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青
光緒帝給人的印象總是跟著慈禧太后亦步亦趨,他的心境到底如何,外界很難知曉。但從光緒帝在生命最后時刻的閱讀書目得知,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抱負。他的死,是不能瞑目的。
“戊戌政變”后,光緒帝又在晚清政壇上徘徊了10年。從一些曾經(jīng)遠遠瞥見過他的西方人的記載中,或者從那些伺候過他的太監(jiān)口中,我們所能產(chǎn)生的印象是,他似乎陷入了深度憂郁狀態(tài),對什么也不感興趣。宮中一些人甚至認為光緒帝有精神失常的癥狀。
傳教士何德蘭自1888年來華,親歷了戊戌、庚子年的事變。他的妻子是醫(yī)生,與滿洲親王家眷來往密切,常有機會進宮。據(jù)何德蘭太太回憶說:“我們每次在宮里時,皇上都陪著太后。她坐下后,他總是離著幾步在后面站著,除非她叫他坐下,否則從不敢坐。他面容清秀而高雅,穿著深色的長衫。他是一個孤獨的人,與阿諛奉承的太監(jiān),聰明伶俐的嬪妃和珠光寶氣的太后在一起顯得毫不起眼。沒有一個大臣在他面前磕著頭壓低聲音顫顫抖抖地說話,慣于奉承討好的太監(jiān)到他面前也從不跪下……有一天我們在宮里時,一個人高馬大的太監(jiān)站到皇上面前,把他完全擋住了。我看見光緒的手伸到那人肩頭,默默地將他撥過來,他臉上并無憤怒的跡象,只顯出一副溫和而可憐的笑容。我以為那人一定會在皇上面前撲通跪下,沒想到他只往左邊挪了幾英寸,依舊直挺挺地站在他前面?!?何德蘭《慈禧與光緒:中國宮廷中的生存游戲》)
此時的光緒帝在想什么呢?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的內(nèi)務府檔案中,有一份光緒帝三十三年和三十四年內(nèi)務府的“呈進書籍檔”,是內(nèi)務府辦理光緒帝索要的購書單的記錄。
第一份是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8年1月29日)由內(nèi)務府奏事處交出的光緒帝朱筆所列的書目40種:
《日本憲法說明書》、《日本統(tǒng)計釋例》、《日本憲政略論》、《譯書提要》、《駐奧使館報告書》,商務印書館新印各書:《孟德斯鳩法意》、《政治講義》、《法學通論》、《比較國法學》、《政治學》、《國法學》、《民法原論》、《政治泛論》、《憲法論》、《行政法泛論》、《日本預備立憲》……
光緒三十四年正月十六日(1908年2月17日),內(nèi)務府又補進五種:《日本憲政略論》四部,每部一冊;《政治一般》四部,每部二冊;《歐洲財政史》四部,每部一冊;《日俄戰(zhàn)紀》四部,每部一冊;《戰(zhàn)法學,四部,每部三冊。
之后,內(nèi)務府繼續(xù)購買最新出版的書進呈皇帝(包括那些被指定的書目)。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初三日呈進《日本憲法說明書》、《譯書提要》及《帝國主義》三種;二月初八日憲政編查館送到政治官報局刊印的《日本政治要覽》等六種書,兩天后被進呈光緒帝……
這件檔案記載了光緒帝在大約三個月時間內(nèi)提出要看的書目,總共超過50種,大部分是立憲方面的書籍。這時離光緒帝去世僅隔半年,可見他仍在積極自我準備,展現(xiàn)出一個心存希望的皇帝形象。
光緒帝自幼體弱多病,“戊戌變法”之后身體狀態(tài)更是每況愈下。從清宮醫(yī)案可以了解到,自光緒三十四年三月初九日光緒帝病發(fā),直至十月二十一日去世,其病情并無明顯好轉(zhuǎn),哪怕是短暫的恢復也不曾有過。而內(nèi)務府的最后一次呈書是在光緒帝發(fā)病之后的三月二十四日,但此時他大概已無精力閱讀了。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