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爸爸常給我買零食,我經常聽他“抱怨”說,他給我買的零食我卻不愛吃,具體是些什么零食我也想不起來了。
讀高中時,經常要熬夜學習,太困的時候就沖一杯咖啡,剛開始喝感覺很苦澀,媽媽幫我在咖啡里加上許多煉乳,才感覺好喝了一點。一段時間后,太甜的煉乳反而讓我覺得很膩,于是再沖咖啡時就只放少許牛奶?,F在我只喝黑咖啡了,從中我能品出它的香醇。
大學畢業(yè)時我們最后依次聚餐,同學們的唏噓一片感染了我,剎那間一股豪情直沖心頭,只想借酒當歌,哪管人生幾何!最終還是因為不勝酒力被同學背回了宿舍……如今我能拿起口杯一飲而盡卻不皺眉頭,也能端著水晶杯慢慢搖動,細細地品嘗“拉圖爾”。第一次吃芥末時,那個“沖”勁真是之前從未體驗過的。僅僅只是舌尖的淺淺一嘗,就讓我對它產生了永久的記憶,并發(fā)誓此生絕不再碰它??稍谝患胰帐搅侠淼昀?,我對芥末的看法發(fā)生了改變,此后沒有芥末的刺身讓我覺得食之無味,一如沒有番茄醬的薯條一般。
今年夏天,我學著電視里的介紹做些清涼飲料,把黃瓜、苦瓜和西瓜放在攪拌機里,在做好的果汁里放上一點蜂蜜,心懷疑慮地喝了下去。沒想到一夜之間竟治好了我臉上的暗瘡。此后,無論是苦瓜做成的炒菜還是沙拉都能讓我大快朵頤。細一思量竟發(fā)現有很多我從前不愛吃或沒吃過的食物,喝不習慣或幼時不準喝的飲品,如今都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
原來味覺也在不斷地成長??!
人的舌頭從嬰兒時期只喜歡甜味,到逐漸地接受了更多的味道,酸苦咸一一領略,直至能感受到許多種味道,并喜歡它們,一如在經歷過生活的砥礪后,能體味人生百態(tài),在逆境中也能溫一壺月光下酒一樣。
隨著人生閱歷的不斷增加,味覺也在成長,并且從兩個方面獲得促進。
首先我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各種美食,領略不同風味,這其中帶來的味覺沖擊改變了口味的單一性,食物也開始了走南闖北的生活。我們比起父輩們能接觸到更多的美食,也能接受更多的口味,品嘗不同的美食就如品味不同的文化一般有趣。
另一方面則是我們對食物本身的認知。吃什么對身體有益,什么對身體有害,營養(yǎng)學家的研究報道,充斥了我們的視線。
有了這些認識美味的渠道,我們的味覺也隨著我們一同成長,舌頭上的味蕾不停的在分辨食物的口味,在體味中融合再融合,就好像是你鐘愛的某款復合型香水,你無法把它的成分一一區(qū)分開來,卻能在這種融合中找到你喜歡的感覺。
成長后的味覺豐富了腸胃,豐富了生活,一如成熟的心智,讓我們更加熱愛生命中的一切!
選自《太原晚報》