來者的有效策略是找到足以致勝的差異,而不是試圖將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企業(yè)。問題在于如何找到營銷中的差異,這就使差異凸顯。在消費者心目中,差異往往就代表優(yōu)勢,而且是優(yōu)勢累積。比如:當沃爾沃訴求“安全”的差異性的時候,消費者理所當然地相信,安全的轎車一定是各方面都最優(yōu)越的,安全一定是沃爾沃車很多技術優(yōu)勢而匯聚形成的,于是消費者認為安全就等于最優(yōu)。
同樣,當寶馬訴求速度的差異的時候,消費者也理所當然地相信速度最快得轎車一定是很多技術匯聚而成,于是消費者認為最快就等于最好。
同理,當飄柔訴求頭發(fā)飄逸的時候,消費者也想當然地相信,好的洗發(fā)水才能使頭發(fā)飄逸,所以使頭發(fā)飄逸的洗發(fā)水一定是好的洗發(fā)水。
所以,營銷較量的背后不是賣得更好,而是賣不同,因為在消費者心目中顯著的不同就是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